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 116 18 0 27 2 1953年 3 74 355 0 4 0 7 [材料二] 1952年2月,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的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依据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学系资料室:〈农村政策文件选编〉(一) [材料三]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现行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显然很不适应。宪法已明确规定在农建立乡政府,政社必须相应分开。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引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1983年) 请回答: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1)运用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农村阶级结构发生变动的根本原因。(2分) (2)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953年时的农村状况与国家工业化发展目标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6分)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3)材料三中提到的“农村政社合一体制”具体指什么?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他为什么不适应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4分)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4)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获得了哪些启示?(2分) 答案: (1)根本原因:实行保护富农经济、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土地改革运动。(2分) (2)矛盾: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商品粮及工业原料的需要,农民的购买力限制了工业品市场。(4分) 解决: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走农业合作化道路。(2分) (3)人民公社。原因:人民公社体制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4分) (4)启示: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把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2分) 20.(08天津市)39.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以下图文材料产,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 材料二 18至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4763件圈地法案,共圈地269万公顷,1790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以后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粮食总产量1700年为3.175百万夸特,1845年为18.665百万夸特(夸特:计量单位)。 (2)归纳材料二中18至19世纪英国农业发展的状况。(3分)并具体分析农业进步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4分) 材料三 我国粮食产量1959年3400亿斤,1961年2950亿斤(人均约440斤),1978年6000亿斤,1984年8000亿斤(人均约800斤)。 (3)指出材料三中反映的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2分)并从经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4分) (4)综上,指出古今中外促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素。(2分) 39.答案要点(63分) (1)战国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铁农具、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郑国渠、都江郾),各国的变法,封建生产确立(私田取代公田)。 (2)圈地运动,新农机、新技术的使用,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发展)。 农业发展为工业革命奠定基础,工业革命为农业提供了更多新农机,促进农业发展。 (3)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粮食产量降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人民公社化运动削弱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4)提高生产力,改善生产关系。 第三节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01江西20)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提出是在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2.(02苏粤20)中共十三大提出了“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其中第二步所要达到的目标是 A.人民生活摆脱贫困 B.人民生活实现温饱 C.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D.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3.(03全国)中共十三大制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规定 A 到20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B 到21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C 建立完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04辽宁广东12)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工业化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革方面的重大成就是 A. 积极扶植乡镇企业,开辟了工业发展的新路 B.调整重工业的服务方向,加快消费品工业发展 C. 建成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选进技术水平的工程项目 D.全面整顿铁路运输,保障国民经济动脉畅通 5.(05全国二15)新中国的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成于: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期间 C.文化大革命期间 D.改革开放时期 6.(05上海20)观察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 时期是因为实行了 A. 社会主义工业改造 B.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