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中历史教案: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三、“维新变法思想”。
    早期维新思想
    分析填表(简单处理)
    1、 代表属于什么阶层
    2、 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主张实际上就是要求在中国进行变革维新,新在哪里?是指提倡新事物,反对旧事物,这里指发展资本主义。
    3、 为什么会在19世纪60、70年代出现?——原因
    4、 注意其两点局限性:一是没有完整的理论;二是没有付诸行动。尽管如此,对康、梁维新思想有何影响?——意义
    维新思想的发展
    过渡: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
    1、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联系进化论)已经属于名正言顺的什么阶级?
    2、与早期维新思想相比更具体、更系统。请学生列举:反对封建专制。实行维新变法: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
    补充:1、维新思想传播的方式──开办学堂、著书立说------。
    2、实践活动:戊戌变法-------。
    3、19世纪90年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路有了质的飞跃,其政治活动震撼中国大地,究其原因?
    4、维新思想推动下的变法运动虽然失败了。但这是中国近代真正意义上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为什么?
    展开:维新派提倡西学,兴民权,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进行了冲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具有思想解放的启蒙作用。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他们提倡资产阶级新学,批判封建主义旧学,引导人们重新认识世界,他们痛感民族危机的严重,号召人们奋起救国,谋求国家的独立富强;给古老的中国社会注入的活力是不可低估的,站在历史长河的高度看,由传统农耕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尽管它在19世纪末的中国遭到了暂时挫折,但对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却是一次巨大的强烈的冲击波,它留下的痕迹是永不磨灭的,是永远鼓舞与启迪后人的。
    〖小结〗
    鸦片战争后,从魏源、林则徐,到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过程,这是一个逐步深入和提高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逐渐从器物技艺走向社会制度的变革,,并最终走向化心理,在依次递进中,中国逐渐融入世界近代化的滚滚大潮中。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由学生整理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上交,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的能力。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那么,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基本了解了近代思想发展的历程。下节我们将学习新文化运动,课下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了解新文化运动发展历程及内容,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
    必修3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初步了解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思想和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贡献或者思想。
    二、预习内容
    (一)开眼看世界
    1背景
    2代表
    林则徐(1)成就
    (2)地位
    魏源 (1)成就
    (2)地位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