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中历史教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自我测评]
    1.中国通过采取哪些重大经济举措,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答案提示:接收帝国主义在华资产,没收官僚资本企业归国家所有;开展大规模土地改革,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请结合史实说明,从1956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年是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曲折发展的十年?
    答案提示:从1956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年间,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虽然遭到严重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成就。十年间,中国先后建成了武汉、包头两大内地钢铁基地;形成了冶金、采矿、电站、石化等工业设备制造以及飞机、汽车、工程机械制造等十几个基本行业;新修铁路8000公里,全国除西藏以外的各省、自治区都有了铁路,福建、宁夏、青海、新疆第一次通了火车。这一时期,作为中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石油已经全部自给,中国人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宣告结束。
    但是,这十年间,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中共党内在经济工作中的一些“左”的错误观点并没有得到彻底纠正,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还有所发展。如“阶级斗争扩大化”理论等。十年中“左”倾错误的积累和发展,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材料阅读与思考]
    请结合教材内容,说一说这十年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严重挫折是什么?主要成就又是哪些?
    答案提示:这十年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全国工业固定资产获得了增长,发电、原煤生产、钢和机械设备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取得巨大增长。从1965年起,我国实现了石油全部自给,电子工业、石油化工工业等一批新兴的工业部门建设起来,国家的工业布局有了改善。农业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逐渐收到成效。我国的科学技术工作也获得了比较突出的成果。总之,我国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资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在这个期间建立起来的。
    这十年,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严重挫折是在总路线提出后,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就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使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四)教学评价建议
    [评价目标]
    了解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情况,激发其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方法] 观察法和活动法。
    [评价过程] 设计课程观察表,记录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教学的情况;划分历史学习小组,组织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教师随机进行评价;组织学生搜集有关历史事件资料,并进行评价,提高学生感性认识。
    [评价总结]
    教师在备课中要有教学评价方面的设计;课堂教学中,讲中有评,评中有讲;课后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使教学评价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评价,激励学生学习历史态度,激发情感,引导学习方法,使学生愿学、会学。
    (五)历史问题注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施行。《土地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征收祠堂、庙宇、寺院、教堂、学校和团体在农村中的土地及其他公地、工商业者家在农村中的土地及原由农民居住的房屋;革命军人、烈土家属、工人、职员、自由职业者、小贩以及因从事其他职业或缺乏劳动力而出租的土地,如每人平均土地数超过当地每人平均土地数百分之二百的,得征收其超过部分的土地;半地主式富农出租的土地超过其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数的,征收其出租的土地。以上生产资料除依法收归国有者外,均由乡农会接收,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也分给地主同样的一份,使地主分子在劳动中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土地法》还根据全国解放后的新情况,将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以便更好地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以利于早日恢复和发展生产。《土地法》的贯彻执行,保证了广大新区土地改革任务的胜利完成。
    [《论十大关系》]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1976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83周年时首次公开发表。收入《毛泽东文集》。本文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阐述了国内的十大关系(即十大矛盾)。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文献。全文以十大关系为标题,即:(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7)党和非党的关系;(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9)是非关系;(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如何处理这十大关系也即十大矛盾,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毛泽东对此作了全面的深刻的论述,且许多思想和观点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该文是毛泽东思想在建国后重大发展的标志性作品之一,文中的许多观点对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没收官僚资本]
    全国解放前夕,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占旧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80%,占全国工矿、交通运输固定资产的80%。国民党资源委员会拥有291个工矿企业,掌握全国钢铁的90%,煤的33%,电力的67%。官僚资本不仅控制重工业,而且还控制了轻工业生产,还控制着全国的金融机构和铁路、公路、航空运输业等。他们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194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没收官僚资本”的口号。1949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接受官僚资本企业的指示》。新中国成立后,到1949年底,全国共没收官僚资本工业企业2858个。这些企业拥有职工129万多人。1950年开始,党和政府对这些没收的企业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国营企业。1951年初,政务院又颁布了《企业中公股公产清理办法》和《关于没收战犯、汉奸、官僚资本家及反革命分子财产的指示》,清理了隐藏在一般企业中的官僚资本股份和其他应没收的财产。
    [“大跃进”运动]
    1957年11月,毛泽东提出我国在钢铁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在15年左右赶上英国。这年12月,刘少奇代表党中央正式宣布了这个口号。1958年1月,中央又提出,我们要在15年的时间内,在钢铁和其他主要工业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在这以后,准备再用20年到30年的时间在经济上赶上并且超过美国,以便逐步地由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同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其基本点。会议完全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认为这标志着我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全国各条战线迅速掀起“大跃进”的高潮。同年8月,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举行扩大会议,确定一批工农业生产的高指标,决定1958年生产钢1070万吨,即比1957年的钢产量翻一番,作为1958年实现“大跃进”的重要步骤。当时全国只生产400多万吨钢,要在后4个月完成700万吨钢,是极其艰巨的任务。《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号召1年之内建成中、小转炉200座,以增加年产1000万吨钢的能力;建成1.3万座小高炉,以增加年产2000万吨生铁的能力。全国大约出动9000万人,由各地党委第一书记挂帅,大搞“小(小高炉)、土(土法炼钢、炼铁)、群(群众运动)”。小土炉、小高炉遍地开花,9月份已达60多万座。在“以钢为纲”口号的推动下,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在全国掀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