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 第一节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01上海27)四川广安邓小平考故居有一副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当不早于 A 1949年 B 1956年 C 1966年 D 1978年 2.(01江浙22)改革开放初期,“真理标准”讨论所否定的错误观点是 A.‘“两个凡是”论 B.“党内新生资产阶级”论 C.“以阶级斗争为纲”论 D.“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论 3.(03广东文综12)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理论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这场讨论的历史作用是 A.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B.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C.平反了一大批重大冤假错案D.正确评价了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的是非功过 4.(03江苏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思想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开始形成的,因为这次会议 A、确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C、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D、审查和解决了一批重大冤假错案 5.(05全国二23) 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 ①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②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③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拔乱反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05全国三20)1977年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后,在科技领域进行大力整顿,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②恢复全国高等学校统一考试招生制度 ③1978年初召开全国科学大会 ④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05广东17)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文献是 A.《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解放思想,事实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8.(05上海27)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历史话语。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先后出现了如下政治语汇,请按时间顺序排列: ①三反.五反 ②大跃进 ③以阶级斗争为纲 ④改革开放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④②③ D.④③②① 9.(2006年广东历史卷)1975年的全面整顿和1978年关于真正标准问题的讨论,二者的共同点是 A.破除“两个凡是” B.“批林批孔” C.批判“四人帮” D.纠正“文革”的“左”倾错误 10.(2006年江苏卷)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A.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1.(07广东文基)27.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标志着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 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12.(07全国II综)20.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这 A.标志着十年动乱的结束 B.宣告了改革开放的开始 C.体现了社会公证的重建 D.意味着拨乱反正的完成 13.(08北京)19.《北京晚报》1958年创刊,后来一度停刊,1980年复刊。下列各组口号与上述“创刊”“复刊”时间相符的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和平统一” B.“反贪污、反浪费” “改革开放” 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拨乱反正” D.“向雷锋同志学习” “实现四个现代化” 14、(03上海历史36)以世界眼光观察与理解下列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30分) 注意: 1.必须联系世界史内容论述。 2.应突出一个方面或主题,并涉及本题提供的所有材料,不要泛泛而谈。 3.观点明确,史实详略以说明观点为度。 答案:本题实施专家团体阅卷:至少三人独立评判;然后,对三位专家给出的总分作两两比较,得出三个比较值,如有一个比较值等于或大于5分,由中心组重阅;如都小于5分,则以三位专家给分的平均数为最终得分。 (1)选题(共2分);题论相符,确切明了(2分);题论基本相符,不够确切(1分)。 (2)史实(共16分):按以下三类情况评分: 一类(涉及本题材料五到六则):联系世界史内容较好(15—16分);尚能联系世界史内容(11—12分);未联系世界史内容(8分)。 二类(涉及本题材料三到四则):联系世界史内容较好(11—12分);尚能联系世界史内容(8--9分);未联系世界史内容(5—6分)。 三类(涉及本题材料一到两则):联系世界史内容较好(3--4分);尚能联系世界史内容(2分);未联系世界史内容(1分)。 注意:所谓“涉及”,并非指详细叙述,应根据论述需要,可详可略,可点到为止。如由于论述需要,能重点深入分析某一材料或举课本以外史实,可抵充本题材料一则,但只在原属类中处理;所谓“联系”,必须明确谈到世界史内容。 (3)观点(共6分):能“突出一个方面或主题”(6分);尚能“突出一个方面或主题”(4分);未能“突出一个方面或主题”(1—2分)。 (4)逻辑与文字(共6分):史论结合,文字通顺(6分);论证尚合理、文字较通顺(4分);论述散乱,尚可读通(1—2分)。 15.(2007上海历史)37.最近,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