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中历史教案: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6)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设问:有哪些因素推动了维新运动的深入发展?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刺激。
    ②代表人物及主张
    康有为
    梁启超
    严 复
    (三)反思总结
    学生填写表格,进而探究。
    人物 著作 思想
    (四)当堂检测
    1 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取在“中体”中借用西学“移花接木”法,给皇帝讲“心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
    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外衣
    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
    2.鸦片战争时期,以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的着眼点主要表现在 ( )
    A.军事技术方面   B.历史地理方面
    C.社会制度方面   D.思想文化方面
    课后练习与提高
    一、选择题
    1.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 )
    A.林则徐 B.魏源  C.孙中山 D.洪秀全
    2.洋务派与维新派的相同点有 ( C )
    ①学习西方以自强 ②师夷长技以制夷 ③变革封建制度 ④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⑤维护清朝统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④⑤
    3.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是 ( )
    A.林则徐的《四洲志》  B.魏源的《海国图志》
    C.洪仁玕的《资政新编》 D.徐继畲的《瀛环志略》
    4.曾国藩在奏折中称办洋务“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这说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
    A.镇压人民的反抗 B.抵抗外来侵略
    C.发展民族工业 D.维护清朝的统治
    5.下列表述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的是 ( )
    A.以传统的封建制度为立国之本
    B.以“师夷长技”为富国强兵之路
    C.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D.对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
    6.康梁维新思想是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这里的“进一步发展”是指 ( )
    ①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②要求进行政治领域的变革 ③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 ④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
    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皇帝
    材料二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魏源
    材料三 这个世界几乎已分配完毕,它所剩下的地区也正在被瓜分,被征服,被拓居。想一想你夜晚在空中所看到的那些星球吧,那些我们永远无法到达的巨大的世界吧!我常常这样想,如果可能的话,我将吞并这些星球。看到它们这样清楚而又那么遥远,真使我感到悲伤。”
    ——(19世纪末)罗德斯
    材料四 “承担起白人的责任,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孙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
    ——(19世纪末)吉卜林
    材料五 “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大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
    请回答: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观念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
    (2)材料三、四和材料五有何联系?
    (3)材料四中所说的“最好的东西”,在魏源和康有为看来分别是什么?这种不同说明了什么?
    9. 材料一 诚能大小增修,讵非军国交便?战舰有尽,而出鬻之船无尽,此船厂之可推广者一。火器亦不徒配战舰也,战舰用攻炮,城垒用守炮,况各省绿营之鸟铳、火箭、火药,皆可于此造之。此外量天尺、千里镜、龙尾车、风锯、水锯、火轮机、火轮车、自来火、自转碓、千斤秤之属,凡有益民用者,皆可于此造之。……以前民用,因其所长而用之,即因其所长而制之。
    ——《海国图志》
    材料二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弟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三 中国户口不下四万万,果能设立议院,联络众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万万之众如一人,虽以并吞四海无难也。何至坐视彼族越九万里而群逞披猖,肆其非分之请,要以无礼之求,事无大小,一有龃龉动辄称戈,显违公法哉!故议院者,大用之则大效,小用之则小效者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四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作者是谁?其思想核心是什么?他是怎样的背景下提出这种思想的?
    (2)材料二中的张之洞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个政治派别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主张是什么?在此种思想指导下,他们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他们提出这种主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郑观应的说法对吗?在当时的中国能设立议院吗?为什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