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中历史教案: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9)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马奈和《草地上的午餐》
    爱德华•马奈(1832—1883),法国著名画家。《草地上的午餐》创作于1863年,面积208×264.5厘米,现藏巴黎印象派美术馆。《草地上的午餐》,最初的取名是《浴》,是画家效法卢浮宫内一幅乔尔乔奈的《乡村音乐会》(又名《田园合奏》)的构图,但它毕竟不是16世纪威尼斯那种田园诗绘画。画上那个裸体女子就是他在早期画《穿斗牛士服装的维克多莉娜》时从街上领回的一个妓女,长期为画家充当模特儿。画家让她在这幅画中表现裸体坐在林中溪边的草地上,与两个穿衣绅士做伴;左侧前景有一只翻倒的篮子,食物滚出篮外,又在后景的湖池边,添画了一个只穿衬衣的女人,俯身站在水里。这是一种精心安排的“野餐”,是画家为寻求色彩对比的大胆试验。结果这一构图惹恼了绘画界的许多头面人物。围绕马奈的这幅画,评论界竟也划分成两个营垒。双方短兵相接。《草地上的午餐》的展出,使马奈被推入后来的印象派阵营。
    塞尚
    塞尚(1839—1906),法国后印象派画家,被誉为“现代绘画之父”。他的作品色彩鲜艳、较为明亮。他主张绘画应该抓住的不只是自然表面,而是其本体──被单纯化的线和面。这种理论,后来成了立体派及其他现代绘画的依据。他常常以球形、圆锥形、圆柱形等几何图形为基本的体型,用简练有力的线条勾出轮廓,有时还加以变形。他的作品内容多是室内静物、野外风光,在人物画方面,也只是自画像和少数亲友。他的富于个性的创新精神,及其艺术成就和艺术思想所产生的影响,为二十世纪西方绘画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从而被推崇为西方现代主义各画派的先驱。
    梵高
    梵高(1853—1890),又译凡高,19世纪荷兰著名画家,后期印象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与高更和塞尚齐名。出生于荷兰的津德尔特。16岁就开始自谋生路,先是在一家法国著名的跨国艺术公司当职员。后来,因为失恋和热衷于宗教,不再经商,到矿区传教。可是他的口才又不好,不适合传教。转而学画画。他的画主要以下层人民的生活为内容,如1885年他以贫苦农民的生活为题材,创作了《食土豆者》。1886年,他来到当时的西方艺术之都巴黎,认识了高更等画家,开始受到印象主义画派的影响。这期间,他的画没有什么影响,曾经在巴黎下层阶级的咖啡馆和饭馆展出过自己的作品。不久,他来到法国的南部,这里濒临大海,阳光灿烂,他的心情变得好起来。在1888年春天到1889年夏天这段时间里,他一直住在阿尔勒。在这里,他决定自由地运用色彩,用夸张的手法,更有力地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后来的传世名作,如《向日葵》《椅子和烟斗》《咖啡馆夜市》等。教材中选用的《向日葵》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这幅画高91厘米,宽72厘米,作于1888年的夏天。从这幅画中,我们不难发现画家用笔的粗厚有力,色彩对比单纯强烈,给人一种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观者无不心灵震颤,激情喷薄。在梵高的笔下,向日葵不再仅仅是一种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但是,梵高的精神在这期间一度失常,他割下了自己的一只耳朵,不得不进入精神病院休养。后来一直时好时坏。1890年7月27日,他的精神病发作,在法国瓦兹河畔的欧韦自杀。两天后,不治而亡。梵高的作品包含了深刻的悲剧意识、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时代的前面。梵高的作品在他在世时,不为社会承认,他在世时只卖出过一幅作品,这就是1890年在布鲁塞尔一个展览会上出售的《红色的葡萄园》。20世纪以后,梵高作品的价值越来越为人们认识。1987年,日本安田火灾海上保险公司以2250万英镑的价格买下了《向日葵》,创下了当时世界油画价格之最。
    雕塑家罗丹
    罗丹(1840—1917),法国大雕塑家。曾用7年时间完成了他的杰出作品──《巴尔扎克》雕像,从而轰动一时。他的《青铜时代》《思想者》《加莱义民》《雨果》等杰作都有不同寻常的伟大之处,人们称他是19世纪最有世界影响的大艺术家。罗丹的伟大成就,得益于他的勤奋好学。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先到一个业余画家的家里对着实物画几个小时的素描,接着又急忙赶去上学。晚上从学校回来,还要去博物馆。当时博物馆里有一个专画人体的学习班。他在那里要画上两个小时。除此之外,他还要抽空到图书馆、博物馆,观摩学习古代的雕塑作品。罗丹是在争分夺秒地学习和工作,他说:“为了使我的工作不停顿,哪怕是一秒钟,我每天要工作14个小时。”
    现代主义美术
    20世纪,美术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深刻影响,形成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画派。如:野兽派是本世纪初出现最早的一个现代主义画派。1905年,在法国巴黎秋季沙龙中展出了马蒂斯(1869—1954)等一批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因其技法一反常规,被评论家称为“野兽般的艺术”,野兽派由此而得名,马蒂斯成为野兽派的著名代表。与野兽派几乎同时出现的表现主义画派,表现主义画派表现出强烈的孤独感和惶恐心情,以扭曲、粗糙的线条和具有强烈刺激的色彩,发泄内心的愤慨和苦闷。1907年在法国艺术界出现的立体派,是本世纪影响最大的一个画派。它主张把一切形象解体成最简单的几何形块,按画家的意愿组合起来。这一派的杰出代表就是出生在西班牙拉加后定居巴黎的毕加索。“达达派”用怪诞、抽象、符号式的东西取代传统艺术,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画面上组成他们的作品,甚至把瓷质的小便器作为“喷泉”展品搬上展览会。现代美术流派众多,多姿多彩,但它们也表现出许多共同的特征。在技法上,它们大都反对传统的写实主义,追求新奇,空间结构错乱,色彩配置随意,点线紊乱,缺乏透视可谓它们共有的特点。在创作主旨上,它们都主张强调自我,表现个人情感和内心世界。可以说,现代美术艺术再现了20世纪西方世界的精神状况。
    3.插图说明
    《舞蹈》
    马蒂斯1909年创作,现藏于埃尔米塔什博物馆。这幅画中,五个裸体的男女,黄棕色的躯体,在蓝色和绿色的背景中自由烂漫地舒展、舞蹈、飞翔。看不清舞者的脸,看不见他们的表情,只有健康的肢体,在天地间飘扬。他们如同在天空中飞翔的鸟,携手而舞,又如在清流中游动的鱼,无所依靠,却优哉游哉。西方古典绘画在造型上主要以画面为主,线条的运用不太重要,而马蒂斯的作品恰恰是通过简洁的线条和热烈的色彩来打动和感染人的。这幅画中的线条与色彩正体现了一种奔放和热烈,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量。《舞蹈》从韵律线上看是圆形的构图,有明显的旋转运动的感觉。在这幅狂野奔放的画面上,舞蹈者似乎被某种粗犷而原始的强大节奏所控制,他们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圆圈,扭动着身躯,四肢疯狂的舞动着。大的圆圈也可以留一个缺口,称为“破月圆”构图。有完美、柔和、旋转向心的感觉。
    《日出•印象》
    《日出•印象》法国画家莫奈的作品,创作于1872年。《日出•印象》是莫奈描绘勒阿弗尔港口的一个多雾的早晨的景象:海水在晨曦的笼罩下,呈现出橙黄或淡紫色。天空的微红被各种色块所渲染,水的波浪系由厚薄、长短不一的笔触组成的。三只小船在薄涂的色点组成的雾气中显得模糊不清。船上的人或物依稀能够辨别,还能感到船似在摇曳缓进。远处的工厂烟囱,大船上的吊车……这一切,是画家从一个窗口看出去画成的。如此大胆地用“零乱”的笔触来展示雾气交融的景象。这对于一贯正统的沙龙学院派艺术家来说,乃是艺术的叛逆。在这幅画上,初升的太阳、河水、晨雾和小船、远景,在斑斓的色彩中交相辉映。画家在着力表现自然景色中闪动着的色彩和光线。
    《思想者》
    雕像《思想者》,塑造了一个强壮有力的劳动男子。他低头沉思,在为人类的一切烦恼冥想。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拳头触及嘴唇的姿势,表现出一种极度痛苦的心情。他注视着下面所演的悲剧。他同情、怜爱人类,但又无法对那些罪犯下最后的裁判。从他身上看到的那一股急待迸发的巨大力量,和下面形形色色的人类罪恶,构成了一对矛盾。这是诗人但丁悲剧形象的化身,也是艺术家个人思想的寄托。《思想者》是罗丹一件伟大的艺术杰作,罗丹准备把它安放在他的大件浮雕门饰《地狱之门》的门顶上,罗丹说:“一个人的形象和姿态必然显露出他心中的感情,形体表达内在精神。对于懂得这样看法的人,裸体是具有丰富意义的。”1917年,巴黎人民在为罗丹举行葬礼时,把这尊《思想者》安置在他的灵枢安放处的“伟人祠”前,以便人民瞻仰这位艺术家不朽的艺术业绩。
    《伏尔加河纤夫》
    《伏尔加河纤夫》由俄国画家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1844—1930)在19世纪80年代初所作。画面以狭长的横幅展现这群纤夫的行列。伏尔加河畔阳光酷烈,沙滩荒芜、近景只有埋在沙里的几只破筐作点缀。景色十分凄寂。一队穿着破烂的纤夫在拉着货船,步子是那样地沉重,似乎可以听到压抑低沉的“伏尔加船夫曲”的回声。纤夫共有11个人,约略分成三组。每一个形象都被列宾仔细推敲过,画过人物写生。他们的年龄、经历、性格、体力以及他们的精神气质各不相同。画家把这些性格作了高度的典型化,又都统一在主题之中。现据画家本人的记述,分别来介绍这里的每一个人物的情况。最前一组共四人,领头的名叫冈宁,他的表情温顺,然而性格坚韧,具有一种内在的意志力,此人约有四五十岁。他那双深陷的眼睛使他的前额更加突出,显出了他的智慧。列宾在他的头上画上一块包头的破布,似乎要把他塑成古希腊哲学家的样子。他原是个神父,后来被教会革职,一度充任过教堂唱诗队的指挥。他身体结实,两手下垂,胸前那一条纤索绷得很紧,而身上的麻布衫却满是补钉。在他右边的一个是身材魁梧的憨直的农民汉子,他赤着脚,头发蓬乱,满脸浓密的胡子,似乎在低低地向冈宁絮叨着什么。这个形象起着衬托冈宁的前倾的身子的作用。在他后面是一个细长的瘦子,年近四十,身子大部分被挡住了。他头戴麦秆帽,叼着一只土烟斗,头显得尖小一些。他挺直着身子,这样可使纤索松弛,好像是想省点力气。这个瘦子的左侧,则是一个躬背弯腰的纤夫,他原来是个水手,叫伊卡尔。他的两手向下握拢,神色严厉,眼神凝注,直对着前方。中间一组也是四个人:穿一身粉红色破衫裤的少年名叫拉里卡。看来这个少年是初加入这支行列,他那还未晒黑的皮肤,紧蹙的眉头告诉观者,这种劳动对他来说是负荷过重了。他正用手在调节压在自己肩头那根擦痛了皮肤的纤索。画家在这个新的受压迫者身上似乎要找到一种希望,那就是不甘心受剥削,要反抗。令人注目的是,在这个少年颈上还挂着一只十字架,这是父母给孩子的信物,祈求上帝能保佑他路上平安。列宾为画这个少年纤夫,曾从他熟悉的孩童形象中挑选了一个作模特儿。少年拉纤这种现象,也如资本家利用童工榨取劳力一样残酷,这是沙皇俄国的农奴制度的罪恶,也是画家所要抨击的主要目标。紧靠在拉里卡后面的,是一个受尽风霜之苦的秃顶老汉,他皮肤黝黑,脸色阴沉,一边斜倚在纤索上,一边在打开自己的烟袋,想偷闲抽口烟来缓解一下自己的苦闷。他和前面的少年,在色彩上构成了强烈对比。两代人,不同的命运,却系在一根绳索上。少年右边是个羸弱有病的纤夫,他步履艰难,全身虚弱,正在用袖口擦汗。头发露在无檐帽的外边,颧骨耸起,泪囊水肿,他未来的路程意味着更大的厄运,我们似乎可以听到他那急促的喘息。在拉里卡与老汉之间,露出了另一个纤夫的脑袋顶,此人看样子是个鞑靼人。最后一组三人,走在前面的是个退役军人,白色的衬衫外面加了一件坎肩,帽子压得很低;背后一个皮肤黝黑的据说是个流浪的希腊人。最后一个人只见到了他的低垂的头顶,此人似乎走得更加吃力,他正在往一个小坡上移动。全画以淡绿、淡紫、暗棕等色调来描绘上半部的空白,使这条伏尔加河流显得更为惨淡了。这是为了加强人物的悲剧性。
    《自由引导人民》
    《自由引导人民》(又名《1830年7月28日》,260×325厘米),取材于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事件。在这幅画中,浪漫主义的特征突出地表现在具有象征性的自由女神──共和国的象征──的形象上,画家对于自由和争取自由的见解,在这个形象上得到了具体而鲜明的反映。画家笔下的自由女神被表现得健康而美丽、坚决而有力,而且具有平民的素质。在烟硝弥漫、横尸遍野的街道中,她赤着脚,左手拿枪,右手高举三色旗,领导着人们迎风前进。以人民大众为骨干的革命队伍在她的领导下,踏过保皇党士兵的尸首,奋勇地前进着。同她并肩前进的有高举战刀的工人;左右手都拿着枪、张大嘴呼喊着前进的男孩;有两手握着长枪的知识分子,在这个形象上画家似乎是在歌颂勇敢的共和党员;在自由女神的右边一个受伤的女工正在与死亡搏斗,努力挣扎着爬起来,仰望着自由女神,希望能够再参加到争自由的斗争行列中去。中景是隐现于烟雾中的汹涌澎湃的向前冲击的人群,在这紧张激烈、激动人心的画面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人民的愤怒和革命的激情,而且似乎可以听到人群的怒吼和叫喊;远景是烟硝弥漫的巴黎圣母院的建筑物。在色彩的运用上,德拉克洛瓦赋予了红色以新的含义。一般的说,红色代表热情、兴奋、革命等内容。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 浪漫主义音乐、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杰作 19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认识音乐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全面评价摇滚乐 问题探究
    图表绘制
    音乐再现
    比较分析 通过欣赏音乐名作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学习音乐家执着追求、热爱生活的精神和爱国情操
    20世纪世界的音乐发展 爵士乐和摇滚乐是二战前后流行音乐的主流。音乐的大众化、多元化趋势 结合时代的变化理解20世纪的音乐流派及发展方向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课时安排
    1课时。
    重点
    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
    难点
    现代主义音乐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19世纪和20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与变化:19世纪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音乐艺术呈现出了多样性和民族性。这一时期浪漫主义音乐在欧洲兴起,俄国和东欧出现了民族乐派音乐;美国的音乐也有了长足的发展。20世纪现代主义音乐兴起。在各流派中流行音乐脱颖而出。爵士乐和摇滚乐先后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70年代后流行音乐的风格更多。同时,在民族音乐的推动下,世界音乐日益走向繁荣。由于19世纪以来的各音乐流派几乎都有上乘之作,文字、音响和影视资料十分丰富,建议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播放音乐片段,使学生能以心灵与音乐对话,深入了解和比较各音乐流派的不同风格,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教师也可以选择介绍一些音乐家的生平或感人故事,引导学生学习他们为音乐献身的崇高精神。
    本课引言由照片与文字两部分组成,介绍了二战后摇滚乐的代表──“猫王”普莱斯利和摇滚乐对人的震撼力及其时代性。建议教师播放一首猫王的摇滚乐片段后以谈话法和提问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引言内容。问题一:你知道这是一段什么类型的音乐吗?谈谈你听后的感受。问题二:你还能说出几个你熟悉的西方音乐家的名字和作品吗?他们分别属于何种音乐流派?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