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郑州智林学校2010-2011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练习题(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30.依照周朝礼制的规定,只有天子才能享用八排六十四人规格的乐舞礼仪;而诸侯六排,大夫四排.后来鲁国大夫越级用六十四人在庭院奏乐舞蹈,孔子对此非常愤怒:"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这反映了 ( )
    A、西周贵族的家庭文化生活 B、西周社会的生活礼仪
    C、孔子对贵族生活的关注 D、周朝生活礼仪的政治色彩
    二、材料解释题(共计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20分)
    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中,有着众多的学派,儒、墨、道、法是其中最著名的四大学派。自古至今,四大学派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请回答:
    (1)四大学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8分)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法家学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什么?(2分)
    (2)道家学派往往在一个王朝统治初期被采纳,原因何在?(2分)
    而墨家学派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原因何在?(2分)
    (3)“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2分)它的出现有何历史意义?(4分)
    32(20分)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帝王。根据他们的历史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三位封建帝王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分别作出了什么贡献?(6分) 康熙帝在治理多民族国家方面有何新的特点?(2分)
    (2) 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看,秦始皇统治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2分)唐太宗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思想是什么?(2分)请列举其改善民生有利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2分)
    (3) 材料一:《贞观政要》卷八:“始皇暴虐,至子而亡”。
    材料二:孔夫子有些好处,但也不是很好的。我们应该讲句公道话,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孔夫子是讲空话的。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了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可是被人骂了几千年。 一一《毛泽东选集》
    材料一中,唐太宗否定秦始皇.材料二中,毛泽东为什么肯定秦始皇? 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分)
    (4) 综上所述,你认为我们在评价封建帝王时应该坚持哪些基本的标准?(2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
    BCDCDBADDCCCBBC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BCCADCAAACCCDCD
    31.(1)孔子、孟子 墨子 老子 韩非子
    法家主张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反对因循守旧,符合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君主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道家主张“清净”“无为”。在一个新王朝初建之时,社会经济经过长期的战乱,遭到极大的破坏,人民生活困苦,统治者为保证统治的长治久安,他往往采取“无为”而治的主张,与民休息,因此道家思想得以实施。
    墨家成为显学的原因是社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队伍壮大。
    32(1)秦始皇:开创中华民族国家统一新纪元
    唐太宗: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繁盛时期
    康熙帝:缔造和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
    (2)秦始皇:暴政激化社会矛盾,严重破坏社会生产力;
    唐太宗强调“存百姓”的思想。
    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从民本思想出发,慎用刑法;)
    (3)统一了中国;统一了文字;开创了一些影响深远的制度。
    将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标准:是否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是否顺应民心维护人民利益;
    是否顺应历史潮流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