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鲁迅《灯下漫笔》(节选)教学设计(4)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六.研讨学习
    1.文章是由什么日常小事引发出的重大问题?
    作者首先叙述了自己(以及普通老百性)所亲历的一件日常小事,如何相信国家银行而将银元换成钞票(第一段),又如何因政局不稳要将钞票转换成银元而不得(第二段),听说暗中有了行情又如何赶去兑现,即使打了折扣也在所不惜(第三段)。正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成为鲁迅思考的起点,成为他的思想探索的起点;最平凡的、最普通的,也是最深刻的。
    2.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心情起了哪些变化,由此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注意课文中的关键调,开始换钞票时的“乐意”(第一段),停止兑现时的“不甘心”(第二段)与“恐慌”(第三段)。还有一个细节也颇发人深省:第一、三、四段都写到“银元装在怀中”,感觉却大不一样,开始只觉得“沉重累坠”,几乎失去,又终于得到(尽管打了折扣用就“沉垫垫地觉得安心,喜欢”。由此得出“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3.鲁迅先生把中国历史概括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第六段,指出中国精神文明的高超,正在于使人们安于奴隶的地位,把“牛马”的命运当作“太平盛世”未“恭颂”;而封建阶级的史学家也粉饰太平,说什么“咱们向来就很好的”。真的很好吗?在第七、八、九段里,作者列举大量事实,尖锐地指出:“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人格,至多不过是奴隶……”所谓“皇恩浩荡”、“天下太平”的时候也是有的,那不过是来了一个“较强”或“聪明”或“狡猾”的“新主子”或‘听族的人物”,制定了“奴隶规则”,把百姓引上了“奴隶的轨道”罢了。第十、十一段承接上文,水到渠成地指出,“先德”所说的历史上“一治一乱”的时代,实际上是“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封建社会的实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