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西学东渐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本课是必修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的第一课内容,前四个单元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情景铺垫。在掌握并理解本课的基础上才能对下一课“新文化运动”中“思想文化层面”的思想解放运动有更好的把握。因此,本课起到一种承上启下的引领作用,有助于人们了解转型期中国文明的初步走向,在必修Ⅲ模块中占有相对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等)及其主要思想观点;认识洋务派及其思想主张;掌握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的基本主张;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艰难渐进的思想历程 过程与方法 1、提供有关文字资料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设疑引思,使学生学会提取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 2、创设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情景,组织学生以编排历史剧的形式进行角色扮演、开展课堂辩论,形成互动的课堂氛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敢于面对现实、放眼世界、探索救国之路的爱国精神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开放的学习心态与全球意识,以适应全球化的时代发展潮流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思想的变化历程。(教学重点) 2、评价洋务思想,认识维新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教学难点)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经过高一政治史和经济史的学习,学生都已知道了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九十年代末的相关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并且在平时的生活中,通过影视、杂志等媒介对课文中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较为熟悉,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因此,在此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归纳概括和综合的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渐进的过程。 三、教法 讲述法、图片展示法、资料分析法、问题设计法、讨论法、比较分析法、角色饰演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奔驰(日本)、梦特娇服饰(法国)、诺基亚手机(芬兰)、肯德基(美国)、电脑(第一台产自美国)。以上涉及的千姿百态的西方文化,现在我们随处可见,已广泛接受。但在近代中国却走了一段不寻常的西学东渐之路。 设计依据: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作为切入点,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导课更加直观简练、激发学生的兴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