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C.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规定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反映了( ) ①农村生产经营权发生变化 ②农民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农村经济注入新活力 ④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21.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有( ) ①强调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②提出判断改革开放的标准 ③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④批准上海浦东地区的开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2.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逐步扩大各类企业的自主权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巩固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23.近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体现了中西合璧特点的是( ) A.长袍马褂 B.西装 C.中山装 D.花轿 24.中国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是( ) A.四合院 B.“别墅” C.“新村” D.“公寓” 25.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 A.市场经济观念改变了传统礼节 B.民主平等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C.对西方文化不自觉地盲目崇拜 D.西方文化食蚕中国的传统文化 26.在清末民国初年,在社会上不可能出现的是( ) A.民国成立时孙中山自称“朕” B.人们穿着西装祭拜孔子 C.李小姐穿着旗袍拍了一张相片 D.在广州吃到了“中西大菜” 27.电话传入中国的时间和截至2003年中国电话用户总数居世界的位次分别是( ) A.1865年,第一 B.1882年,第三 C.1865年,第三 D.1882年,第一 28.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牌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件说的主要问题是( ) A.慈禧生活俭朴 B.中国不需要汽车 C.中国汽车依赖进口 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 29.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在我国青海玉树县发生了里氏7.1级地震。不久,全世界各地的人们已经在第一时间获知这一不幸消息,人们在第一时间获知这一不幸消息主要通过( ) ①电影 ②电视 ③报纸 ④互联网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30.衣食住行等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展现特有的精神风貌。在1925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社会生活场景是( ) A.报童在街上叫卖 B.汽车在马路上穿梭 C.人们用移动电话相互问候 D.穿着西装的男子在吃西餐 第Ⅱ卷(共40分) 二、材料分析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第34题6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