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你能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人胡天”一句的含义及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过了居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3、这里最能体现诗中有画的是哪一联诗句,你能画画它的图景,说说它的意境吗?(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大漠茫茫无边,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显得异常醒目。“孤烟”两字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中。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 四、送别诗歌,感受李白。《渡荆门送别》 送别,是古今诗人墨客常写的题材,如高适的《别董大》,那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呢?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李白另一首送别诗——《渡荆门送别》,这又是谁送谁呢? 那么谁能够说说李白写这一首诗的背景呢? 这首诗是诗人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出蜀至荆门时所作。 五、诵读背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反复朗读诗歌,直至背诵。 2、说一说: 学生对照注释,解词析句,理解诗歌内容。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 六、品读提升,感悟意境。 1、《渡荆门送别》写的是什么情景? 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色,含蓄地表达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2、你能想象一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画面,说出自己的感受。 (允许学生自由发挥,言之有理即可) 用游动的视角描写景物,前句形象描述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巧妙地将静止的山岭描绘出充满动感与空间感的活动画面来。后句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写荆门一带平原旷野寥廓高远的景色。这两句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3、你能说说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呢?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先以水中明月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再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诗人以移步换景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出长江的近景和远景,奇妙多姿,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当时见到景象时的欣喜和新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