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学 时代成 就意义 春秋战国1《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六义”: 风雅颂、赋比兴(现实主义) 2《楚辞》:屈原创“骚体”《离骚》确立了中式“浪漫主义” 风格《诗》标志诗歌成熟 汉代1 汉赋: 特点:手法夸张、词藻华丽、气势恢宏,体现西汉豪迈时代精神 代表:司马相如、贾谊、张衡 赵壹 2 乐府民歌:质朴的现实主义风格 唐代1诗歌:鼎盛时期,二千多人,五万首诗歌 代表作家: a初唐四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盛唐高峰: 边塞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水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李杜:“诗仙 _____“诗圣”____ c中唐:白居易 d晚唐:小李杜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散文:“古文运动”:韩愈、柳宗元 3 传奇:《李娃传》《柳毅传》 宋代1词的兴起:新体诗,长短句,适合歌唱(两万多首) 代表作家: 婉约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豪放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宋诗:陆游 3 散文:“唐宋八大家”:__________________ 4 散曲:(诗歌形式)雅俗共赏 元朝1元曲=元杂剧+散曲 散曲四大家:郑_____、关_____、白____、马____ 2 戏剧成熟—--元杂剧 明清1小说演变: a兴起与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 b唐代出现“传奇小说” c 宋代出现话本 d 明清成熟蓬勃发展时期: 2 代表作品:明清名著: 明朝四大奇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朝三大奇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繁花似锦的戏曲 1 中国戏曲演变:――元杂剧的繁荣 a春秋出现优伶 b宋代产生杂剧(滑稽戏)、金代讲唱戏(诸宫调) c 元杂剧―标志中国戏剧成熟: 表演形式:音乐、说唱、舞蹈、表演熔为一炉 剧本结构:“末唱本”“净唱本”(独唱本) 角色:末、旦、净、丑、杂五种角色 代表作品:关汉卿《_______》王实甫《 》 马致远《 》 白朴《 》 2 明代传奇(戏曲)的兴盛 a 宋元时期温州一带“南戏”――明代发展为“传奇” b 昆曲形成:明朝中期南戏发展各种腔调,昆山腔最大 魏良辅 改造为新腔――“昆曲” 梁鱼辰 利用昆腔创作《浣纱记》 推动昆曲发展,并出现昆曲一统天下局面 c 明朝后期,传奇进入黄金时期 代表作品:汤显祖《牡丹亭》 3 国粹艺术――清代京剧的崛起 (1)昆曲的衰落: 外因:地方戏兴起,乾隆时期地方戏与昆曲争雄局面形成 内因:昆曲为上层社会欣赏,脱离实际… (2)京剧的形成―― a 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风行一时 b 道光年间:湖北汉调进京,形成“徽汉合流”,兼收昆曲、秦腔以及民间小调形成新剧种――“京剧” c 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著名艺人:程长庚、谭鑫培等“同光十三杰” (3)京剧特点: a题材:以历史故事为主 b乐器:京胡、二胡、笛子、唢呐、鼓、板、大锣等 c角色: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d 表演形式:唱、念、做、打有机结合的艺术体系 (4)地方戏名目繁多: 秦腔、越剧、豫剧、川剧、粤剧、黄梅戏…… 四 充满魅力的中国书画 (一)书法艺术发展 1 汉字起源和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2 书法艺术发展(魏晋为界限) 第一阶段 魏晋前为“自发阶段” 第二阶段 魏晋以后“自觉阶段”(隶楷草行书法艺术化) a 楷书艺术:钟繇《 》王羲之《 》颜真卿《 》 柳公权《 》宋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草书艺术: 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盛唐张旭、怀素 c 行书艺术: 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苏轼 (二)中国画的起源与发展 时代 特点 代表作品 1起源:新石器时代彩陶《鹳鱼石斧图》(岩画、壁画…) 2战国时期:关键帛画 3秦汉时期 门类丰富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 魏晋南北朝(宫廷画) 士大夫画家活跃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 隋唐 山水画 人物画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 “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敦煌壁画、雕塑…… 两宋 宫廷画最活跃阶段,“画学”兴起风俗画突出成为亮点: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元明清时期“文人画”王冕《墨梅》徐渭《黄甲图》 郑板桥《墨竹图》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 (一)历史背景 客观原因: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闭关政策,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侵略同时进入 主观原因: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装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促使了新思潮的萌发。 (二)西学东渐概况: 1 地主阶级学习西方“器物”(抵抗派、洋务派) (1)抵抗派: a代表: 林则徐《四洲志》、《各国律例》 魏源-《海国图志》介绍西方史地、科技、政治制度 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的“器物”) c 特点:没有具体实践,但是具有启迪作用。 (2)洋务派的洋务运动: a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b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科技、教育、赋税、武备) c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巩固清政府统治) d论战:顽固派vs洋务派 焦点内容:如何维护统治的方式(忠信礼义vs舰船炮利) e实践: 兴办军事工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用企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立近代海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兴办近代教育:创办新式学堂,委派留学生 f 结果:1895年,甲午战争中失败而告结束。 2 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1)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君主立宪”制度 代表:(早期维新派、康梁维新派) a 早期维新派:王韜、薛福成、郑观应 主张:革新政治制度,设立议会制;主张工商业、商战; 特点:尚未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实践 b成熟维新派:康、梁、严复: 共同主张:变法图存;兴民权、设议院、君主立宪;西学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三世说”,主张“升平世” 梁启超:《变法通议》变法图存,伸民权,设议院 严复:译著《天演论》《法意》倡导“主权在民否定君权” c 顽固派与维新派论战:“体用”之争 焦点:“中体西用”vs“西体西用”即要否: “变法”;兴民权行君主立宪;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实质: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是中国近代历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