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割据的形成和中国资本主义的短暂发展 一.“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要求掌握军阀割据的形成及社会根源,“府院之争”,张勋 复辟及失败,护法运动,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和概况,中无的壮大。 (二)、思想目标: ① 使学生认识:帝国主义在华相互争夺、分而治之,是导致中国军阀割据、混战、人民苦难的重要原因。 ② 使学生认识: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复辟帝制注定要失败。 ③ 使学生认识:护法运动是孙中山发动的又一次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它的失败再次说明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④ 使学生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促使无产阶级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提供了阶级基础。 (三)、能力目标:通过对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和护法运动失败原因的探讨, 培养学生抓住本质、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军阀割据的形成、张勋复辟、护法运动。 三、教学难点:“府院之争”、护法运动。 四、教学过程(教学提纲) : (一) 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1、 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直糸、皖糸、奉糸、滇糸、桂糸) 2、 军阀割据形成的根源:中国封建经济的分散性和帝国主义分而治之侵略政策下的必然产物。 3、 军阀混战及危害。 (二) 张勋复辟: 1、“府院之争”(复辟背景)---实质是美、日的争夺。 2、张勋复辟(1917、7) 3、反对张勋复辟的斗争---孙中山《讨逆宣言》 4、 段祺瑞重掌北京政权。 (三) 护法运动的兴起和失败 1、 兴起原因 2、 护法运动的兴起 3、 护法运动的失败(失败原因) (四) 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1、 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和概况 2、 著名的爱国实业家-----“南张北周”、荣氏兄弟 3、 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五、教师小结。 六、处理作业。 第八章 近代前期的文化(1840---1919年)本章分析:第一部分:经过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社会的急剧变化,不能不影响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进程。第二部分: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传入中国,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用资本主义方式来思考中国的问题和前途,必然使传统的封建文化遇到挑战。第三部分: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华民族并未沉沦下去,先进的思想家、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史学家等,进行了艰难而又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从而使古老的中国文化在扬弃中获得了新生。 第一节 “西学东渐” 一、“三维”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掌握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李善兰、华蘅芳、徐寿、詹 天佑、冯如的科技成果;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二) 、思想目标: 1、 通过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科技界、教育界“西学东渐”格局的 形成,使学生认识中国倾家荡产代文化发展的艰辛与特点。 2、 在创造和发展近代中国文化的过程中,先进的思想家、科学家、教育家,始终不忘救国,通过对他们的突出事迹的讲解,教育学生继承并发扬爱国主义传统。 (三) 、能力目标: 通过对近代前期思想史、科技史、教育史突出成就的介绍,引导学生总结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特点,从而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史实、树立观点、形成概念的能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