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借用这句话设计了右侧这张主题演讲的图片。 问题:(10分) (1)1978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1分) (2)为什么中国的1978年会被视为21世纪开始的标志?(6分) (3)你如何评价图片所体现的主题?(3分) 答案:(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可从三方面展开。从中国的视角来看,如:1978年后确立了对内改革的战略决策,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计划经济转移到市场经济等;从世界的视角来看,如:1978年后确立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中国融人世界,加入WTO等。从21世纪的视角来看,如:21世纪全球进入了急剧变化的新时代,中国成为21世纪拉动世界经济增长和影响国际格局变化以及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所有这一切都源于1978年的历史性转折等。 注:标答仅供参考,答案不必全部符合标答。考生也可从个体的视角梳理、综合、分析后,进行回答。 (3)本题答案开放。能提炼出与图片所提供的信息相关的主题,作出评价并言之有理即给分。 16.(07海南历27.)(12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 间 年均增长率(%) 1953~1957年 4.5 1958~1962年 4.3 1963~1965年 11.1 1966~1970年 3.9 1971~1975年 4.0 1976~1980年 5.1 1981~1985年 8.1 (摘编自《中单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根据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并分析原因,,比较其经济大背景的不同之处。(12分) 【答案】【解析】 (12分)答案要点: (1)1963~196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最高,原因是国家调整了农业政策,政变了大跃进给农业带来的困难局面。(4分) 1981~198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大幅度提高,原因是国家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4分) (2) 1963-1965年是计划经济体制.(2分)1981-1981年是经济体制改革。(2分)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1.(01广东1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包括 ①集体经济 ②个体经济 ③私营经济 ④外资经济(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2.(01广东2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是 ①专业化 ②商品化 ③集体化 ④社会化(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02全国1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 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D 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4.(03春季2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改革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确立了 A.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和私营经济为补充的基本经济制度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5.(03全国)下列关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农产品全部由农民自行处理 B 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C 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 D 有利于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 6.(04全国二15)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设立经济特区,是基于它们 A.临近港澳 B.经济发展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 C.已有许多外资企业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出成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