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中历史教案: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5)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讲述了近代以来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变迁情况。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动,人的思想观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的表现形式就是对于西方的一些先进的器物由排斥走向接受,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就是如此。
    ◆本课内容分为两目:
    [交通工具的更新]
    这一目的教学主要讲了五个方面的问题:
    1.近代交通工具更新的特点:传统的代步工具被人力车、自行车、三轮车等人力作为牵引的交通工具取代,机械动力牵引的交通工具也日趋重要;更新过程城市较乡村显著。这一切与城市乡村的发展也有着直接的关系。
    2.人力、畜力牵引的交通工具。(1)人力车:也叫东洋车,因其传自日本,故名。人力车的出现,给城市居民增添了方便快捷的新式代步工具,伴随着它的出现,一个新的职业阶层出现。人力车夫辛劳困苦而所得有限,收入地位难以维持温饱。(2)自行车:教师可以展示近现代自行车样式的图片,由学生来比较归纳自行车的发展情况。传入在19世纪中后期,仅限于宫廷所有;20世纪初期,出现在城市的大街上,绝大多数为公车;20世纪50年代以后,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业,中国逐渐成为“自行车王国”。
    3.机械牵引的交通工具。(1)电车:出现于1906年天津创办有轨电车交通系统。(2)公共汽车:出现于1924年的上海,在解放前处于车少人多的状况。20世纪50年代以后,成为城市交通的中枢。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乘坐公共汽车的经历,谈一谈它与其他人力交通工具比较的优势。
    4.先进的交通工具。(1)火车、轮船与中国利权的关系:它们在中国出现之时是列强掠夺中国利权的工具,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收回利权运动的开展,建设进入新的时期。
    5.新中国成立后,交通工具发展特点:多层次、范围广,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平衡,
    [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
    这一目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
    1.邮政通信的发展。(1)发展开始时间和标志:1866年海关试办邮政。(2)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至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至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至今。(3)各个时期发展的特点:第一阶段邮政事业经历从试办到正式办理的过程,涵盖范围不断扩大,已经初具规模;第二阶段邮局邮路进一步发展,突出表现在邮政工具的变革;第三阶段开创了邮电合一的新时代,独立发展;第四阶段崭新的历史阶段。
    2.电信事业的发展。(1)电报:出现标志——1877年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起步阶段特点——外商垄断对外电信交通;国民政府时期——收回部分电信主权,增开业务,技术与服务逐步提高。(2)电话:出现标志——1882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在上海外滩建成电话交换所;民国时期发展特点——业务增多、设备更新、服务范围与内容扩展;改革开放后特点——技术发展迅速,普及率增长迅速。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交通工具变化的表现形式。
    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原因。
    (三)问题解答
    [想一想] 你与朋友联系时使用的邮电通信方式都有哪些?
    答案提示:包括有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普通信件、电子信件。
    [自我测评]
    1.阐述交通、通信工具的发展更新过程,并分析它们对于民众社会生活的影响。
    答案提示:交通工具经历了人力、畜力牵引到机械动力牵引的发展过程,通信工具经历了有线方式到无线方式的发展过程。通过不断地更新发展,人与人之间时间、空间上的距离不断拉近,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
    2.在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发展中,交通和通信工具发展不平衡性表现明显。请谈谈有关这方面的具体表现。
    答案提示:在交通工具方面,中西部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与东部发达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交通配套基础设施上,带来的后果就是交通工具的数量与质量上存在很大差距。许多地区仍然使用人力、畜力的交通工具。
    在通信工具方面,也存在着这样的发展不平衡、不同步,主要体现在线网的架设、通信工具的数量上。由于许多地区地处山区,经济落后,线网很难通入,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通信工具的数量不多。而东部由于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无论在线网的涵盖区域还是通信工具数量的百人拥有数都绝对处于优势。
    [材料阅读与思考] 以下材料是1865年一1869年中英、中美条约交涉前后,各省将军督抚对于外人铺设铁路的态度。阅读后请思考:中国官员在外人铺设铁路问题上持什么态度,他们的理由有哪些?试对此做一简要评价。(材料略)
    答案提示:中国官员在外人铺设铁路的问题上持反对的态度,他们的理由有:铺设铁路会“占人田业”、“毁人庐墓”、破坏风水,同时又会扰民,引起大规模的民众反抗运动,影响到自身的统治。
    评价:站在时代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官员的态度是不正确的,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但也是符合其阶级立场的。对于官员来说,西方机器的引进必然破坏社会结构,造成人口的自由流动,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这样一来就会影响到自身的统治,这是最根本的因素。西方技术的传入,不会因个人的意志而改变,当它成为一种潮流、趋势以后,必将势不可挡,进而更加加速社会的变动。后来的事实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