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五校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一历史试卷 (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I卷 (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填入答题卷中) 1.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 ( ) A.播种方式的变革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D.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2.古代中国农业经营的最主要方式是( ) A.集体耕作 B.简单协作 C.小农户个体经营 D.庄园经济 3.“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 ) A.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D.商品经济的发达 4.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其产品( ) A.全部销往海外 B.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 C.质量普遍不高 D.主要满足官府需要 5.下列一组瓷器是一座古墓中发现的陪葬品,据历史常识判断,这座墓葬的形成时间应不早于( ) A.魏晋 B.隋唐 C.宋代 D.清代 6.关于我国古代冶金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早期铜器主要是生产工具 ②我国较早冶炼生铁和块炼铁 ③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 ④西汉时发明了水力鼓风冶铁装置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产生于我国的(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8.草市的特征不包括( ) A.远离城镇 B.交通便利 C.政府管理 D.规划形成 9.历代封建王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最主要目的是( ) A.发展农业生产 B.保护小农经济 C.限制商人活动 D.巩固和维护封建统治 10.明清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标志是( ) A.手工业作坊大量增加 B.手工业技术水平空前提高 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产生 D.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11.鸦片战争后,传统的自然经济较早解体的地区是( ) A.黄河长江流域 B.中西部地区C.北京、西安等大城市 D.东南沿海地区 12.设想你是一位19世纪60年代投资企业家,从投资小,见效快的角度考虑,最好投资哪一领域( ) A.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业 D.军事工业 13.1882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挠,何只好作罢。此事表明( ) A.开办企业必须符合民间风俗 B.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还不成熟 C.洋务企业惧怕民族企业与之争利 D.封建束缚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14.清末考取状元,但未贪恋官场,而选择了实业救国,被誉为“状元实业家”的是( ) A.张謇 B.梁启超 C.李鸿章 D.荣德生 15.下列有关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纺织业是当时第一大产业 B.面粉业是当时第二大产业 C.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D.自然经济仍然占据绝对优势 16.学习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一课后,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讨会上发言如下,其中观点不准确的是( ) A.列强的侵略是民族企业发展的最大阻碍 B.民族企业在诞生之日就受到三座大山的压迫 C.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现代化进程和革命史上都有重要贡献 D.民族企业在近代中国的命运表明,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政治民主后,它才能健康发展 17.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新宪法的通过 D.土地改革的完成 18.“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麻城和福建南安的田野上腾空而起。”这则报道可能发生在(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期间 B.“大跃进”期间 C.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 D.杂交水稻推广后 19.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不包括( ) A.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