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中历史教案: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4)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海涅
    海涅出生于一个犹太商人之家,曾先后在波恩大学、柏林大学和哥廷根大学学习,1825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831年以后定居巴黎。在大学期间,海涅就开始写诗。他早期诗作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激情,中晚期则贯穿着民主革命的理想,放射出现实主义的光辉。此外,还写了一系列关于政治、宗教、哲学、文学、绘画、音乐的评论。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1844)是海涅诗歌创作的桂冠,共分27章。写的是他从巴黎返回祖国探望病中的母亲时,沿途的所见所闻和主观感受。诗人用冬天的严寒、荒凉、昏暗来比喻德国的现实,对普鲁士反动政府的黑暗统治,教会的伪善,资产阶级市侩的自私贪婪、尔虞我诈给予无情的嘲讽和鞭挞,同时以坚定的信念预示着美好生活的到来。诗人采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将历史事件、民间传说、童话、梦境融入到对现实的描绘之中,从而构成了长诗独特的艺术风格。比喻、夸张、象征、梦幻等手法的运用,增强了长诗的讽刺力度。
    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1799—1850)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出生于法国图尔市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816—1819年,他在法科学校学习法律,并先后在诉讼代理人和公证人事务所当见习生。通过形形色色的案件,他洞察了社会的丑恶,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大学毕业后,从事文学创作。1829年,巴尔扎克第一次用真名发表的《舒昂党人》,揭开了长篇巨著《人间喜剧》的序幕。开始陆续发表《欧也妮•葛朗台》(1833)和《高老头》(1834—1835)等作品。《欧也妮•葛朗台》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刻画了一个贪婪、吝啬、狡诈的资产阶级暴发户葛朗台的形象。葛朗台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三个吝啬鬼的典型,他一生以追求金钱为目的,只要看到金子,“连眼睛都是黄澄澄的,染上了金子的光彩”。临死前还交代女儿把钱财保管好,将来到阴间向他交账。他一年四季都穿一双呢袜,手套要用一年零八个月,领带永远是黑的;晚上一家人只点一支蜡烛,严冬只许在规定的时间生火,甚至妻子病了也怕出钱找医生……他把“他所有的情感都集中在吝啬的乐趣上”。巴尔扎克通过这个形象写出了资产阶级罪恶的发家史和金钱关系的罪恶。巴尔扎克的一生是在勤奋的创作中度过的,从1829年到1848年不到20年的时间里,他创作了91部小说,这些小说共同组成了《人间喜剧》,包括2400多个人物。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以现实主义笔触,通过一系列资产阶级典型形象的塑造,真实地展示了他们的罪恶历史。他常常每日伏案工作10小时以上,并经常工作18小时。当他文思如泉涌,或为了赶稿子时,甚至一连几天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写作。他“工作!总是工作!灯火通明的夜晚紧接着灯火通明的夜晚,思考的白天紧接着思考的白天!”除包括91部小说的《人间喜剧》外,他还写过六部剧本和一部《笑林》。
    莫泊桑
    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是19世纪下半叶法国文坛的一颗巨星,举世公认的短篇小说大师。
    莫泊桑自1871年开始创作,深受福楼拜等人的影响。1880年,短篇小说《羊脂球》问世。在此后的十年里,莫泊桑写了300多篇中短篇小说、6部长篇小说、3部游记和3卷报刊专栏文章。1891年精神错乱,治疗无效,1893年病逝于精神病院。
    司汤达与《红与黑》
    司汤达(1783—1842)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的奠基人之一。原名亨利•贝尔,生于法国格勒诺布城的一个律师家庭。1799年,年轻的司汤达来到巴黎,在拿破仑军中任职。拿破仑帝国覆亡后,来到米兰,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1814年开始,他发表了《海顿、莫扎特和梅达斯泰斯的生平》等作品。1821年,意大利烧炭党人失败,他被当作烧炭党分子驱逐出境。回到巴黎。此后,发表了文艺论集《拉辛与莎士比亚》,在浪漫主义的旗号下提出了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部理论著作。1827年,司汤达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阿尔芒斯》。不久,完成了小说《红与黑》。1835年,他创作长篇小说《吕西安•娄凡》(又译《红与白》),此后,他又通过口述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小说《巴马修道院》(1839),完成这部作品,仅用了52天时间。这是他生前惟一受人称赞的作品。《红与黑》是司汤达对复辟时期的社会生活作了长期的观察,对时代的矛盾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具备了丰富的写作经验后的产物。它写的是木匠的儿子于连•索黑尔的故事。于连是一个聪明并有上进心的青年,从小受启蒙思想的影响,19岁那年到市长家当家庭教师,和市长夫人发生暧昧关系,被迫离开小城,到贝尚松神学院学习。后因神学院的派系斗争迫使他来到巴黎,给木尔侯爵当私人秘书,他的才华得到侯爵的赏识,并获得了侯爵小姐玛特尔的青睐。正当他沉醉在30岁当上司令的幻想中时,市长夫人的一封揭发信使他一切成为泡影。他恼羞成怒,向市长夫人开枪,被判处死刑。事后得知揭发信是市长夫人在忏悔神甫的威逼下写的,痛悔不已。他拒绝营救,从容就死。他死后三天,市长夫人怀抱孩子、离开了人间追他而去。小说以于连的生活经历为经,以波旁王朝时期的社会生活为纬,展示了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政治色彩。小说原名《于连》,出版时作家改为具有象征意义的《红与黑》。《红与黑》有个副标题是《1830年纪事》。《红与黑》作为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狄更斯
    狄更斯(1812—1870)是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1833年开始文学创作,一生创作了14部长篇和百余篇中、短篇小说以及大量杂文、特写、游记、剧本等,代表着英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1850年完成的《大卫•科波菲尔》是代表作,这是作家最喜爱的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狄更斯的思想和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始终坚持人道主义思想,对英国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反对一切形式的暴力和流血;改良主义色彩浓厚;特别善于塑造“小人物”形象;善于用儿童的眼光观察社会,赋予平凡事物以奇异的色彩;幽默与感伤的情调交替出现,人物描写喜用夸张手法,情节富有戏剧性。
    普希金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和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1820年,写成长篇童话叙事诗《鲁斯兰和柳德米拉》,首创性地把民间故事和民间语言引入诗歌,成为俄国文学中第一首积极浪漫主义诗歌。1824年,普希金因他诗歌的广泛流传而被沙皇政府派遣到南俄任职(实为流放)。1823年,开始创作《叶甫盖尼•奥涅金》。1828年,普希金在莫斯科的一次舞会上遇到了娜塔丽娅•冈察洛娃。次年,他向这位“莫斯科第一美人”求婚,遭到拒绝。1830年再次求婚,获得成功。1830年后完成了《叶甫盖尼•奥涅金》,而且以别尔金的署名发表了五个短篇,为俄国短篇小说创造了典范,成为俄国现实主义散文小说的开端。1831年,普希金结婚后定居彼得堡,并重回外交部任职。此后,完成了《上尉的女儿》《杜勃罗夫斯基》《黑桃皇后》《波尔塔瓦》《青铜骑士》《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死公主和七勇士的故事》等作品。1836年,创办《现代人》杂志,为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开辟了重要的理论阵地。1837年2月,诗人在决斗场中受伤,两天后去世。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普希金的代表作,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20年代。彼得堡贵族青年叶甫盖尼•奥涅金感到贵族生活空虚无聊,为继承伯父遗产来到乡下。经友人连斯基介绍,认识了女地主拉林娜的女儿达吉亚娜。达吉亚娜给他写信吐露爱情,被他拒绝。不久,在达吉亚娜的命名日聚会上,他恶作剧地调戏连斯基的恋人、达吉亚娜的妹妹奥尔加,引发了连斯基与他决斗,他打死了连斯基。事后他去国外飘泊。归国后遇到成为将军夫人的达吉亚娜,他疯狂追求她,却遭到拒绝。他于是又外出旅行了。主人公奥涅金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个“多余人”形象,他的两重性概括了20年代俄国贵族先进青年的典型特征。女主人公达吉亚娜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个完美的俄罗斯女性典型。小说为俄国文学首创了描写典型环境中典型性格的典范,第一次展示了整个俄国生活的真实画卷。作品的语言完全突破古典主义戒律和感伤主义俗套,使俄罗斯语言第一次显示出灵活、丰富、准确、优美的特色。
    果戈理
    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1809—1852)是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文学史上杰出的讽刺作家。出生于乌克兰波尔塔省农村。1828年中学毕业后,来到彼得堡,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831年,他结识普希金。1835年,果戈理出版了中篇小说集《密尔格拉得》,内含4篇小说,它标志着果戈理现实主义创作的进一步发展。此后他发表了许多作品。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小说作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戏剧作家,是俄国现实主义戏剧的奠基人之一。1835年底,他创作完成了5幕讽刺喜剧《钦差大臣》。这部作品于1836年4月19日在彼得堡首次上演,即获得了惊人的成功。不久,旅居国外。1841年完成了长篇小说《死魂灵》。1848年春,他回到莫斯科定居。代表作《死魂灵》创作时间长达6年,以精湛的现实主义艺术技巧,广泛地反映了19世纪上半叶俄国社会的现实生活,具有史诗般的规模。《死魂灵》叙述的是主人公乞乞科夫到俄罗斯各地收购“死魂灵”的故事。“死魂灵”指的是那些已经死去了,但在政府农奴花名册上尚未注销的农奴。沙俄政府每10年登记一次农奴数,10年内即使农奴死了,仍要由农奴主继续为他们交纳人头税。农奴逃走了,也是如此。这无疑成了农奴主的一个负担。乞乞科夫瞅准了只花几个戈比就能买到一个死魂灵的机会,想“趁新的人口调查没有进行之前,买进1000个死魂灵,再到救济局去抵押,每个魂灵200卢布,足可以赚20万!”但就在他到N市办理抵押手续时,有个地主告发了他,他不得不狼狈出逃。
    《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1863~1869年)共4卷,130万字。它以1812年俄国卫国战争为中心,以19世纪头25年的俄国社会为描写对象,再现了俄奥联军同法军在奥斯特里齐的会战,法军入侵俄国,波罗金诺会战,莫斯科大火,法军溃退等重大的历史事件。小说有两条线索,一条线索就是1812年的卫国战争,这条线索与作品题目中的“战争”对应。一条线索是包尔康斯基、别竺豪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家大贵族的家庭纪事,这条线索与作品题目中的“和平”对应。在《战争与和平》中,作者将卫国战争与贵族家庭纪事穿插起来,每一卷写一个核心事件。第一卷写奥斯特里齐战役,第二卷写纳达莎与安德烈的恋爱史,第三卷写波罗金诺大会战,第四卷写彼尔被俘。次要事件紧紧围绕在核心事件周围。所以,作品虽情节复杂,人物众多,但结构却有条不紊,完整统一。在塑造人物方面,作者采用了心理分析、内心独白的手法,并把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同历史环境的发展变化结合起来,人物形象丰满、真实。另外,作品在对照手法的运用、景物描写和夹叙夹议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易卜生
    易卜生是19世纪后期挪威杰出的剧作家和诗人。是欧洲戏剧史上继莎士比亚、莫里哀之后的第三个高峰,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1849年后,致力于文学创作。此后在奥斯陆的15年间,他除先后在卑尔根剧院和首都剧院担任编导外,还创作了不少具有革命激情的诗歌和10个剧本。1864年后,旅居国外,1年后回国。1906年5月23日,易卜生与世长辞,挪威国王为他举行了国葬。易卜生在长达50年的笔耕生涯中,除创作了20多个剧本外,还写了大量的诗歌。代表作有1879年发表的《玩偶之家》等。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1835—1910)是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也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用纯粹美国口语写作的作家,有人称他为“美国文学之父”。幼时家境贫寒,先后当过印刷厂学徒、报童、排字工人、矿工、水手和领港员。他的笔名马克•吐温就是水手的术语,意思是水深两寻,即水深12英尺,表示航船可以安全通过。1863年,马克•吐温来到弗吉尼亚市,被聘为《企业报》的记者,开始写幽默小品,并使用马克•吐温这个笔名。1865年任《晨报》记者。同年在纽约一家杂志发表《卡拉韦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作品生动诙谐、幽默风趣,风行一时,马克•吐温也因此全国闻名。代表作有《竞选州长》(1870)、《汤姆•索耶历险记》(1876)、《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1884)等。
    《约翰•克里斯朵夫》
    《约翰•克里斯朵夫》(1902—1912)共4集10卷,是罗曼•罗兰一生最重要的代表性作品。作家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二三十年间的欧洲生活为背景,描写了生活在这一时期的音乐家克利斯朵夫一生奋斗的经历。克利斯朵夫出生于德国莱茵河一座小城的穷乐师家庭,他从小就既富有音乐天才又富有反抗精神。德国社会容不得他,他逃亡到法国巴黎。法国社会和文化界同样腐败,他横冲直撞地进行反抗,但到处碰壁。在一次“五一”示威游行中,他的好友奥里维被警察打伤致死,他出于自卫打死了一个警察。事后不得不逃往瑞士,在阿尔卑斯山区隐居多年,潜心进行音乐创作。晚年他成了誉满欧洲的音乐家,但内心十分平静,避世孤居罗马,专心致志于宗教音乐的创作,一心追求精神上的“清明高远的境界”。作品的最大成就在于塑造了克利斯朵夫的形象。这一形象概括了20世纪初西方整整一代进步知识分子的思想特征和精神面貌。它也开拓了有别于19世纪传统的现实主义的新途径。
    《美国的悲剧》
    《美国的悲剧》以20世纪初期美国一个普通青年克莱德•格里菲斯的经历为主线。克莱德是堪萨斯市一个贫穷牧师的儿子,他从小跟着父母沿街卖唱布道,一家人靠听众的施舍过日子,潦倒不堪。敏感的孩子在旁人轻视的白眼下痛苦万分,时时意识到自己的卑微屈辱。长大后在旅馆当茶房,每天在旅馆里出现的贵妇勾引青年,阔老玩弄少女的丑剧,燃起了他放荡邪恶的情欲。他掉进美国生活方式的大染缸,一天天堕落下去,形成了极端个人主义的人生观,一切只顾自己。他的堂兄委任他管理一批女工,他偷偷玩弄善良诚挚的女工洛蓓达。在一个偶然的机缘里,当地另一家百万富翁的女儿桑特拉•芬琪雷对克莱德发生了兴趣,将他引进上流社会和社交界。克莱德喜出望外,乘机向桑特拉大献殷勤,梦想通过桑特拉走向荣华富贵的天地。他把已经怀孕的洛蓓达诱惑来到寂静偏僻、人迹罕至的大湖中,使她落水淹死。洛蓓达的尸体刚刚发现,验尸官哈特马上敏感地想到,可以趁机捞取政治利益。哈特和他的密友区检察官梅逊,都是共和党党员。6个星期后即将举行选举,从各方面的情况判断,梅逊注定要落选,政治失意的暗淡前景逼人而来,除非办一件轰动全国的大案子才能摆脱危机,青云直上。如果抓住眼前的女尸案大做文章,“现任的区检查官不只可以提上名,而且还可以当选为任期6年的法官”,整个共和党也能赢得政治资本,骗取大量选票。因此,梅逊听到哈特的报告后,迅速地行动起来,倾注全力,要求在11月选举之前侦破此案,将克莱德定下死罪,从而一举击败民主党。在破案审案的过程中,梅逊公然造伪证,偷偷将死者的头发塞进克莱德的照相机中,加重案情。由梅逊搜罗出庭作证的人竟多达127人,陪审团的成员也由他选定。后来,克莱德被处死。《美国的悲剧》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它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小说开头写道:“他是个独自在湾流里一只小船上打鱼的老头儿”,这就是老渔人桑提亚哥。他接二连三背运,一个多月没有捉到一条鱼,但他的“硬汉性格”令他不服输,坚持与命运抗争,第八十五天终于捕到了一条18英尺长的大马林鱼,经过两昼夜的生死搏斗才降服马林鱼而胜利返航。可是在归途中又遇到一大群鲨鱼尾随而来,大口啃食他的捕获物,于是老汉又与鲨鱼展开顽强的搏斗,利用鱼叉、刀子、木棍袭击鲨鱼群,终因寡不敌众,力量对比悬殊而失败。当他靠岸时,人们看到的就只有一副巨大的马林鱼骨架了,但他坚韧不拔,敢于与大自然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给二战后死气沉沉的美国乃至欧洲精神界吹进了清新的复活剂。
    《第二十二条军规》
    1955年,海勒以《18条军规》为题在《新世界》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小说,这就是后来的《第二十二条军规》,1961年这部小说出版后成为60年代美国的畅销书之一。这是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性作品。大致情节是:二战临近结束时,地中海沿岸一美国空军基地,德军和美军的战斗进入了白热化阶段。飞行员都笼罩在幽灵般的死亡的恐怖之中,小说的主人公尤索林上尉也是其中的一个。尤索林要么装病在医院,要么谎称话机有毛病半道返航。但逃离战争只是一个梦想,在这个部队里只有疯子,才能准停飞行。有一次尤索林的朋友死了,开追悼会的时候他为了逃避战场,装疯一丝不挂躲在一棵树后边,人们都以为他真的疯了,便把他送进了医院,逃避过了战争。不久他的同伴克莱文格和内特利双双死亡,内特利的女友认为尤索林杀死了他,和妹妹一起找他复仇,结果尤索林受了伤,但更多、更危险的任务等待着他,最后尤索林终于逃出虎口,安全到达中立国瑞典。很明显,《第二十二条军规》是描写战争的,但是作品所展现的与其说是战争的惨状,不如说是所谓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荒唐和反战、厌战情绪。小说在结构、艺术表现、语言等方面都表现出黑色幽默文学的各种特征,成为我们了解黑色幽默文学的最好作品之一。
    《母亲》
    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光辉的地位,列宁称它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许多工人都是不自觉地、自发地参加革命运动,现在他们读一读《母亲》,一定会得到很大的益处。”小说真实地描写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运动的结合过程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觉醒过程。小说分两部。第一部以巴威尔为中心描写工人阶级的成长和斗争过程。主人公巴威尔的父亲米哈依尔•符拉索夫就是一个人性受到严重扭曲的人物。他虽然是一个优秀的钳工,但却过着极端贫困的生活,在外面,每逢假日,他总要打人;在家里,他经常喝酒,动不动就打骂儿子,打骂妻子。在这个家庭里,空气是沉闷的、紧张的,看不到一点生活的乐趣。巴威尔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克服困难,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他身上体现了俄国工人阶级从自发斗争到自觉斗争的成长过程。巴威尔是无产阶级文学中最早出现的高大的工人革命家的形象,高尔基通过这一形象成功地概括了20世纪初俄国革命者成长过程和无产阶级整个阶级的成长历史。《母亲》的第二部,通过巴威尔的母亲尼洛夫娜以及雷宾等人的革命活动,着力描写了革命运动的深入和发展,从而揭示了广大革命群众的觉醒过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