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中历史教案: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1(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结合一战前后的历史,整体把握该时期资本主义世界格局的变化,认识美国垄断资本对国家政权的影响;把握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进而发现繁荣背后潜伏的危机,辩证地认识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爆发在于其固有矛盾的存在。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供、展示有关统计数据,利用反映美国经济大危机的影像作品或图片图画生动再现当时情景;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展开互动式讨论;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经济危机对美国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打击,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和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的学习、了解和分析,知道科技创新、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与适合的经济政策是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重要保证;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其自身矛盾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所述“自由放任”的美国,着重从美国共和党执政的20年代推行自由放任政策的介绍和分析入手,反映美国国家政权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奉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的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放弃调节生产的计划。这个政策在相对稳定时期也曾对经济发展起过一定作用,但是,经济危机的爆发却又是其恶性发展的产物。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使美国经济遭到严重损失,经济危机还引起深刻的政治危机,不仅如此,危机迅速蔓延到资本主义世界,动摇着资本主义统治。
    [世界经济大危机]
    这一目主要讲了两个问题:
    1.经济危机的爆发和对美国的打击: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是以美国股市崩溃为先导而引发的一场金融、工业、农业和政治的全面性危机。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市场抛售了股票近1300万股。股价下跌的速度快得连自动记录机都跟不上,花旗银行、大通银行等银行筹划组织了一个2.4亿美元的购进集团也无法抑制跌势。人们称这一天为“黑色星期四”。10月29日,一天内股票抛出量高达1650万股,《商业及财政记事报》称“本周发生了世界上从未有过的股票市场灾难”。到年底,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各种股票价值总共下跌了450亿美元,股票市场全面崩溃。到1932年6月,纽约股票价格指数降至最低点——34点;股票价格平均每股由365美元下跌到81美元。由于跌价引起的证券贬值总额达到840亿美元,超过1928年的国民收入总额。巨大的股灾与金融货币和信用危机导致大批银行倒闭,1933年全国18569家银行为应付提款,不得不抛出抵押品和证券,损失惨重。1929—1933年共有10500家银行破产,占全国的49%,金融业处于休克状态,上百万美国人的多年积蓄荡然无存。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了美国的工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到1932年,工业生产指数与1929年相比,下降了46.2%,机床制造业下降了80.0%,生铁下降了79.4%,钢铁下降了75.8%,汽车下降了74.6%,采煤下降了40.9%。最严重时汽车业开工率只有5%、钢铁业只有15%。危机期间企业倒闭了13万家以上,失业工人数到1933年达到1700万人,失业率24.9%。工业危机与农业危机交织影响,1932年农产品产量比1929年增加,但价格指数却从100降为44。农民总收入下降了57%,比1914年水平还低。农产品总值1929年为119亿美元,1932年为53亿美元;谷物总产值1929年为12.8亿美元,1932年仅为3.91亿美元。农业生产严重过剩还引起生产力的大倒退和大破坏,由于缺油而用马拉犁代替拖拉机,由于工资低而用手工劳动取代机器操作。农田使用化肥锐减,农机无法更新,农田管理质量下降。一车小麦售价只够买一双4美元的皮鞋,还需交5.5美元的税,所以谷物用作燃料到处可见,因为比用柴合算。棉花价格大跌至1932年的每磅5.4美分,难怪有1/4棉花烂在棉田里。一只羊售价一美元,而运费却要1.1美元,很多牲畜因此被活埋或杀死在山沟里。许多牛奶倒进了密西西比河。
    危机期间,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急剧下降。进口由1929年的43.99亿美元下降到1932年的13.22亿美元,出口由同期的52.4亿美元下降为16.11亿美元,进出口都下降了70%,对国外的投资几乎完全停止。
    2.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美国的经济危机很快蔓延到加拿大、日本和西欧各国,形成全面的、深刻的、漫长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危机期间,股票价格指数下降幅度德国为32%,日本为45%,黄金储备减少,银行挤兑存款风潮使国际货币体系和传统金本位制遭遇挑战。1931年9月21日,英国宣布放弃金本位,禁止黄金出口,英镑贬值近1/3。1931年11月,日本放弃金本位,56个国家先后宣布货币贬值,导致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国际支付普遍停止,世界贸易萎缩,总额减少2/3。各国工业生产大幅下降,1932年与1929年相比,德国下降40.2%,日本下降37.4%,意大利下降33.2%,法国下降31.9%,英国下降20%,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大约倒退了20年。各国的失业率普遍达到30%。危机还蔓延至谷物业、畜牧业、林业和技术作物等农业各部门,引起生产力的倒退和破坏。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肥沃的田地变为风卷土扬的沙漠,工厂悄无声息地空关着”的景象。各国失业人数达到创纪录的水平,1933年,德国800万人,英国400万人。国民收入急剧减少,英国减少了14.61%,法国减少了30%,德国减少了40.4%。1934年,资本主义国家有240多万人死于饥饿。
    为了摆脱危机,西方各国政府采取转嫁危机以邻为壑的“自保”政策,大打关税战、倾销战、市场战和货币战,使危机更加严重恶化。1930年6月17日,美国总统胡佛签署了美国国会通过的霍利一斯穆特关税法,提高75种农产品和925种工业品的关税率,整个关税的平均税率由33%提高到40%,结果导致德、意、加、西等国以牙还牙,纷纷高筑关税壁垒。1933年6月至7月,在伦敦召开了有64国政府代表参加的国际经济会议,美国要求各国现行关税普遍降低10%,以此达到其加强出口商品竞争能力,摆脱生产过剩的危机。实行低关税的英国率先反对,主张各国都将关税降低到均等的水平,而法、德、日等国原则上不同意降低,因此会议结束时这一问题也未达成协议。会议讨论了另一个关于国际货币的汇率稳定问题,特别是美元汇率稳定问题,英、法、意因担心美元持续贬值有利于美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进一步倾销而力主美元稳定,显然这违背了美国的意愿,所以此问题也未能达成一致。激烈的经济战使原有的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萧条阶段被延长。
    伴随经济危机,政治危机也在资本主义各国加剧。反饥饿斗争、工人罢工运动此起彼伏,在英国还爆发了水兵暴动,西班牙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意大利和日本的阶级对抗形势紧张。此外,不少国家法西斯主义思潮泛滥。
    [杯水车薪]
    此目主要介绍经济危机到来之时,胡佛仍然奉行美国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否认改革和调整的必要,结果,使美国经济掉入“沟底”。1932年他连选总统,他采取的两大措施虽然不完全是典型的自由放任,但也不是大规模的国家干预的开始,它是一种基本上不脱离自由放任原则,而鼓励地方团体积极干预的尝试。这些措施终究对缓解危机无济于事。这表明美国传统经济理论的严重危机,要挽救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和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必须改弦易辙。美国人在期待希望和“救星”的出现。
    [病入膏肓的经济]
    危机使美国国民收入由1929年的873.55亿美元下降至1933年的395.84亿美元,减少了54.69%。中产阶级的地位一落千丈,工人工资下降40%,许多技术人员找不到工作,东北部名牌大学2万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许多大学和中学被迫停办,不少适龄青年推迟婚期。千百万人陷于饥寒交迫的窘境。1932年,《幸福》杂志估计全国有3400万成年男女和儿童没有任何收入(另有1100万户农村人口未计算在内),他们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8%。许多人活活饿死,更多的人因为像牲畜一样生活,才免于死亡。在有些州,人们吃野草根、蒲公英、紫罗兰叶等,城市贫民依靠在垃圾桶或垃圾场找寻食物。
    经济危机导致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加剧了政治危机。1930年3月6日,有125万人参加了大示威,从1931年春起,进步组织多次举行了向各州首府的饥饿进军。1932年春夏,爆发了退伍军人向华盛顿进军的政治运动并发展成一次严重的政治危机。据统计,1929—1932年全国各地罢工达2700次。在反饥饿示威运动中,一些示威群众甚至冲击政府或议会大厦,俄亥俄州的示威者喊出了“我们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农村中的抗议浪潮也高涨起来,1932年3月,在米洛•雷诺为首的农民罢工协会的领导下,艾奥瓦州苏城爆发了奶农的反抗斗争;在康斯尔布拉夫斯镇,1000名武装农民围攻监狱。各地农民还掀起了反抗取消抵押赎取权和拍卖他们的农场、房屋运动。1933年1月底,全国农民协会主席约翰•A.辛普森对参议院农业委员会说,“规模最大、最美好的革命,现在已经在全国各地露头了”。全国性政治危机的发展,使美国人普遍对现有社会制度丧失信心,有人在日记中写道:“世界末日已经来到。”1933年1月,前总统柯立芝在临死前几天说:“在其他萧条时期,总是可以看到一些可靠的东西,你可以寄希望于它们。但是,当我环视四周,我看不到任何让位干希望的东西。看不到任何有希望的人。”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1.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2.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
    难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根源、影响。
    (三)问题解答
    [想一想] 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提示:略。(参见前述有关内容)
    [议一议] 胡佛的经济政策有哪些特点?
    答案提示:胡佛的经济政策始终带有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学理论的特点。他否认危机的严重性,确信市场调节的功能,坚守自由放任政策。他宣称“美国的经济是建立在稳固和繁荣的基础上的”,认为没有必要进行改革和调整。尽管他也采取了局部的反危机措施,但仍然是在自由放任原则下推行的。他的反危机措施的核心是坚持推行自愿联合政策,最重要的措施是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并通过紧急救济法与工程建设法使复兴金融公司的借贷能力增加到33亿美元,职能扩大到有权借贷给各州救济失业的机构和自负盈亏的公共工程,试图以此来挽救银行、铁路、建筑与贷款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但他却坚持“在政府参与下,私人和公共团体合作”,所以要求工商界和劳工组织自愿联合起来,共同维持生产和投资,他说:“经济不景气的问题绝不是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经济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的。这两方面的合作可以加速复元的过程并且减少不利的副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