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印象画派的代表人和代表作品 早期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莫奈和马奈。莫奈曾同其他青年画家组成了一个“无名画家协会”,在巴黎举行画展,引起了很大轰动。其中,莫奈的画《日出•印象》更是令人瞩目。这幅画表现了在勒阿弗尔港口一个多雾的早晨,透过晨雾观看太阳初升的瞬间印象。一位评论家在看了画展后,写了一篇文章,对这幅画大加嘲讽,说莫奈等画家是一群“印象主义者”,不料,“印象派”这个名称从此在画坛上确立,《日出•印象》成了这一画派的标志。马奈的画注重光色关系,色彩艳丽,光线清澈明快。他的代表作品是《草地上的午餐》,画家想表现外光下的人体和色块的对比,这幅画在当时曾引起激烈的争论。 (3)后期印象画派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了后期印象画派,他们反对印象画派对客观世界的描绘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现象上,主张艺术应区别于照相,要揭示主观世界,重要的不在于写形而在于写意,重视自我的表现,强调变形和夸张。荷兰画家梵高的作品表现出追求光明、热情、热爱生命的主题。《向日葵》写意重于写形,表达了主观的热情。法国的塞尚特别注重物体的结构,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可以概括为球体、圆柱体和圆锥体”。他对几何形体的探索和变形启迪了后来的立体派,他被推崇为“现代艺术之父”。法国画家高更的艺术风格是人物的形象稚拙、单纯,平涂色彩,缺乏立体感,没有明暗,却有着浓郁的装饰味道。其代表作是《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 教学建议:建议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请同学提前通过网上下载《日出•印象》、《樱桃与桃子》、《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等作品,在同学欣赏和讲解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同学分析和比较印象画派与现实主义画派、后期印象画派与早期印象画派的特点;请同学阅读【学思之窗】的有关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并简单介绍罗丹的雕塑作品《思想者》,强调指出罗丹并不是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 建议教师引导同学阅读【历史纵横】,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象征主义美术流派的艺术特点和代表人物。指出象征主义很少表现现实生活的题材,他们要求脱离现实回到遥远的古代世界,作品有唯美主义和消极的一面,有时还带有神秘主义的感情色彩。 第四目“现代主义美术” 教材概述了现代主义美术产生的原因、艺术特点、代表人及代表作品。通过《舞蹈》《格尔尼卡》《那不勒斯来的男人》《紫红色上的黑色》等作品展示了现代主义美术的艺术特点。 (1)现代主义美术的概念、出现的原因和基本特点 20世纪以来出现的许多与传统美术流派不同的美术流派统称为现代主义美术。它出现的原因是:20世纪以来,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了巨大创伤;工业化带来的快节奏生活也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使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他们开始用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精神进行创作;艺术家们敏感地关注到工业和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也由此造成了一些新问题;同时他们深受20世纪以来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他们更多的吸收了东方和非洲的艺术风格。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感觉到时代的快节奏;感觉到现代人的精神创伤和心理困惑;感觉到强烈的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同时他们又具有用现代美学成果和现代科技成就进行创作的探索精神。 (2)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被称为野兽派的法国画家马蒂斯是现代主义美术代表之一。在1905年法国沙龙展览里,有一件雕刻作品摆在了马蒂斯等年轻画家作品的中央,这件雕刻作品是以十五世纪的手法制成的,而四周的绘画作品用色强烈、笔法狂野,两者之间有很大差异。于是一位艺评家写下了他的参观感想:“小孩被野兽包围了!”此后“野兽派”便成为这群年轻画家的代名词。他们认为绘画要表达主观的感受,要大胆地应用平涂式的强烈原色和弯曲起伏的轮廓线,应将描绘的景物简化,画面富于装饰性。马蒂斯不仅把东方的技法(毛笔画)发展到他的创作中来,还利用舞蹈、音乐等多种艺术元素来丰富自己的绘画语言。其代表作《舞蹈》。画中背景的蓝色,寓意着蔚蓝的天空,大片绿色让人联想到绿地,人物的朱砂色象征着地中海人健康的棕色身体。在这幅狂野奔放的画面上,舞蹈者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圆圈,疯狂地舞动着,表达了愉快的心情。现代主义美术最有影响的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他作为立体主义的创始人,以《亚威农的少女》一画完全颠覆了过去具象写实的传统手法,亚威农是巴塞罗那一条妓女街的名称,画中呈现五个少女,或坐或站,搔首弄姿,人物扭曲变形到几乎难以辨认,只能从中依稀认出五个女体的存在。这幅画说明画家受到了非洲原始木雕的影响。《格尔尼卡》壁画,反映的是在1937年,西班牙的格尔尼卡小镇被德国法西斯空军夷为平地,毕加索极为愤慨,对法西斯暴行表示强烈抗议。此画结合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风格表现痛苦、受难和兽性。 (3)现代主义美术的新发展 教材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二战以后现代主义美术的新发展和变化:表现形式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绘画材料种类繁多;充分表现了现代人的精神困惑。 教学建议:建议教师结合20世纪以来世界上发生的大事引导学生分析现代主义美术产生的原因;请同学介绍《舞蹈》《格尔尼卡》等艺术名品的寓意和艺术风格。在此基础上建议教师引导同学归纳总结现代主义美术的艺术特点,并结合教材介绍的《那不勒斯来的男人》《紫红色上的黑色》等作品了解二战后现代主义美术的新发展。阅读【学思之窗】的有关内容,请同学们对丹纳的观点进行讨论,然后回答问题。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教师引导同学回顾19世纪以来出现的文学流派及主张。指出美术作品也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也受到当时社会背景、社会思潮的影响,导入新课。 关于“新古典主义美术”一目的教学,为了帮助同学理解和认识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的原因,建议教师采用谈话法引导同学回顾: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社会的大动荡,提出以下问题:1.18世纪末法国历史上发生了什么大事?2.在社会动荡形势下,资产阶级追求什么样的精神?3.在这样的动荡形势下,美术家们的绘画题材是什么?在同学回答教师总结的基础上,请同学介绍和欣赏《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式》《泉》等名画的作者、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等。 关于“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美术”一目,建议教师提出问题:拿破仑帝国灭亡后,法国的政局是怎样的?此时法国出现了怎样的社会情绪?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同学归纳浪漫主义美术产生的社会背景。建议教师请同学介绍《自由引导人民》《西奥岛的屠杀》和《枪杀马德里市民》等名画,总结浪漫主义绘画的艺术特点。 在学习现实主义美术时,建议教师引导同学回顾19世纪中期法国历史上发生的大事,如二月革命和六月起义、第二帝国的建立、普法战争、巴黎公社等,指出在资产阶级统治下,人民和先进的知识分子的不满和苦闷在美术中反映出来,归纳现实主义美术产生的原因。在欣赏《播种者》《拾穗者》和《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等名作时,注意引导指出米勒等画家的出身也直接影响了画家的艺术风格,从而得出画家的艺术风格是由多方面因素促成的。 在“印象画派”一目教学时,教师指出印象画派的产生除受当时的社会影响外,还受到了科学技术的推动,教师提出问题:1.印象画派与现实主义绘画的题材有什么不同?2.后期印象画派的艺术风格有了什么新的变化?请同学带着问题欣赏《日出•印象》《向日葵》《樱桃和桃子》《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等作品。教师引导同学总结归纳以上两个问题。 关于“现代主义美术”一目,建议教师首先指出现代主义美术产生的时间和现代主义美术的概念。然后提出问题:1.20世纪以来,世界历史上发生了哪些大事?2.二战后科技取得了哪些成就?3.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又产生了哪些新问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同学归纳总结现代主义美术产生的原因。请同学欣赏和介绍《舞蹈》和《格尔尼卡》等总结现代主义美术的艺术特点。最后简单介绍二战以后现代主义美术的新发展和变化。结合欣赏和阅读教材《那不勒斯来的男人》和《紫红色上的黑色》等作品和有关文字。 建议教师最后小结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请同学回答:1.19世纪以来出现了哪些美术流派?2.各美术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分别是什么?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在介绍新古典主义美术时,用计算机、实物投影或幻灯介绍图片。 图片:《马拉之死》。 《马拉之死》描绘的是马拉在浴缸里被杀害后的惨景:浸泡在浴缸里的马拉露出上身,歪斜着头,脸上流露出一种悔恨和痛苦的表情,鲜血正从他胸口流淌出来,染红了雪白的浴巾;他右臂无力地垂在浴缸外,手中还拿着那张凶手递给他的请求补助的申请书。大卫在这幅画中描绘了马拉虽死在浴缸里,但手中仍拿着补助申请书和鹅毛笔这一情节,表现了马拉带病工作,甘为穷苦人民操劳的高尚品质,同时也尖锐地揭露了敌人以卑鄙的手段杀害马拉的可耻罪行。作者真诚地表达了对马拉的崇敬之情。 案例二 在学习现代主义美术时通过介绍毕加索的事迹进行情感教育。 二战期间,德国的将士经常出入于巴黎的毕加索艺术馆,争相观看毕加索的艺术。可是这些不速之客受到了冷淡的接待。有一次,在艺术馆的出口处,毕加索发给每个德国军人一幅《格尔尼卡》的复制品。一位德国盖世太保头目指着这幅画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毕加索面色严峻地说:“不,这是你们的杰作!”毕加索为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自己的努力。 案例三 本课小结,采用谈话法以同学回答问题与教师总结相结合。 请同学概括19世纪以来出现的主要美术流派。各举一个代表人和代表作品。教师指出:19世纪以来的美术史表明,各个美术流派之间是互相对立、互相补充的关系,未来发展的趋势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艺术既要有共性,又要有个性,既要有继承,又要有创新。艺术创造即使是曲高和寡的,最终也会为世人所认知、所理解,只有这样的艺术才是有生命力的。 四、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想一想,在中国画里,有没有同印象画派相仿的画派,在表现手法上又全然不同? 解题关键:印象画派的艺术特点。 思路引导:后期印象画派由写形到写意的变化。 答案提示:在中国画里,与印象画派相仿的画派是写意画派。在表现手法上印象画派是油画,中国画是水墨画。 【学思之窗】 谈谈你对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这段话的理解。 解题关键:艺术作品是时代的反映。 思路引导:把艺术家、艺术思潮、艺术作品放在当时的时代中去理解。 答案提示:丹纳的观点不完全正确。他认为艺术品、艺术家无不受到当时的社会精神和社会风俗的影响,因此“艺术是和某些时代精神同时出现的”的说法是正确的。但是,“艺术是和某些时代精神同时消灭的”的说法是不恰当的。因为艺术家的精神和艺术家的作品是不会随着时代的结束而结束的。例如新古典主义美术就反映了在社会动荡的大革命时期人们对英雄主义的崇拜和呼唤。但是大革命结束以后,艺术家的精神和艺术家的作品一直影响着后世。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1.新古典主义美术和浪漫主义美术产生的背景有什么不同?艺术表现方式有何差异? 解题关键:产生的时代不同。 思路引导:大革命时期对古代英雄主义的崇敬;拿破仑统治结束后,对理想王国的失望。 答案提示: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对古代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产生了新古典主义美术;拿破仑统治结束后,人们对启蒙思想宣传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开始寻找新的寄托。这种社会情绪反映在美术创作的领域,就是浪漫主义美术的出现。 新古典主义美术主张绘画要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在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中寻找创作题材;在表现形式上,强调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和谐。浪漫主义画家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注重感情表现;注重画面整体的完整统一,却不拘泥于局部和细节的过分描绘和刻画;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画面丰富多彩,辉煌瑰丽。 2.印象画派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解题关键:光学发展的推动;如何用光和色。 思路引导:重视光和色的作用;画面明亮灿烂。 答案提示:印象画派对光和色有着浓厚的兴趣,认为光和色就是表现的目的,大千世界、万物造化的生动和美感,统统归于光和色的作用;印象画派作品的画面明亮灿烂,令人耳目一新;画面表达了丰富生命力和光色和谐的艺术风格。后期印象派主张抒发个性,吸收东方艺术的特点;他们的画大多线条粗犷、形式夸张、色彩明快,富有装饰味。 二、学习延伸 1.名画鉴赏 活动提示:《唐吉老伯》与《向日葵》有明显相似之处,都出自梵高之手,属后期印象画派。《旋转木马》由一些立体几何图形构成,属现代主义美术。 2.座谈会 略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一中学 孙素沾) 五、资料与注释 1.原始资料 要了解艺术家的趣味与才能,要了解他为什么在绘画或戏剧中选择某个部门,为什么特别喜爱某种典型某种色彩,表现某种感情,就应当到群众的思想感情和风俗习惯中去探求。 由此我们可以定下一条规则(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的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这一点已经由经验证实;只要翻一下艺术史上各个重要的时代,就可看到某种艺术是和某些时代精神与风俗情况同时出现,同时消灭的。 ──丹纳《艺术哲学》 2.课文注释 新古典主义美术 18世纪下叶兴起、至19世纪初走向成熟的古典主义,是旧古典主义积极因素的升华,被称作新古典主义,又称革命的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的原则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1)思想内容上,提倡重大庄严的题材,主张表现纯洁静穆的内容。(2)艺术表现上,强调艺术形式的完整严谨,强调法则与理念,而不太强调感情与表现。(3)美术技巧上,强调素描的严格,注重以线造型,对色彩的作用及其气氛的创造不甚重视。 古典主义绘画对法国大革命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澜作用。但当斗争形势复杂化、大革命走向低潮,这种往后看的历史道德观便显露出它保守的一面,失去了它原有的积极作用,仅留有崇尚古典题材和严谨形式的外壳。即使如此,古典主义的某些原则对促进西方美术走向第三次高峰的繁荣,仍然起了开路先锋的作用,18世纪末初步形成,并成为19世纪最早的一个大画派。为古典主义美术做出特殊贡献的是达维特与安格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