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 >

高中语文阅读题解题技巧总攻略之二

http://www.newdu.com 2018-11-1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在高中语文的考试中, 许多学生对语文阅题感到很茫然:不知道阅读题到底该怎样解。平时阅读量积累较少,解题效率也会下降。高中学习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考语文阅读总攻略之二小说类解题技巧解题攻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题型一:综合性选择题
    答题时可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快速浏览各个选项,将选项大致分成筛选信息(概括内容)和评价赏析两类。
    第二步,圈画出评价赏析选项中有关思路、主题判断、作者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内容的名称术语。
    第三步,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筛选信息类注意是否改变原文判断,评价赏析类的选项特别关注圈画的名称术语是否有原文依据。
    第四步,根据“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不当的选项。
    题型二: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题型展示
    1.文中的主人公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2.文中主人公的形象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探究他(她)是个怎样的人。
    3.从小说看,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
    4.文中的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答。
    5.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6.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方法点拨
    人物形象指的是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分析、概括人物形象主要有两种考查形式:概括某一人物的形象(特点);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某一人物形象。
    针对第一种考查形式,在作答时可从三方面来组织提炼答案:1. 从文章中找出直接表现人物品质、性格等的词语;2. 从他人的相关言行以及人物自身的言行中提炼出体现人物品质、性格等的词语。3. 联系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进行综合提炼概括。
    对于第二种考查形式,答题时需要结合具体内容来逐条分析,可从刻画人物的方法入手:1. 抓住最能体现人物某一方面性格或品质的语句(如描写人物语言、动作、行为、心理的句子或细节描写的句子)进行分析;2. 抓住对人物的直接评论性语言或侧面烘托性语言进行分析。注意分析的条理性。
    答题思路
    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然后画出小说中作者直接介绍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
    1.结合人物的描写手法,以及重要的情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描写手法:详见记叙文
    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对人物形象特征、语言、动作、服饰等细致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作特写式的描写。
    重要情节:
    ⑴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情节往往是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的过程。
    ⑵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往往反映得最充分最深刻。
    2.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中认识人物的身份地位
    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我们知道,小说中的一个人,往往代表着的是一类人,这“一类人”就是人物的身份,而一个社会,总是有上层、中层和底层之分,这就是人物的地位。如《祝福》中的“祥林嫂”就是旧中国社会最底层劳动妇女的典型代表,而“我”则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
    3.分析人物形象,还要重视人物的命运
    作者常常用一个人物的命运来表现自己对某种社会现状的思考,那么,小说中主人公的命运,则就更多地反应着社会问题,从而进一步揭示小说的主题,因此,主人公命运也是人物形象赏析的一个重要因素。如:2011年山东卷的《审丑》中,曾大爷的的形象特点分析,我们就要看到曾大爷深爱自己的孙子并为之全力付出(或隐忍孙子的不孝),最终晚年十分凄凉的命运
    4、赏析人物形象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 全面、恰当、实事求是;
    第二, 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行分析;
    第三, 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征;
    第四, 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答题模板】: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题型三:把握情节,理清线索
    (1)含义: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联下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
    (2)线索设置的方式:以实物为线索,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②以感情为线索,③以具体事物为线索,④以时空变化为线索,⑤以人物(人物的某一特征)为线索。
    (3)线索的类型及其作用:
    ①明线: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使结构完整、严谨。
    ②暗线:与明线共同贯穿全文,也为情感抒发提供切入点。
    ③双重线索:两条线索相辅相成,既处处相关联,又看似毫无关系。主要形式有:虚实结合、纵横交叉、一主一次、平行发展等。
    找线索的关键点:①文章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⑥明显的时间或空间标志;等等。
    题型展示:
    1. 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所讲述的故事。.
    2. 本文写了××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
    3. 请简要概括故事情节。
    4.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5.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线索,文章写了什么?
    针对文章(文段)的不同特点,答题时可灵活运用如下技巧:
    1. 故事情节或内容有明显的概括性语言的:
    (1)补充拓展文章标题:有的文章标题高度概括了文章内容,答题时对照小说的三要素补充增添,就可得到文章的主要内容。
    (2)摘录中心句段:对于文章中的总起句、过渡句、重点段落,答题时可以直接引用或对其加以补充、整理。
    2. 故事情节或内容无明显的概括性语言的:
    (1)归纳要素:如果所选文章或文段整体在讲一件事,可以找出文中对应的六要素,用逻辑清晰的语言组织起来即可。
    (2)合并段意:对于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可逐段分析出段意,再把主要段落的段意结合起来,即可从中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注:对于写了几件事的文章,要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抓住主要事件来概括。值得提醒的是,有的记叙文所设置的问题之间是有关联的,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从其他题干设置或关键问题的答案中得出,答题时注意灵活运用。
    【附】小说的三要素
    (1)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构成要素,是作者以现实生活中 不同的人物为原型,提炼加工而成,所以不能将小说中的“我”看成是作者,它只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
    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能够鲜明而深刻地表现小说所反映的主题。
    (2)故事情节: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这个过程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还有序幕和尾声。
    (3)(典型)环境:一般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的描写。
    【注】其他题型参照记叙文
    1.答人物题:
    首先要从人物自身的正面和侧面描写考虑,其次要考虑人物所处的环境、情节的推进和主题的表现。
    2.答情节题:
    往往要考虑情节本身、人物、主题三方面的作用。(其中,情节是主要的)
    3.答环境题:
    往往要考虑环境、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的作用。(其中,环境是主要的)
    4.答主旨题:
    往往要从主要人物、人物关系入手,甚至还要考虑到情节的推进、社会环境的设计等。
    模块五:人物传记
    各传记文体特征:他传、自传,叙传、评传
    A、他传:包含叙传、评传。他传是指他人为传主撰写的传记文章,其写作意图和写作思路主要是通过对传主的典型事迹的叙写,突出传主形象、性情、品格、成就,表达出对传主的崇敬之情(为反面人物立传则相反)。第三人称。“传”思想轨迹、人生历程,“评”人品高下、成败得失。不溢美,不隐恶,客观公正。
    a、叙传:特点:第三人称。展现思想脉络、人生历程、成败得失。叙传重在“叙”,重写人物事迹。
    b、评传:是人物传记夹杂着作者评述的一种带有文学评论色彩的体裁。评传重在“评”,即在叙述人物事迹的基础上,对人物的所作所为加以评述,它处于人物传记和文学评论之间,兼具两者特点。熔历史性、学术性和思想性于一炉,具有浓郁的学术研究特征。“传中有评,评中有传,评传结合”“传要真实,评要中的”是评传写作的基本要求。
    B、自传:是指本人叙述自己生平事迹的文字,多是回顾生活往事、人生阅历、兴趣爱好、思想轨迹,其形式如同一般的散文形式,信笔写来,典型的“形散神聚”,如回忆录。特点:第一人称。作者即传主。展现心智历练过程、人生历程、成败得失。
    题型一:筛选并整合信息
    所谓“信息”,就高考实用类文本而言,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信息,而是表现为文中现成的词语、句子,或者是藏在语句里面的深层含意,或者是闪烁在字里行间的隐含的意义。所谓“筛选”,即确定对象,针对题干的要求及其提供的信息,对照语言材料进行搜索阅读,查找题干信息与语言材料信息对应的信息源。所谓“整合”,即调整组合所选信息,把筛选出的有用材料按要求分类,用准确的语言把加工过的信息进行总结概述。
    高考对于“筛选并整合传记的信息”主要有以下几种考查方式:
    1.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2.结合全文,概括×××的主要原因。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的?请分条概括。
    4.从文中看,哪几件事对×××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
    【方法归纳】
    1.“三步”解答筛选并整合信息
    第一步:浏览筛选。根据题目要求,浏览全文,搜索相关信息;要依据筛选标准,感知全文,筛选重要信息。
    第二步:比较辨别。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要进行比较辨别,要比出有关与无关,较出事实与结论;要分出主要与次要,辨出现象与本质。通过比较辨别,选取出重要信息,提取出关键信息。
    第三步:调整组合。对提取的重要信息进行调整组合。要依据题干要求,将重要信息进行分类,调整顺序;要按题目要求,用准确的语言进行加工。
    2.筛选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四技巧
    (1)紧扣题意
    选用恰当的句式,选取适宜的角度作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使“答”与“问”有直接的关联性。很多考生只知机械地摘录原文中的句子,虽然摘录的句子中有答案所需要的内容,但不是从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的,致使解答问题不到位,甚至答非所问。因此,一般不宜一字不差地摘录原文,而应该严格按照题干要求,将题干要求与文中的已知信息进行组合,使之成为全面、凝练、流畅而切合要求的答案。
    (2)善于利用文中的关键词句
    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考生应抓住这些重要的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一般都和标准答案比较贴近。如果弃文中的重要词句不用,完全用自己的话去回答,绝对是不明智的做法。
    (3)整合概括
    需要高度概括的题目,组织答案时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它们转换为抽象的、概括性的语句,即所需答案。另外,筛选就是归纳,即将具体、零散的东西,归纳并梳理成简明扼要的要点,不能什么都照抄原文。确实能摘抄的,也要适当加以转换。概括的内容如果不止一点,往往要分点列举。这样的筛选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筛选,没有归纳的筛选叫摘抄。
    常用的概括词语有 :从成员上看,从内容上看,从影响上看,在研究方面,在队伍建设方面等
    (4)因分赋点,分条陈述
    要特别防止过度答题,即考生因怕漏掉答题要点而信奉“多答比少答好”的原则,过度答题,以致出现写出的答案让阅卷老师“二次筛选”的情况。
    题型二:分析概括传主形象
    【刻画传主的方法】
    人物传记以记叙传主的活动、经历、事迹为主,重在刻画传主的性格,并通过这种性格的刻画来反映生活,表达一个深刻的主题。一般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1)通过传主的肖像写人。传主的肖像主要指传主的外貌,包括容貌、服饰、姿态和神情等等。肖像描写可以写静态,也可以写动态。
    (2)通过传主的语言写人。传主的语言要充分个性化,能表现传主的出身、教养、经历和性格,让人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3)通过传主的行动写人。传主的行动要符合生活的本质,符合传主性格发展的逻辑。可以选择具体的、富有特征的行动来展示传主的性格和心理活动。
    (4)通过传主的心理写人。传主的内心世界是很丰富的,心理描写就是要充分揭示出传主内心的喜、怒、哀、乐、爱慕、思念、苦闷、痛苦、怨恨、惊恐、嫉妒等等。常见的心理描写方式有内心独白、思忆联想、动作暗示等。
    (5)通过传主的活动环境写人。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传主个性的形成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关,写好环境对表现传主的性格极为有用。
    (6)通过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的方法写人。根据传主性格发展的逻辑,捕捉、挑选最具有特征的细节,进行准确、真实的描写,能够使传主的性格更加鲜明。侧面描写是指通过描写其他人物来衬托传主,又叫间接描写。侧面描写常常与正面描写结合运用。
    传主形象的分析与概括,是传记类文本考查的一个必考点。因为传记本身就是以写人为主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刻画人物、表现人物。传主形象的概括与分析应该建立在对传主事迹概括的基础上。
    对传主形象的考查,高考中一般有几种情况:
    (1)要求考生概括传主的突出事迹;
    (2)概括或者分析传主形象的特点、个性或品质;
    (3)要求概括分析传主个性的形成原因。
    (4)概括主人公特有的人格魅力或者风骨。
    【概括传主事迹的方法】
    第一步 梳理事件
    就是先梳理出文中主要事件,从事件中来概括主要事迹,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形象(性格)。还要区分文本中的叙与评,把握事件与观点的关系,抓评议性、概括性的词句。
    第二步 思考文本中的细节描写
    从细节描写中把握传主事迹和形象(性格)。细节特别是典型细节往往最能传神,最能打动人,给人以深刻印象。阅读文本时要学会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并对这些细节加以仔细思考。例如,这一细节表现了什么,它与整个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它在事件或主要人物的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它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特质等。
    第三步 关注主要人物与各方面的关系
    即要从主要人物与时代、主要人物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主要人物的事迹和形象(性格)。“主要人物与时代”“主要人物与他人”是理解写人类文本的经纬。首先要关注时代、社会、家庭背景下的主要人物。要理解主要人物其人其事,就要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家庭生活背景等众多因素。其次,要理解关系网中的主要人物。主要人物的人际交往是影响他也是组成他人生经历的重要方面,通过主要人物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别要注意其他人物对主要人物的评价。
    题型三:分析人物个性的形成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人物的人生经历。
    2.从基本事实分析原因,可从主观、客观两个角度思考。从人物自身方面思考,这是主观方面;然后再考虑人物与他人的关系,需要联系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传主形象专业术语
    超越党派利益,献身正义事业,血酬壮志,精忠报国;为人平和,不求功名,临危不惧,胸怀坦荡;关爱家人,情真意切,侠骨柔肠,勇于担当;英勇善战,指挥若定,治军有方,视死如归。爱国敬业,执著信念。治学严谨,教学有方。勤奋刻苦,不畏艰难。文理兼治,兴趣广泛。实事求是、兢兢业业、强烈的正义感,过人的勇气,意志坚定,百折不挠,真诚正直,善良友爱
    题型三:评价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这类题目解答的最好切入点就是要抓住文本中作者对所传人物的评价或其他抒情议论的语句,另外还要结合作者对所传人物事件的取舍等。
    评价类试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某句话的?
    (2)文中某个观点,你怎么看?
    (3)谈谈你对文中某个问题的看法。
    (4)文本有什么价值?
    (5)如何看待文中某人或某个观点或某种现象对后世的影响?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四注意”
    1.准确判断
    对文本材料的准确解读是获取文本的主要观点、基本倾向的基础,我们要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基本倾向做出客观全面的判断,不可以偏概全,不可主次颠倒,不可主观臆断。
    2.个性评价
    在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基本倾向有了正确的认识之后,再参照自己平时对真、善、美的评判标准,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基本倾向进行评判,同时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积累进行分析,这样就很容易形成具有个性色彩的评价。
    3.尊重事实
    应以尊重人类的共同情感和社会所公认的价值取向为前提,在对文本本身充分认知的基础上进行评价,不可以纯粹从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基本倾向进行评价。
    4.追求深度
    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可以把文本观点和基本倾向的形成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考虑,从而对其做出客观的评价;还可以把文本的观点和倾向与当前的社会现实或未来的发展方向结合起来,进而做出评判,这样就可以使自己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深度。
    题型四:分析文本特征和艺术技巧
    1.传记的结构和材料组织
    文章结构,指的是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方法。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不同文体的布局谋篇,二是指语段内部的结构。传记作为一种实用文体,结构形式与一般的写人记事散文类似,一般分为两种:常规结构和变式结构。其常规结构一般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发展过程,人物性格的逻辑来安排。有时候采取变式结构,比如打破时间顺序,采用倒叙、插叙等方式。考查时,往往从小的角度切入,如句段的作用等。
    传记选材的特点是:选材要真实,不能虚构;选材要典型,立足于表现人物品质与精神;传记的材料可以是重大事件,也可以是日常生活小事。传记的选材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是采用重大题材还是选择生活小事来表现人物,材料的使用上是否做到了详略得当,材料的次序是否安排得当,这些方面都是命题的重要角度。
    2.传记的细节描写
    传记作品善于通过传主的日常生活细节,刻画传主的形象,呈现传主的内心世界,折射出传主的精神品质,多方面多角度地呈现出传主的个性特征,使传主的形象丰满而鲜活,使传主的生命历程富有光彩。还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3.传记中的侧面描写
    传记中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在传记中,常常用以次要人物侧面衬托主要人物的方法来达到刻画传主的目的。传记中的主要人物(传主),通过众多人物烘云托月般的衬托,形象更加鲜明,性格更加突出。这些人物虽然属于次要人物,但对于表现传主的品质与精神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除了次要人物的衬托作用以外,运用别人对传主的评价等方式也对传主具有侧面衬托作用。
    4.传记的语言特色
    通俗是传记类文本语言的基本特色。但是由于传记的种类不同,或者出于表达中心、塑造形象的需要,有时候也很讲究文采。语言生动形象,用词精当贴切,句子流畅,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在传记中也是常见的。
    题型五:引用类题目
    人物传记为了满足刻画人物、表达中心的需要,有时会引用大量的原始材料,或者诗词、故事、书信、日记,或者别人对传主的评价。因此,命题者有时从这个角度入手,要求分析引用这些材料的作用。
    1.了解引用材料的作用
    原始材料: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诗词:从侧面烘托和丰富传主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
    故事:增强文章的活泼性,使文章具有可读性。
    书信、日记中的表白(自己的话):印证作者的观点,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别人的评价:从侧面烘托传主的形象,增强说服力。
    2.明确切入角度
    (1)对传主的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突出传主的精神面貌,增强作品的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
    (2)对文本的作用: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可读性、典雅性,增添文学底蕴。
    (3)对结构的作用:照应(呼应)标题、设置悬念、埋下伏笔、对比衬托、总结上文、深化主旨。
    (4)对读者的影响:有助于读者全面而深刻地了解传主的精神和影响(提升了传记的阅读价值)。
    题型六:探究类题目
    【分类】
    A.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相对于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阅读侧重于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时代精神和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应该包括传主本身体现出来的人生价值和传者的情感态度所反映的人生价值。而“文本反映的时代精神”则是指文本体现出来的它产生的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也包括文本本身与现在社会的精神之间的相通之处。
    此类题目在设置上主要有两个角度:从传主的角度探讨文本中蕴含的传主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从联系现实的角度来探讨其现实意义。
    B.探讨创作意图
    每一篇作品的创作,作者都有其目的。这个目的就是创作意图。简单地说,创作意图就是作者为什么创作这篇作品,或者说创作作品的用意是什么。命题时往往有两个角度:一是立足于全文,就整篇文章来探讨其创作的意图;二是就文中的局部,如一个事例、一句话来命题,也可以就作品的明显的特色来命题。
    在近几年的高考中,直接在探究类题目中涉及这一题型的情况很少见,更多的是将其融合在“作用”“用意”类题目中进行考查,这一考点的考查往往与“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联系紧密。
    C.探讨深层意蕴
    文本的深层意蕴指隐含在文本表层意义之中的含意,即通常所说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也就是说通过表面意义窥探到的深层意蕴。这类题目,可以立足于全文,从不同角度探究文本表现出来的意蕴,也可以从一个片段甚至一句话入手探究文本的深层意蕴。
    【要诀】
    A.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从大的方面来说,解答时应做到:
    (1)有思。对文本的思想观点、社会价值等能够进行多角度的理解,发掘其丰富的意蕴。
    (2)有文。在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时,不能脱离文本。
    (3)有我。探究的问题多着眼于文本的难点、疑点,考查思辨能力,需要考生独具慧眼。
    (4)有层次。要想表达规范,就要有抓点意识,要层次清晰。
    2.具体而言,解答“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类试题,考生首先要根据题干的提示确定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提倡考生站在传主或作者思考问题的角度来回答问题,因为这样既符合命题者的要求,也比较容易从原文中找到相关的材料,便于组织答案,容易得到高分。其次要根据自己选定的角度,将自己的观点明确地放在答案的开头部分,不要隐含在对问题的分析探究之中。最后,根据证明自己观点的需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地阅读原文,并对原文相关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形成若干个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并分条表述出来。
    B.创作意图的“两角度”
    阅读文学作品,要养成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习惯。借助注解与相关资料,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这对理解作品大有帮助。答题时,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整体感知文本信息,从解读文章主旨中探讨创作意图。
    通读全文,依据文本或显或隐的有效信息,如主旨句、过渡句、含有作者感情倾向的语句、暗示社会环境的语句等,来解读作品的主题,从而去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
    2.从作者的经历、所处的时代、作品的影响等方面探讨创作意图。
    先从文本中搜寻暗示作者生平经历的语句,再关注文后注释(若有注释)。同时,还要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来辅助自己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经历、时代背景等都是探讨创作意图需要考虑的。
    C.深层意蕴的探究需要注意的“三方面”
    1.联系背景与动机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结合文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写作动机进行思考。
    2.由表入里分析
    通过表层含意,结合文章的主旨,探究其蕴含的深层意蕴。
    3.进行多角度探究
    多角度多层面探究文本的深层意蕴,首先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文本的深层意蕴做出判断,并提出问题。然后选择探究的不同角度和层次,逐一发掘,分析论证。分析要有理有据,自圆其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