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中历史教案: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6)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贝克特
    爱尔兰戏剧家、小说家。1906年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市一个犹太人家庭。学生时代去巴黎游历时,遇到乔伊斯,当过他的秘书。1927年在都柏林三一学院毕业,1928年至1930年在著名的巴黎高等师范担任英文讲师,并与人合作把乔伊斯的作品翻译成法文。其间,回到都柏林工作。1938年开始定居巴黎,德军占领巴黎期间,曾参加抵抗运动,后因组织暴露隐居乡下,写了长篇小说《瓦特》。1945年以后改用法文写作,1946年至20世纪50年代初是创作的高峰期,主要作品是1952年创作的两幕剧《等待戈多》,主要情节是两个瘪三在荒凉的乡间土路上无聊地等待戈多的情景,至于戈多是谁,为什么要等他,剧中都未作交待。此外还写了三部曲小说《马洛伊》(1951年)、《马洛伊之死》(1951年)和《无名的人》(1953年),其中,《马洛伊》曾被一些评论家称为20世纪的杰作之一。196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主要是“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贫困中得到振奋”,并且他的戏剧“具有希腊悲剧的净化作用”。
    泰戈尔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是印度现代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1861年5月7日出生在加尔各答的一个富有的婆罗门种姓地主家庭,他的家庭是当时加尔各答知识界的中心。1881年,他出版了第一本诗集《黄昏之歌》。1892年写的《摩珂摩耶》,1898年写的《献祭》,从不同角度揭露和抨击了封建婚姻制度和种姓制度的危害,是泰戈尔早期短篇小说的代表作,20世纪初期,泰戈尔写了一系列中、长篇小说,广泛反映了印度现实社会中最迫切的问题。其中以长篇小说《沉船》(1906年)和《戈拉》(1910年)最为著名。《戈拉》是泰戈尔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是一部集中体现泰戈尔反殖民主义反封建主义思想倾向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优秀作品。小说的主人公戈拉原系居留在印度的爱尔兰人所生,其父母在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死去。戈拉从小被印度的一个中产家庭收养。小说的中心内容是描写戈拉思想性格的成长和发展,塑造了戈拉这一印度爱国知识分子的典型。泰戈尔诗歌的代表作品有《两亩地》(1894年)、《戈宾德•辛格》(1886年)、《吉檀迦利》(1912年)、《生辰集》(1941年)等。《吉檀迦利》题意是“献诗”,是一部颂神诗集,共收诗103首。《吉檀迦利》的问世给泰戈尔带来世界荣誉,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马尔克斯
    G.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著名作家,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省的阿拉卡塔卡镇一个医生家庭,18岁入大学学法律,后辍学,从事新闻工作和文学创作。1955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落叶》。长篇小说《百年孤独》1967年发表,引起西班牙语文学界的广泛注意,奠定了他在文学界的地位。小说写布思迪亚上校一家七代人的经历,描绘了加勒比海沿岸某国小城马孔多百余年的历史。作家在写这几代人的遭遇中反映了当地的政治、历史以及神话、传说、宗教习俗,形成幻景和现实交织的画面,这种方法被称为魔幻现实主义。作者企图使读者思考造成马孔多(实际上是拉丁美洲的缩影)一百年孤独的原因,以及打破这种状态的途径。作者因这部小说获得198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其他作品还有长篇小说《家长的没落》(1975年)《恶时辰》(1961年)和短篇小说集《格朗德大娘的葬礼》(1962年)等。
    3.插图说明
    《安娜•卡列尼娜》插图
    《安娜•卡列尼娜》作于1875~1877年。主人翁安娜•卡列尼娜是19世纪俄国上流社会的贵妇人,住在彼得堡。她的丈夫卡列宁比她大20岁,是一位宫廷高官。由于丈夫整天忙于公务,安娜每天只有同儿子在一起打发时间。由于家庭不和,安娜来到莫斯科,在车站,她遇到了“花花公子”渥伦斯基。渥伦斯基立即被安娜的美貌吸引住了,开始追安娜。在渥伦斯基的猛烈进攻下,安娜坠入爱河,还跟渥伦斯基有了孩子。安娜未经丈夫同意便和他离婚,然后同渥伦斯基去欧洲旅游。三个月后,他们回到了俄国。安娜去见和卡列宁生的儿子谢辽沙,险些与卡列宁遭遇。安娜和渥伦斯基回国后,住在莫斯科。上层社会的社交界不欢迎她,由于卡列宁的拒绝,她又无法正式离婚。她的朋友很少,于是怀疑渥伦斯基对自己的爱情,但渥伦斯基不理解。有一天,渥伦斯基没有及时回来,她去车站接渥伦斯基,等了好长时间也没等到渥伦斯基,她感到非常绝望,跳下月台,自杀身亡。这部小说的另一根线索是安娜的娘家嫂子杜丽和杜丽的妹妹吉提,吉提本来是渥伦斯基的恋人,后来,她和哥哥的同学列文结婚了。结婚后,列文一度觉得生活并不像想像得那样幸福,后来他从上帝那里找到了幸福,他认为既然人是为上帝而活着,那么生活就有了善的意义。图中卡列宁正在训斥安娜。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
    图中是本书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修路工地上巧遇初恋情人冬妮亚及其丈夫,保尔要求他们放下架子,参加修路劳动。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新古典主义美术 大卫(法)《马拉之死》和《拿破仑加冕式》;安格尔(法)《泉》 19世纪以来各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各流派的基本特点以及各流派之间的关系 通过欣赏各流派名画提高美术鉴赏能力,陶冶情操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各美术流派形成的原因;对比各美术流派的特点;请同学介绍各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各美术流派既有对原有艺术的继承,又有创新,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每个艺术家之所以留下传世之作,在于他们对艺术的执著追求。有的艺术家还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浪漫主义美术 德拉克洛瓦(法)《西奥岛的屠杀》和《自由引导人民》;哥雅(西)《枪杀马德里市民》
    现实主义美术 米勒(法)《播种者》和《拾穗者》;列宾(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印象画派 莫奈(法)《日出•印象》;马奈(法)《草地上的午餐》
    梵高(荷)《向日葵》;塞尚(法);高更(法)《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
    现代主义美术 马蒂斯(法)《舞蹈》;毕加索(西)《亚威农的少女》和《格尔尼卡》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课时安排
    1课时。
    重点
    19世纪以来的主要美术流派、代表人及代表作品。
    难点
    主要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艺术特点和主要美术流派之间的关系。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19世纪以来在西方流行的主要美术流派:新古典主义美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现代主义美术五大流派。介绍了这些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基本特征、代表人及代表作品。19世纪以来,科学的飞速进步使人们既渴望发明和创新,又不断地产生厌倦,这就造成欣赏趣味上的巨大差异,并形成各派崛起、大放异彩的繁荣局面。这一时期的美术成就,资料丰富并容易找到,因此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布置学生提前预习,通过网络或图书查询有关资料,对教学中难点内容如主要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基本特点和主要美术流派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引导同学进行分析总结,在学习主要美术流派的代表人及代表作品时,可以请同学们充分利用计算机、投影或幻灯等进行名画欣赏、讲解,既增长知识又陶冶情操。
    本课引言由世界名画梵高的《向日葵》和一段介绍该画的文字所组成。建议教师在指导学生看画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你对《向日葵》和梵高知道多少?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第一目“新古典主义美术”,教材首先概要地介绍了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的时间、社会背景和基本特征,然后介绍了该流派的代表人以及代表作品:法国画家大卫《马拉之死》和《拿破仑加冕式》,安格尔《泉》。
    (1)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的社会背景
    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与资产阶级革命有关。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社会动荡不安,伴随着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到来,资产阶级反对旧制度下的陈腐艺术风格,他们需要艺术成为宣传革命,鼓吹自由、平等和共和的有力武器;需要用艺术培植人们的斗争勇气,树立英雄主义的气概。他们追求古代希腊罗马的英雄主义精神,新古典主义美术应运而生。它的基本特点是:采用古典形式,体现理性和新制度,大多选取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和神话题材,人物充满着为自由和共和而战的英雄气概;画风古朴、庄严、典雅,注重素描,强调线条的清晰和准确,追求形式上的完美。
    (2)代表人以及代表作品
    法国的大卫和安格尔是新古典主义美术的杰出代表。在大卫笔下,无论是手执利刃的战士,还是披布于肩的哲人,无不刚毅坚强,勇于牺牲。《马拉之死》更以严谨的写实手法表现刚刚发生的悲剧,作者对遇刺战友的崇敬通过刚劲的用笔溢于画面,表现了庄严和永生。《拿破仑加冕式》堪称巨作,为了达到逼真,大卫把画中许多人请去作过模特儿,对于满是刺绣和金饰的服装,画家也作了一丝不苟的描绘。骄横一世的拿破仑,毕恭毕敬的约瑟芬,遭到胁迫而无可奈何的教皇,以及如此宏大场面中的每个角色,都鲜明生动,决无雷同。安格尔的艺术典雅精美,他精于观察,对形的追求以现实为基础,但这并不妨碍他进行夸张。《泉》就是一幅典雅、表现了青春活力的力作。
    教学建议:结合启蒙思想的主张和法国大革命引导学生分析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的社会背景;请同学们欣赏并介绍名画《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式》等,然后归纳出新古典主义美术的基本特点。
    第二目“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美术”,教材概要介绍了这两种美术流派出现的社会背景、基本特点、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展示了这一时期的美术成就。
    (1)浪漫主义美术出现的社会背景、基本特点
    浪漫主义美术产生于大革命失败以后的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一些知识分子感到苦闷,他们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他们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以民族奋斗的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为素材,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以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总之,他们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
    (2)浪漫主义美术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
    法国的德拉克洛瓦是最伟大的浪漫主义画家之一,在艺术上,他是一位重个性、重想象、重激情、重色彩的大师。《西奥岛的屠杀》描绘了希土战争中希腊人民遭受土耳其军队虐杀的情景,画家表现了对希腊人民极大的同情。《自由引导人民》描绘的是1830年7月革命,法国的工人、市民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上街头反对封建政权的场面。在这次大搏斗中,画家真正看到了人民的力量,他把自己的激情倾注在这幅画中。这幅画描绘了当代的题材,有着真实的生活氛围,他把群众作为主体,同时这些人物有着鲜明的社会性角色。浪漫主义绘画另一位杰出代表是西班牙画家哥雅,他的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现代性和实际的历史性感觉。”他最有代表性的绘画是《枪杀马德里市民》,画家描绘了1808年西班牙人民起来反对拿破仑入侵的史实,他以无法抑制的热情歌颂了爱国的人民。
    (3)现实主义美术出现的社会背景、基本特点
    现实主义美术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法国。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使得人民及先进的知识分子产生了不满和苦闷的情绪。因此他们要求真实的表现现实,并且对现实加以暴露和批判。现实主义的基本特点是:强调艺术的时代特点,直接描写当前的时代风貌和斗争。
    (4)现实主义美术代表人以及代表作品
    米勒出身于农民,擅长用农民的眼睛看这个农民的世界,他的艺术像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法国19世纪40~60年代农村的面貌。他既歌颂农民的善良、淳朴、热爱劳动的本质,也表现他们的保守、虔诚、逆来顺受的弱点。代表作品《播种者》和《拾穗者》都反映了这样的特点。列宾是俄国现实主义绘画的主要代表之一,《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他的成名之作。列宾曾去伏尔加河写生,纤夫的生活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画中列宾画了十一个饱经风霜的劳动者,他们在炎热的河畔沙滩上艰难地拉着纤绳,纤夫们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个性,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这是一支在苦难中练成坚韧不拔,互相依存的队伍。背景运用的颜色昏暗迷蒙,空间空旷奇特,给人以惆怅、孤苦、无助之感,画家切实深入到纤夫的心灵深处。本画的构图、线条、笔力等绘画技巧都是相当成功的。
    教学建议:教师在引导同学们分析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美术产生的社会背景的基础上,请同学们讲解名家名画的艺术特点,如《自由引导人民》、《枪杀马德里市民》、《播种者》和《拾穗者》、《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等,引导同学们归纳浪漫主义美术和现实主义美术的基本特点。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讨论:影响画家艺术风格的因素有哪些?
    第三目“印象画派”
    教材主要概述了印象画派的艺术特点、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教材通过《日出•印象》、《樱桃和桃子》两幅作品表现了印象画派不同时期的艺术表现风格。
    (1)印象画派产生的原因和基本特点
    19世纪后半期,一些青年画家对统治欧洲艺术的种种清规戒律表示不满;在科学证明“颜色是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线”的启发下,主张户外写生,他们从画室里走出来发现了千变万化的大自然。在描绘自然景色时,他们重视光、色和大气的表现,他们把光看作是“绘画的主人”,光的强弱变化在印象派画家的作品里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他们大多用原色作画,因此色彩特别清新、明亮。他们努力去观察自然,要达到的目的是“对自然既有力而又敏感的移植”。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