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归纳:非谓语动词用法分析说明 非谓语动词主要包括不定式、动名词和现在分词。为了区分这三种不同的非谓语动词的用法和含义,我们将分别从三种非谓语动词在句子中做主语、宾语、宾语补足语、定语、状语、表语以及一些特殊结构句型等角度来区分其用法和细微含义。 1.不定式和动名词作主语的区别 (1)动名词作主语通常表示抽象动作;而不定式作主语表示具体动作。 Smoking is prohibited(禁止)here.这里禁止抽烟。(抽象) It is not very good for you to smoke so much.你抽这么多烟对你身体很不好。(具体) (2)动名词作主语时,通常用以表示一件已知的事或经验。 不定式短语通常用来表示一件未完成的事或目的。 Climbing mountains is interesting.爬山很有趣。(经验) Driving a car during the rush hour is tiring.在高峰时刻开车令人厌烦。(经验) (3)不定式做主语,一般用it当形式主语,把作主语的不定式短语后置。 It took me only five minutes to finish the job. 2.不定式、动名词和分词作表语的区别 (1)不定式作表语 1)不定式作表语一般表示具体动作,特别是表示将来的动作。 To do two things at a time is to do neither.--次做两件事等于未做。 What I would suggest is to start work at once.我的建议是立刻开始干。 (2)如果主语是不定式(表示条件),表语也是不定式(表示结果)。 To see is to believe.百闻不如一见。 To work means to earn a living.工作就是为了生活。 (3)如果主语是以aim, duty, hope, idea, happiness, job, plan, problem, purpose, thing, wish等为中心的名词,或以what引导的名词性从句,不定式作表语是对主语起补充说明 作用。 His wish is to buy a luxurious car in the near future.他的希望是在不远的将来买一辆豪华轿车。 The function of Louis Sullivan's architecture was to provide large uninterrupted floor areas and to allow ample light into the interior.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negotiate with them about the future of the plant. (2)动名词作表语:动名词作表语,表示抽象的一般性的行为。 Our work is serving the people.我们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 His hobby is collecting stamps.他的爱好是集邮。 注:动名词作表语时与进行时态中的现在分词形式相同,但其所属结构迥异,进行时态说明动作是由主语完成的。动名词做表语,说明主语的性质或情况。 People cannot but feel puzzled, for they simply cannot understand how he could have made such a stupid mistake. His victory in the final was no more convincing than I had expected. (3)分词作表语 分词做表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现在分词做表语,一种是过去分词做表语,这两者区别是考试中经常考到的地方。一般来说,表示心理状态的动词如excite, interest等都是及物动词,汉语意思不是“激动”,“高兴”,而是“使激动”、“使高兴”,因而现在分词应该是“令人激动的”、“令人高兴的”,过去分词则是“感到激动的”和“感到高兴的”。所以,凡表示“令人……的”都是-ing形式,凡是表示“感到……”都用-ed形式。换句话说,若人对……感兴趣,就是somebody is interested in...,若人/物本身有兴趣时,就是说sb./sth. is interesting. 这类词常见的有: interesting使人感到高兴--interested感到高兴的 exciting令人激动的--excited感到激动的 delighting令人高兴的--delighted感到高兴的 disappointing令人失望的--disappointed感到失望的 encouraging令人鼓舞的--encouraged感到鼓舞的 pleasing令人愉快的--pleased感到愉快的 puzzling令人费解的--puzzled感到费解的 satisfying令人满意的---satisfied感到满意的 surprising令人惊异的--surprised感到惊异的 worrying令人担心的--worried感到担心的 Travelling is interesting but tiring.旅行是有趣的,但是使人疲劳。 The pupils will get confused if they are made to learn too much.如果要学生学得太多,他们会感到糊涂的。 The argument is very convincing.他的论点很令人信服。 They were very excited at the news.听到这个消息,他们非常激动。 3.不定式和动名词作宾语的区别 英语中大多数动词既可跟不定式,也可跟动名词作直接宾语,但有些动词要求: (1)不定式做宾语和宾语补足语 1)下面的动词要求不定式做宾语 attempt企图 enable能够 neglect忽视 afford负担得起 demand要求 long渴望 arrange安排 destine注定 mean意欲,打算 begin开始 expect期望 omit忽略,漏 appear似乎,显得 determine决定 manage设法 cease停止 hate憎恨,厌恶 pretend假装 ask问 dread害怕 need需要 agree同意 desire愿望 love爱 swear宣誓 volunteer志愿 wish希望 bear承受 endeavor努力 offer提供 beg请求 fail不能 plan计划 bother扰乱;烦恼 forget忘记 prefer喜欢,宁愿 care关心,喜欢 happen碰巧 prepare准备 decide决定 learn学习 regret抱歉,遗憾 choose选择 hesitate犹豫 profess表明 claim要求 hope希望 promise承诺,允许 start开始 undertake承接 want想要 consent同意,赞同 intend想要 refuse拒绝 decide决定 learn学习 vow起 contrive设法,图谋 incline有…倾向 propose提议 seek找,寻觅 try试图 2)下面的动词要求不定式做宾补:动词+宾语+动词不定式 ask要求,邀请 get请,得到 prompt促使 allow允许 forbid禁止 prefer喜欢,宁愿 announce宣布 force强迫 press迫使 bride 收买 inspire鼓舞 request请求 assist协助 hate憎恶 pronounce断定,表示 advise劝告 exhort告诫,勉励 pray请求 authorize授权,委托 help帮助 recommend劝告,推荐 bear容忍 implore恳求 remind提醒 beg请求 induce引诱 report报告 compel强迫 invite吸引,邀请, summon传唤 command命令 intend想要,企图 show 显示 drive驱赶 mean意欲,打算 train训练 cause引起 instruct指示 require要求 deserve应受 leave使,让 tell告诉 direct指导 like喜欢 tempt劝诱 entitle有资格 order命令 warn告诫 enable使能够 need需要 urge激励,力说 encourage鼓励 oblige不得不 want想要 condemn指责,谴责 lead引起,使得 teach教 entreat恳求 permit允许 wish希望 名师指导:谈英汉互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 一、什么是词汇空缺现象 一种语言能用单个词语明确标记的东西,另一种语言却可能要兜圈子才能表达。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不知道七十年代初美国总统Nixon制造的”水门事件”的史实,我们便无从了解Watergate, 现用来泛指类似”水门事件”的丑闻。看来,Watergate由特指“水门事件”到泛指丑闻这一现象为英语所特有,在汉语中则存在着空缺。如果译者不了解词汇空缺现象,势必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回难,给回译造成障碍。为此,研究有关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很必要的。 二、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 1.生活环境、生活经验的差异引起了词汇空缺我们知道,语言常常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种社会现象。人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语言。如果某一事物在人们所生活的客观环境里不存在,那么语言就可能出现空峡。比如:Salad这种凉拌菜源于法国,英国人最先没有这道菜,语言中也不存在这个同,因此只好从法语中原封不动地“移植”过来,汉语也是如此。在我国,吃饭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人们特别关心的问题,因而成了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人们见面时总爱说:“吃过了吗?”在一般情况下,说话人并不十分关心听话人是不是吃了饭,只是打个招呼罢了。但如果向英国人问起“吃过了吗?”他首先的反应是“怎么,没吃过你会请我吃?”有时还可能对问话人产生反感,“怎么搞的,一见面就问我吃没吃,设吃又关你什么事?”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汉语中出现了许多围绕”吃饭”问题所建立的词语和表达法,但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表达法,比如我们说“吃闲饭” (lead an idle lefe),“吃香”(be very popular),“吃不消”(more than one can stand, too much)等等,译成英语就无法字字对应了。 所谓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问题,还涉及到特定语言文化中的人或物。每一种语言中,都有不少只同使用该语言的人物密切相关的表达法。比如,汉语中有“盘古开天地”之说,其中“盘古”为中国传说中人物,该名字所具有的含义是一种独一元二的幻象。只存在于中国的语言文化中。同样,作为西方文化源泉的《圣经》也为西方所独有,而且《圣经》中的人物Cain(该隐)现已引申为“骨肉相残”,为世人所接受,所有这些都已成为欧美人的文化邀产。对中国人来说,这些都是欧美文化的个性,与中国文化互不相融。在翻译此类作品时,译者往往要借助文中补充说明或加注解的方法,才能把原意解释清楚。比如,如果把“东施效颦”简单地译成"Dongshi imitates Xishi,"原文的含义就没译出来。东施是谁,西施又是什么样子,只有中国读者理解。如果译文读者也明白“东施效国”指的是“The ugly imitates the beautiful in such a distorted way that the ugliness of the ugly becomes worse”,那么就得对译文进行解释性加工。 2.由于风俗习惯的不同,各语言之间常出现相对的词汇空缺现象中国人把娶媳妇、贺生日称为“红喜”,把老人过世称为“白喜”。对于没有接触过我国文化的欧美人来说,把要熄妇说成”红喜”并不费解,英语就把喜庆问称为“red-letter day”。但把上年纪人的去世也当成一大“喜事”,这就令他们奇怪了。因此,与欧美文化相比,把死人称作“白喜”是我国文化的个性。 3.由于宗教信仰不同而引起的词汇空缺现象欧美人多信奉基督教,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世上一切安排也都是上帝的旨意,且基督教在欧美历史上曾一度占统治地位,教会的势力往往凌驾于国王,君主之上。而在中国,人们心目中只有“开无辟地”的盘古和”主宰自然界”的“老天爷”。上帝和老天爷所代表的东西截然不同,含义也不大一样。尤其是“上帝”这个概念,具有较浓的基督彼色彩,是欧美文化的个性。再如,汉语和英语中都有“龙”的字眼,但“龙”在英语文化中是没有“地位”的爬行动物,是令人们恶的象征,在汉语中则恰恰相反。在我国古代,“龙”就是皇帝的象征,后来又引申为珍异、高贵的象征,语言中也就相应出现了 “龙颜”,“望子成龙”,“乘龙快婿”,“龙凤皇祥”等褒义表达法。从这种意义上说,“龙”是我国文化的“特产”,是一种文化个性。 4.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同也会使语言产生词汇空缺现象同一客观事物,在不同文化里可以包含不同的价值,引起不同的联想,具有不同内涵。如汉语和英语中 “狗”的含义就大不一样。在西方,狗是忠诚的伴侣动物;但在我国,人们通常对狗有种厌恶的心理。中西方人对狗所持的不同态度,自然而然也在各自的语言中反映出来。 (一)汉语表示法 狗腿子(lackey),狗崽子(son of bitch),狗急跳墙(a cornered beast will do sth. desperate),狗嘴吐不出象牙(a filthy mouth can't utter decent language)。 (二)英语表示法 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top dog(最重要的人物),lucky dog(幸运儿),dog-tired(筋疲力竭),to lead a dog's life(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从以上汉英表示法来看,我们发现二者在语义上很不相同。在英语中,虽然“dog”间或含贬义,如”this/that dirty dog”(这/那个狗东西),“They say English is going to dogs”(人们说英语糟糕得快完蛋了)。但一般说来,这个词或含有这个词的各种说法大都含褒义。或是含中性意义。从这一角度上说“狗”和“dog”除了本义相偶合以外,其余引申义、喻义基本是属于语义彼此空缺的范畴。 以上仅是产生词汇空欧现象的主要原因。必须指出的是:语言之间存在词汇、语义上的空缺,完全属于一种自然现象,我们应当客观他对待。 三、英汉互译的几种方法 在翻译中,针对词汇空缺现象,在词汇的借用、引用方面通常采取四种形式:1.音译 2.直译 3.改编 4.意译 1.音译:人名、地名以及一些表示新概念而本族语里又找不到对成词来表示时,均可采用音译法介绍到译文语言中去,如:(汉译英)磕头(kowtow),荔枝(litchi);(英译汉)、engine(引擎),motor(马达),sofa(沙发),logic(逻辑) 2.直译: paper tiger(纸老虎),lose face(丢脸),Seeing is believing.(百闻不如一见。)Out ofmind,out of sight.(眼不见,心不烦) 3,改编:所谓“改编”指的是音译或直译如意义补充的翻译,在翻译的“改编法”中,译者总是一方面尽可能保持原文语言的特性,另一方面更希望译文含义明朗,使读者一目了然。比如,汉语的“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译成(This is like showing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 the master carpenter”其中,“鲁班”变成了“Lu Ban the mater carpenter"否则鲁班究竟是什么人,不知道典故的外国读者就会感到茫然。这类译法在英译中比较常见,如巧克力糖(chocolate),鸦片烟(opium),高尔夫球(golf),来福枪(rifle),尼龙布(nylon)等。 4.意译法:填补语言中的词汇、语义空缺,采用“并行法”即意译法是一种常见的有效方法。如果某一语言观象,在译文语言中只的用意义相同的不同语言形式即“并行”的词汇来翻译时,那么就等于说译文语言的形式中存在着一个“空缺”。比如,有许多词以及由这些词代表的思想概念,最先只存在于某种语言中,当把这些词或概念介绍到另一种语言中去时,我们可采取音译,直译法,同时也可采用意译法,而且意译译文可从语音、语法、语义等方面都合乎译文语言的规范,因此最易为读者接受。比如:communism,democracy,和proletariat等外来词变成“共产主义”“民主”和”无产者”时,可以说最先是意译的结果。同时,由于“共产主义”,“无产者”等完全是按我们汉语的构词规则,用汉语的构词材料构成的。因此,这种意译只不过是属于一种概念的借鉴而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