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中历史教案: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②从历史进化观点,说明民主制取代君主制是不可抗拒潮流。
    ⑵李大钊:①妄想复辟的人都是国家公敌。②批判尊孔复古就是反复辟。
    ⑶共 同:①对专制主义和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进行了猛烈批判。
    ②强调人们要用理性和科学的眼光去衡量一切。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⑴陈独秀:三纲五常完全违反了自由、平等、独立的原则。
    ⑵鲁 迅:在《狂人日记》指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⑴胡 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⑵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
    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 原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概况:李大钊:
    ①是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
    ②歌颂十 月 革命: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③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4、评价:
    (1)性质:一场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的文化启蒙运动(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运动。
    (2)意义:⑴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思想解放运动,形成百家争鸣局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⑵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社团代表性是少年中国会;刊物影响较大《新潮》,《国民》,推动启蒙运动不断高涨。
    ⑶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白话文的使用是突出的例子。(以上具体见教材)
    (3)局限:(犯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错误)
    ⑴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把一切中国文化都看做是落后的,甚至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当做封建文化加以否定。
    ⑵而把一切西方文化都看做是进步的。这种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传播原因
    (1)经济政治条件: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深入发展。
    (2)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最为尖锐的国家之一。民主革命需要一种先进思想的指导。
    (3)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条件,五四运动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
    2、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五四运动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2)五四运动后: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刊登一批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文章。
    ②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一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也被翻译出版。社团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和《劳动音》。
    ③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回击了胡适的挑战。
    ④各地举行五一劳动节的纪念活动,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⑤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同革命,并建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⑥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途径和方式
    (1)撰写文章(2)创办刊物(3)创办社团
    (4)翻译著作(5)论战(6)中共早期组织宣传
    4、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开展。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3)与中国革命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民主革命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缔造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4)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综述: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让人们埋头读经,不问政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从鸦片战争开始,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
    ★☆探究: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
    前期: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探究: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你如何认识“打倒孔家店”这一口号?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⑴原因: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已经成为封建文化的象征。
    ⑵认识:①对于反对袁世凯的封建专制独裁,有进步意义;
    ②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
    ⑶对待:对传统文化应该是批判地接收,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得发展。
    ★☆探究:19世纪晚期到五四运动(1919)前后,哪些阶级先后提出了哪些救国方案?结果怎样?
    派 别 主 张
    抵抗派 “师夷长技以制夷”
    维新派 变法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
    革命派 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资阶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
    激进派 提倡民主、科学,实行真正的民主政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