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文化模块复习资料汇编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合儒家的形成 (一)历史背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变革时代: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正在形成 政治上:分封制瓦解,新兴封建阶级正在形成 文化上:礼贤下士,学在民间兴起,学术逐渐下移 直接原因:不同阶级代表著书立说,形成“争鸣”局面 (二)、“百家争鸣”的概况: 1 主要学派:儒家、道家(__)、法家(韩非)墨家(墨子) 2 儒家思想的演变: 时代著作重要思想主张 孔子春秋 圣人” 《论语》* 《诗经》《书》《礼》《易》《乐》《春秋》a“仁”者爱人(核心) b为政以德(民本思想) c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d编撰文化典籍(六经) e 人性:“性相近” 孟子战国 亚圣《孟子》 “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恭敬之心 是非之心”A 仁政,省刑罚、薄税 B“民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四端说”(仁义礼智) D 性善论 荀子战国 儒家学说集大成《荀子》 综合儒家、法家、道家思想A施政主张“仁义”“王道” B 君民关系:“舟水关系” C 性恶论:但通过礼义、法治改造成君子、圣人 D 主张“人定胜天” (三)历史评价: 1 性质特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突出了古代中国特有的民本思想。 2作用: a 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推动了文化主流思想儒家形成 b 推动古代中国社会的进步,促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变革 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正统地位形成 (一)前提条件(西汉时期) 经济上:西汉时“文景之治”,经济发展,但土地兼并严重 政治上:王国问题依然存在并不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文化上:西汉初年推行“黄老思想”不利于思想统一 主观上:汉武帝“举贤良对策”寻求新的治国之道,董仲舒改造儒学,以“天人三策”被汉武帝采纳 (二)董仲舒新儒学思想概况: 1董仲舒:著作《春秋繁露》 把道家、阴阳五行思想糅合到儒家之中,形成新儒学体系。(儒学神仙体系) 2董仲舒发展儒家思想 主张: a 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 b 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 c 经济上主张:“限民名田”,抑制土地兼并 d 提出“三纲五常”出世道德标准,并主张“孝道”为“天经”“地义”。 3 汉武帝的举措: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起用儒生参与国政 b 兴办太学、立“博士”,传授“五经”、“学而又则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设立郡县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推广儒学 (三)历史影响: 1 西汉儒学特点:儒学神化体系形成。糅合道家、阴阳家思想,用“君权神授”“天人合一”把君权、神权、父权、夫权贯穿一起的神学体系。 2 作用: a 标志儒学成为传统思想主流意识形态,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b 保证中央集权,儒生参政,扩大统治基础,提高官僚素质 c 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形成,巩固儒家文化的地位 三 宋明理学---“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儒学哲学体系 (一)儒学的发展: 1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道、佛三教并立,开始融合…… 2 隋朝时期,“三教归儒”即“三教合一” 3 唐朝时期,三教融合趋势中趋向“理学”,并重注《五经正义》推动儒学新发展。 (二)宋明理学概况: 程朱“理学” + 陆王“心学” 主 张特点 程颐 程颢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世界先理后有物 B “天理者,人伦也”,天理就是纲常道德 C “仁”与万物俱生的 客观唯心主义哲学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 A“理气论”:世界由理气构成,先理后气 B“道统论”:仁义礼智也是“天理”的反映 C“心性论”:“存天理,灭人欲” 南宋 客观唯心主义 王阳明 “心学” A“宇宙便是吾心”:心就是理,“心外无物” B“致良知”:“良知就是天理”、“存心灭欲” 明朝 主观唯心主义 (三)评价: 1性质特点:理学是儒、道、佛“三教合一”,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进程,形成了儒学理论的哲学体系。 2作用:为中央集权政治服务+ 严格礼教严重束缚人民思想日益走向历史的反面。 四、明清时期传统主流思想批判 (一)历史背景: 经济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新的社会力量产生…… 政治上:专制主义统治进一步强化,封建制度日趋衰落…… 文化上:文化专制严重束缚人们思想,反对传统思想出现: (二)概况:明清时期的四大思想家 著 作主 张 李贽《藏书》 《焚书》自称异端A破除孔子的迷信,批判孔子标准 B 批判男尊女卑封建礼教,倡男女平等 C 赞扬历史上“异端” 行为 (改革、起义、恋爱、女皇…)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A 抨击君主专制,“君主乃天下之大害” 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C 批判“君臣纲”的愚忠 D 主张“工商皆本” 顾炎武《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A主张限制君权,扩大地方权。 B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主张“经世致用”,反对文化专制及心学的空谈理论! 王夫之《读通鉴论》 朴素唯物主义思想A 反对“天下王土”,主张耕者有其田 B 哲学上,主张物质是第一性,宇宙万物是由物质性的“气”构成,理在气中 C 认识论上,批判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天命论”、“生知论”,主张知行合一,实践出真知。 (三)历史意义 1 ~对传统儒学唯心体系的批判继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资本主义萌芽后早期市民的进步思想。 2 ~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民主思想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3 局限性:资本主义萌芽力量弱小,早期的民主思想不占统治地位,无法撼动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明发现的国度 (一)前提条件: 经济条件:发达的古代农业技术和农业经济…… 政策条件:统一多民族国家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统治,便于集中调动分散的人力、物力资源 劳动条件:各族人民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动力 外部因素:活跃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促使中外文化借鉴 文化因素:历代文化的积累和积淀 (二)古代科技成就概况: 项目成就地位意义 四大发明司南 造纸术 火药 印刷术对内:文明标志 对外:预示资本主义社会到来 数学1十进制: 2圆周率: 《周髀算经》“周三经一” 魏晋刘徽的“割圆术” 祖冲之:л=3.1415926~27 早于西方1000年 天文1赤道坐标(最早) 2 战国石申的《天文》和《石氏星表》(现存早古老星表) 3天文观测仪: 西汉武帝时期:浑天仪 元朝郭守敬:简仪 农学1混合选择法: 最早记录于《_______》 《齐民要术》_________ 2 人工杂交法: 有性杂交:《吕氏春秋》骡 无性杂交:《________》嫁接 插条、身接、根接 医学1名医辈出:扁鹊、华佗…… 2《黄帝内经》中医学奠基之作 a 经络学说 b 中医诊法:四诊法_____ c 中医疗法:针灸法 3 其它…… 建筑1特点:砖木、瓦结构 2代表:长城、故宫、赵州桥 3应县木塔(辽代建筑依存) 航海指南针 牵星术《武备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