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所以清政府与各国所立条约.所许各国权利及与各国所借国债,其事件成立于此宣言之后者,军政府概不承认。―――孙中山:《同盟会革命方略》(1906年) 材料四: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的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4.78页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乾隆皇帝在对外贸易问题上持什么看法?这一时期,清政府在对外贸易方面采取了什么政策?产生了什么后果?(10分) (2)材料二中的主张是在什么社会背景下提出的?这种主张不应肯定,为什么?(10分) (3)材料三反映了同盟会在对待国际条约和外债方面的立场,它为什么会采取这种立场?(7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及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立足点。(13) (5)用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原理,对材料四进行分析论证(7分) 答案:(1)中国物产丰富,不需要进行对外贸易,中国进行对外贸易是对外国的恩惠;闭关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拉大了与西方国家的差距。 (2)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因为它出卖国家主权,要将中国变成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 (3)为了得到列强的支持,(答“争取列强承认革命政府” 也可);反映了同盟会对帝国主义的妥协性。 (4)原因:闭关自守导致中国长期停滞落后;当今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离不开世界。 内容:吸收外国资金,引进先进技术。 立足点:对外开放须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 (5)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首先应立足于亿万人民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②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 16.(04全国三40)农民占了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改善他们的生活是长期艰巨的任务。 材料一 中共中央1942年通过的《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指出,农民是抗日与生产的基本力量,党的政策是扶助农民,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实行减租减息,保证农民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借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提高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地主的大多数是有抗日要求的,一部分开明绅士并赞成民主改革的。故党的政策仅是扶助农民减轻封建剥削,而不是消灭封建剥削,故于减租减息之后又须实行交租交息政策,于保障农民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之后,又须保障地主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借以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解放日报》1942年2月6日 (1)中共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实行不同的土地政策。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 知识,简述两种土地政策的基本内容;(5分)说明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改变土地政策的主要依据。(5分) 材料二 邓小平在1987年指出:“农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说,在没有改革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难。党的十一后三中全会以后决定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7—238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措施与内容是什么,(6分)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4分) 答案:40.(1)基本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主要依据: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既要改善农民生活,提高他们的抗日和生产积极性,也要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调动了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改善了农民生活。 17.(04广东30)(14 分)概括指出1949-1952年底、1956-1978年以及1978年以后三个阶段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基本状况,并分析其对当时国民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答案要点 从1949年-1952年底:以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共同存在与发展;从1956年-1978年:以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单一公有制经济占统治地位;1978年以后: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949年-1952年底: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1956-1978年:有效地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但单一的公有制结构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1978年以后: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 (2006年北京卷)农村的发展应该在党和政府政策的引导下,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回答: (1)图16、17是20世纪80年代初安徽凤阳采风的资料: 结合资料及历史知识,以凤阳的变化为例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大作用。(8分) 答案: 凤阳农民通过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打破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旧体制。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粮食产量连年增长,生活得到改善。 18.(2006年四川卷)材料二 图7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部分农民签订的一份包干合同书 图8 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改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图7预示着当时农村即将实行什么经济体制?(2分)图8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什么现象的变化?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方向是什么?(4分) (5)历史发展启示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社会转型?(2分) 答案要点: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占有较大比重。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 (5)言之成理皆可给分。 19.(2006年广东历史卷)阅读下列材料: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材料一]白城县岭下、胜利、建政三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单位:户 雇户 贫户 中户 富户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48年 83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