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理查德•瓦格纳不仅是德国歌剧最伟大的作曲家,也是19世纪音乐史的关键人物。瓦格纳虽然从小即对音乐表现出异常的敏感,但是他最迷恋的还是诗歌,尤其偏爱希腊罗马文学,写剧本是他的梦想。瓦格纳成功地将哲学、历史、神话、文学、诗、音乐、人生、手势表演、造型艺术等等全部纳入了他的音乐戏剧。 《尼伯龙根的指环》这部规模巨大的史诗包含两个戏剧主题:众神的毁灭和人类的解脱。但详细的剧情却充满十分复杂的哲理,其中既有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思想,也有基督教与异教的合流;众神之主沃坦更是由开始的悲观主义者转变为乐观主义者。这么多彼此对立、互不相同的思想感情存在于一部作品当中,却丝毫不使人觉得别扭,正是这些矛盾才使得作品丰富多彩、千变万化,才造成了它的崇高伟大。 14.俄国的柴可夫斯基 〔材料〕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年3月7日生于俄国沃特金斯克,1893年11月6日死于圣彼得堡。俄国最有名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Peter Ilyich Tchaikovsky)诞生于俄国欧洲部分的乌拉尔山区,父亲是矿业工程师。他是个敏感的孩子,在学习钢琴时并未展露出出众的才华。10岁时全家迁往圣彼得堡,他被送进法律学校。他不想与母亲分开,可是14岁时他母亲就去世了,这深深地打击了他。19岁他从学校毕业成为法院的一名律师。在此职位上他干了三四年,但这期间他逐渐投入到音乐活动之中,师从杰出的安东•鲁宾斯坦学习音乐理论和作曲。1863年他辞职专心于音乐,进入新建的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在这里,他学习了两年。 柴可夫斯基遇到数不清的挫折:他的第一钢琴协奏曲题献给尼古拉•鲁宾斯坦,却被其称为无法演奏的,他的小提琴协奏曲题献给奥尔,也遭到同样的命运;1877年他的舞剧《天鹅湖》也由于交响性太强而未获成功;而《睡美人》、《胡桃夹子》首演也均告失败。那时绝大多数的芭蕾舞音乐都是一系列的曲调连缀,而后续者方才证明了柴可夫斯基提升了芭蕾音乐的品位;20世纪,斯特拉文斯基、哈恰图良、普罗科菲耶夫、科普兰、伯恩斯坦等作曲家效仿柴可夫斯基,也创作了很多舞剧音乐。 ──[美]安妮•格雷著,李晓东、董晓航译《西方音乐史话》,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第70页 【解读】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中浓郁的俄罗斯风格与气质,却也是别的作曲家所难以相比的,在俄罗斯以及东欧的作曲家当中,他与浪漫主义音乐的关系最为密切,他的作品更多体现的是浪漫主义音乐的抒情特色。真挚的情感、生动的形象、高度完善的技巧,使他成为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同时也是欧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几乎涉及了音乐的所有领域,内容深切地表达出沙皇统治下俄国知识阶层的苦闷、彷徨、幻想与忧郁。 15.格林卡 〔材料〕格林卡(1804—1857),他没有上过音乐学院,那时俄国也没有音乐学院。他是向家庭教师、农奴乐师学会了弹钢琴和拉小提琴的。他二十岁才开始进行音乐创作,后来去意大利研究意大利歌剧的创作,四年后回国,并进入创作的全盛时期。三十二岁时,他完成了歌剧《伊凡•苏萨宁》,这是具有高度艺术水准并享有国际声誉的第一部俄罗斯歌剧。 ──刘雪枫《西方音乐史话》,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9年版,第192页 【解读】歌剧《伊凡•苏萨宁》中以反抗入侵者的俄国农民为主人公,表现了俄国各阶层不断高涨的民族自尊心。音乐方面虽有借用意大利和法国歌剧的成分,但是其中的宣叙调写作和旋律写作非常具有个性和俄罗斯的民族性。 16.苏萨 〔材料〕约翰•菲利普•苏萨(John Phillp Sousa,1854年生于华盛顿,1932年死于宾夕法尼亚州雷丁),他被作为小提琴家培养,然而却精通钢琴和各类管乐器。年仅13岁他就在美国缅因州乐队见习。5年后,他在剧院乐队演奏小提琴。1880年,28岁的他被任命为缅因州乐队的领导者,这是一支资格最老的乐队,并且是美国总统的官方乐队,当苏萨上任时,乐队充满敌意,但当一场惊心动魄的排练过去,证明任命完全正确,苏萨把这个乐队变成了全国最好的乐队之一。 ──[美]安妮•格雷著,李晓东、董晓航译《西方音乐史话》,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第133页 【解读】苏萨还发明了苏萨风,这种大号能使声音传到各个方向。他的《星条旗永不落》、《华盛顿邮差进行曲》等等曲目始终是许多军乐队的必备节目。他的进行曲富于活力、色调丰富,其写作手法加强、增加了军乐队的表现幅度,完满地实现了作曲家的信念,即“一首好进行曲可以使只有一条木腿的人前进”。 20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变化 1.流行音乐 〔材料〕流行音乐,有时又称作通俗音乐,在英文中有的用作Popmusic,有的用作Prevailing music,顾名思义,它是一种大众化的,通俗风行的音乐体裁。其主要特点是中等长度,有富于特色的歌唱性旋律,伴奏简单,节奏鲜明,和声顺畅浅显,传播渠道和范围广阔。流行音乐起源并发展于城市,是由专业音乐工作者创作,靠口头传播而流行起来的歌曲或乐曲。 ──李荣忠编著《吉他与流行音乐潮》,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0页 【解读】流行歌曲通常旋律优美,节奏鲜明。演唱者既不像摇滚歌手那样呐喊宣泄,也不像爵士乐手那样苛求技巧,而是更多的注重外在的表演,在演唱中造成一种典雅的艺术气氛,以达到预期的商业效果。流行音乐伴奏形式多以电声乐器为主,音色清丽悠扬,和声柔和浑厚,有时也辅以其他特色乐器。表演生活化,自然、潇洒、亲切、纯真,活动幅度中庸,或立或坐或动或行,有时夹以舞蹈动作,有很强的即兴性和交流性。词曲口语化,音符的切分、附点、疏密变化较多,节奏强烈、活泼。题材广泛,阴柔、阳刚之情均可表达,但通常以表现柔和愉悦情感的作品居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