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英语从来不会晚,但是要,但是一定要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因为只有好的学习方法才能使英语学习变得简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基于此,本文简述了高中英语学科的主要特征,对高中英语学科的学习要求与学习方法进行了论述分析,旨在提高学生的高中英语成绩。 一、高中英语学科的主要特征 笔者认为高中英语学科主要具有以下特征:1.词汇量增加;2.语法系统化;3.写作要求更高;4.听力理解由浅变深:高中英语听力不仅在题型、语速方面有所改变,并且听力内容的难度也大大地增加了,由浅层的信息获取变为深层的信息加工获取;5.阅读材料的选取更加全面:高中英语的阅读材料可涉及到各个领域,并且具有强烈的时代性。 二、新课改下高中英语学科的学习要求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学科的学习要求表现为: 1.对高中英语词汇学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应学会使用2400~2500个单词,300~400个常用句式的固定搭配;高二年级的学生应学会使用大约3300个单词,400~500个常用句式的固定搭配;高三年级的学生应该学会使用大约4500个单词以及一定数量的常用句式的固定搭配。 2.对高中英语语法学习要求: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等常见句式并灵活地加以运用。 3.对高中英语阅读学习的要求:要求学生提高阅读量,能从材料中挖掘出深层蕴含的材料。 4.对高中英语写作学习的要求:要求学生能灵活地运用英语短语及惯用句式,不仅要表达准确、流畅,还要注重结构的完整性,注重自我观点及思想的表达,尽可能地掌握不同的写作手法。 三、高中英语学科的主要学习方法 1.高中英语学科加强基础学习的学习方法 (1)高中英语学科的词汇学习方法。高中英语学科的词汇学习不仅是记单词,还有短语及词组的学习。记单词是学习英语的基础要求,不仅要记准确它的拼写及不同词性代表的意思,还要记清楚它不同词性的转换式。在英语的学习中,单词的多义是很常见的问题,因此,在学习时,可根据句子的前后信息去推测,当然这还得是在熟记单词含义的基础上进行。 此外,我们还应熟记一些固定搭配的词组的含义,如take place和take the place of,take place是指发生的意思,而take the place of 是指取代某人或某物的位置,并且take place后面不可加of,也不可用于被动语态。 (2)高中英语学科的语法学习。语法学习都是高中英语学习的重难点,很多同学也对于语法的学习感到头疼。在高中英语语法的学习时,我们不仅要理解记忆,还要通过一定的练习巩固理解。在熟练掌握一些基本题型后,要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可在课后找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对自己的掌握情况加以反馈。 2.高中英语学科加强课堂学习的学习方法 (1)课前预习方法。高中英语学科在学习新的单元前,可以给自己制定(高中学习网WwW.GaOzHoNg.Cc)一个单元的小目标,如这个单元的课文中大部分都是定语从句,那么就可以将小目标定为掌握定语从句并熟练运用。对课文内容进行预习、自学是课前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预习、自学,可有助于自己了解课文的内容,不至于在课堂上听得很盲目;此外,还可以在自学过程中积极地引起大脑的思考,将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重难点做上标记,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讲解加以理解和掌握。 (2)课中学习方法。高中英语学科在课中学习的主要任务便是认真听讲,勤做笔记了。课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要渠道,在上课时,我们要保持高度的集中注意力,尽量做到心到、眼到、口到以及手到。听课不能盲目地听,还要注意将课堂的重难点、疑点、重点短语、句型、句子以及自己在预习自学过程中不理解的地方记下来。这样不仅有利于自己课后的复习巩固,还有助于自己信息提炼、加工能力的提高。 (3)课后学习方法。高中英语学科在课后,要及时根据课文和课堂笔记进行复习、巩固,并做好课后练习题。课后反复阅读课文,对照笔记,掌握重难点,之后有计划地进行阶段复习、期中和期末复习,便能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了,这样也能学有所获。此外,在复习之余,还可以看英语周刊、杂志等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并且适当地做一些习题、听力训练及写作训练。只有反复地进行训练,才能积累经验,掌握学习规律,收获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高中英语是考查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读写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的全方位考查科目,对于学生的要求不再是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只要会背会写几个单词就可以的。高中英语的直接目标是高考,长远目的是为将来能够利用英语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效力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秀兰 如何提高山区中学英语教学效率[J].中学生英语,2016,(28)。 [2]邹敏龙 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四种方法[J].知识窗(教师版), 2016,(07)。 [3]闫词 中职英语课堂有效学习策略研究[J].中学时代,2014,(23)。 [4]高永强 浅谈高中英语的几点有效学习方法[J].新教育时代,2016,(26)。 来源:《素质教育》2017年3月总第229期 作者:王昭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