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鲁迅《灯下漫笔》(节选)教学设计(8)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4)这里所说的“主子”清道辟路的“做乱人物”指的是哪类人物?——指造反、起义的农民。
    9.鲁迅先生为什么又提出“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第三样时代”是指一个走出了“一治一乱”的历史循环怪圈,从而迈向民主与自由的时代;是一个老百姓告别“想做奴隶而不得”和“暂时做稳了奴隶”而成为社会主人的时代。总之,“第三样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
    鲁迅先生认为当时的社会现实,正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而巨人们丝毫没有彻底“走出奴隶时代”的要求与愿望。现实生活中尽管人们都“不满”于现状,但无论是知识分子(国学家、文学家、道学家),还是普通百姓,所走的路却或是“复古”,或是“避难”,其实质都是在“神往”于“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面对这样的现实,面对这样的国民,鲁迅先生无法掩饰内心的绝望与悲凉。最后终于发出震天一吼——“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10.文中的谈论对象主要涉及哪几个方面?渗透着哪几种情感?
    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中国人(百姓),统治者(一种暴力),中国社会(时代)。文中至少渗透四种情感:①对封建专制和封建暴君的愤想抨击之情;②对中国苦难百姓的深切同情;③对“神往于三百年太平盛世”思想的讽刺批评之情;④对“创造谋三样时代’”鼓舞、希望之情。
    11.作者把中国百姓在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中的处境概括为哪两个时代?作出这种论断的依据是什么?
    一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一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论断依据:①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在“乱”世,连奴隶(牛马)也做不成,所以情愿做“治世”的奴隶(牛马)。②百姓渴望有人定出奴隶的规则,过“治世”正常的奴隶生活,一旦有人出来定规则,便“万姓胪欢”了。③中国历史总陷入“一治”(暂时做稳了奴隶)“一乱”(想做奴隶而不可得)的循环怪圈之中。 
    本文由日常生活小事引出谈论的话题——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然后由己推入(“中国人”),由个人经历推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深刻剖析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不过是广大人民“想做奴隶而不得”和“暂时做稳了奴隶”两种时代的循环更替,是人压迫人,人剥削人,人吃人的历史,从而给“中国固有的文明”论者以强烈的反击,起到了及时擦亮人民眼睛的战斗作用。文章末尾,作者热烈召唤“现在的青年”立即行动起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