201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辅导讲义 【备注】①学业水平测试说明中使用的“了解”、“理解”、“认识”和“探讨”四个行为动词是指会考的测试能级要求,即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叙述和阐释历史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考试主要侧重于前三类。 ②题型比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类,客观题包括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观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客观题和主观题的比例为7:3。 ③试题难度比例: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7:2:1。 ④内容比例:必修Ⅰ:Ⅱ:Ⅲ=40:35:25。 ⑤考试时间:75分钟。⑥试卷满分值:满分为100分。 历史(Ⅰ)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1、了解宗法制的基本内容P6 ①概念:是西周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原因:为解决分封制下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②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具体内容:它规定,周王称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它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诸侯的爵位,也只由嫡长子来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地成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又是大宗。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以此类推。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识P6图) ③作用:保证了各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理解分封制的基本内容P5-6 (1)内容:①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见述职的义务。③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又对士实行分封,这样层层分封,从而形成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诸侯在自己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识P5图) (2)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3)作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P8-11 3、了解秦朝的统一 商鞅变法后,秦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4、了解皇帝制度的创立 ①创立:统一六国后,秦王嬴政首创“皇帝”称号(“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 ②特点: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核心内容)。 5、了解秦朝的丞相、御史大夫与太尉 三公九卿制是秦朝的中央官制。秦朝中央三个最高官职,后世习称“三公”:①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③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丞相之下还有诸卿,掌管着国家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互相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的手中。 6、了解郡县制的建立和作用 郡县制是秦朝的地方官制:①秦统一后,废分封,在全国始设36郡(后增至40余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②“郡”设郡守等职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③县隶属于郡,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④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县以下设“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作用:实现中央对地方有效的控制,有利国家的统一。 7、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对广大人民的统治。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8、了解唐朝三省六部制P14 (1)内容:三省是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之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部。 (2)作用:①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②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9、理解元朝的行省制度P13 (1)元朝疆域空前辽阔,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 (2)内容:①山西、河北、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地方设行中书省;②形成省、路、府、州、县级制;③宣慰司——边远民族地区。(识P13地图) (3)影响: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②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③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10、了解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P14-15 ①汉朝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②魏晋南北朝时,选官采取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寒门子弟即使有才学也难以担任高官。 ③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始用分科考试方式选官。隋炀帝时设进士科,标志科举制形成,唐宋元时完善。(意义):a.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b.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c.科举制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d.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P16-18 11、了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1)废丞相——由于相权过重,威胁君权,内乱屡生,明太祖朱元璋1380年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秦以来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设内阁——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其处理政务。明成祖朱棣时内阁制正式确立。明宣宗时内阁大学士有“票拟”权。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部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成了内阁的下属机构。实质:①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不是决策机构;②阁臣升降、职权大小由皇帝决定,票拟取决于皇帝的批红;③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 12、了解清朝设置军机处 清代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内宫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由皇帝钦定,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跪受笔录),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标志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13、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P3 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②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阻碍社会进步。 ③明清之际,西方许多国家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而清朝统治者却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高峰,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