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学习】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 ---李大钊 问题:历代统治者为什么要倡导儒家思想? 材料2:观点一: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口号“打倒孔家店”,是反封建的需要。观点二: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不能全盘否定,泼洗澡水不应把孩子一起泼掉。 问题:对上述两种观点你怎么看?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展示下列材料: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鲁迅《狂人日记》 2、对前期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实质: (2)进步性: 【探究学习】近代中国有哪几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它们对封建思想有怎样的冲击? (3)局限性: 【探究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谈到前期的新文化运动时,毛泽东同志说:“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的坏就是绝对的坏,所谓的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都好” 问题: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四)后期的新文化运动 1、特点: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 2、代表人物:李大钊(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 3、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介绍俄国的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如《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等文章在中国首倡社会主义。 第二阶段,主要是在五四运动以后,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如《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探究学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有何特点?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特点: A B 影响: 三、反思总结 1、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对中国社会的美好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导致了巨大的浪潮。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2、谈谈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哪些进步思想?各有什么影响? 3、引导学生归纳为什么先进的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来救中国。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四、当堂检测 1.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满本写着两个字“吃人”。从材料中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A.首倡民主与科学 B.揭开文学革命的序幕 C.用白话文抨击封建礼教 D.宣传马克思主义 2.在中国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物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蔡元培 D.胡适 3.新文化运动的巨大影响体现在 ①使封建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批判 ②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③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④对五四运动的发生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⑤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A.①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④⑤ 4.如图是鲁迅设计的某大学的校徽。20世纪第二个十年,以该大学为主要中心,曾经大力宣传的思想是( ) ①兴民权、设议院 ②民主共和 ③民主和科学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5.《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什维克主义。”在当时,能够佐证这种说法的是 A.《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 B.《共产党宣言》诞生 C.《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 D.《变法通议》被广泛传阅 6.回到1917年的北京,你不会看到的是( ) A.“民主、科学”成为青年学生的口头禅 B.学校的进步青年热切盼望下期《新青年》 C.一些学堂的孔子画像被涂抹 D.一些书报摊上发现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译本 7.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抵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力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主要功绩是( ) A.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 B.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8.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他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像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A.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B.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C.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