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内容分为三目: [大众报业的发展] 这一目主要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1.大众报业发展的原因和特征。(1)原因:单一的官方报纸与落后的办报方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迫切呼唤着适合普通民众阅读的大众报业的产生。通过考察其历史,归纳起来有两大方面:一是内因,一方面由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与发展,为报业提供了物质条件。另一方面,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人们渴求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这促使了各种报刊不断涌现。二是外因。主要因素是西方报业产业的发展和文化扩张。(2)特征:以新闻和言论为主要内容,铅字印刷等编排形式为重要特征。 2.各种报业的发展状况。(1)传播洋教西学为主的报纸:出现原因——促进西方科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2)商业报纸:出现原因——传统经济结构解体与近代商业社会的逐步形成,市民们的近代商业意识不断得到强化,标志——1872年《申报》的创刊;特点——新闻、言论、文艺副刊和广告四要素有机结合,尤其以适应近代社会发展工商事业需要的商情和时事为主。(3)政论性报刊:高潮阶段——维新运动时期,兴盛阶段——辛亥革命时期及民国成立后;作用——宣传政纲的喉舌和开展政治斗争的工具。(4)通俗性报刊:特点——取材世俗,运笔浅显,专门满足市民消闲娱乐的需要,专门分工。 3.国人办报的状况。(1)时间、标志:1873年《昭文新报》。(2)近代政治高压环境中,国人办报具有相当难度。(3)教师让学生畅谈今天报纸在社会发展、国家建设中起到的作用。 [广播影视的普及] 这一目主要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1.近代广播发展状况。(1)记住发展过程中的几个“第一”: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大陆报一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中央广播电台。(2)播放内容的变化:由早期的新闻、宗教等比较单一的节目向着言论、教育、娱乐、社会乃至宗教等多方面扩展。 2.电影的发展状况。(1)发展阶段: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外国片到国产片的发展阶段。(2)国产电影的发展:民国时期快速发展,表现在产生了许多知名的导演与演员和一批优秀的作品。新中国成立后,革命题材的文艺作品反映到电影上。(3)改革开放后影视发展状况:由学生谈一谈他们所喜爱的国产影视作品及原因,有哪些作品赢得国际奖项。 3.电视的发展状况。(1)第一座电视台的出现:1958年北京电视台。(2)彩色电视的出现:1973年。(3)电视节目内容的变化:由文革时期的严重概念化、口号化的节目到今天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4)电视的发展趋势:朝着数字化电视的方向发展,更加满足生活的需要。 [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这一目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 1.互联网出现的原因及在中国的发展现状。(1)原因:当今社会正在经历着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巨变,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互联网走进了人们的生活。(2)现状:2003年上半年国内互联网用户数达到6800万,居世界第二位。 2.互联网对民众生活的影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互联网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和不好的影响。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报刊、影视发展的状况。 难点:中国社会飞速发展对互联网的影响。 (三)问题解答 [议一议] 电视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 答案提示:电视造成了个人和团体的社会身份(或角色),与电视提供的物理场合的组合,弱化了社会身份和电视提供的物理场合之间的距离,打破了社会身份与物理空间的传统关系,创造了新的场景。电视更趋向于将不同印刷媒介阅读圈子的人放进同一个公共领域。它是一个真正的信息共享的存在,提供了最大范围的同时获取信息的渠道。电视使得原来属于各个社会层面内部的场景推到了前台,从而整合了信息系统。电视通过展示而使许多地点或方面失去神秘感,从考古到科学的发现,也进一步促进了接触新观念和促进新的地点的开放。 [想一想] 你想通过互联网做些什么? 答案提示:通过互联网查找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所需要的资料,在网络上收听喜爱的音乐,观看喜爱的影片,通过网络与世界各地的人聊天、游戏等等。 [自我测评] 1.联系报业、影视、互联网的历史与现状,比较传统媒介与现代媒介的异同。 答案提示:从传统媒介出现之时开始,人们就可以从报纸、影视作品中获取大量的信息,包括生活上的、工作上的、学习上的,现代媒体也不例外。 而现代媒介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信息的互动性、广泛性和及时性。通过现代媒介,可以及时迅速地掌握第一手的资讯,可以就某一问题在现代媒体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不仅仅是一个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2.互联网技术在方便民众生活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网民对网络生活的过分沉迷。请谈谈你对这方面的感想。 答案提示:互联网确实方便了生活,通过网络,可以及时了解想要知道的资讯,查找所需要的资料,方便了与朋友之间的交流。 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也的确造成了对网络的过分依赖,不愿意走出家门,缺乏社会沟通和人际交流,将网络世界当做现实生活,脱离时代,与他人没有共同语言,从而出现孤独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 [材料阅读与思考] 报纸除了有娱乐民众的功能之外,在政治方面经常成为讥讽时政的阵地或政党的喉舌。以下材料是民初天津《大公报》针对报业所发表的评论,阅读后请思考:下述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政治背景与舆论环境?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材料略) 答案提示:上述材料反映出整个社会处于复杂混乱的政党政治的政治环境,舆论环境确实相当自由开放,但是实际上缺乏正确的舆论导向,相当混乱。 新闻舆论是对政府行为有效监督的—个手段,也是保持社会正义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只要言论不依仗政府或其他公共权力强制推行,确保多元的自由争辩,不但不会威胁和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反而会推动公民在自由思考中逐步成熟,有效地推动社会的进步。但这不意味着社会舆论可以完全没有约束,它必须有着正确的价值取向来引导民众,发挥它的积极作用。离开了这一点,就会造成社会舆论的无政府主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