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同步检测题:必修二高考试题考点专题汇编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07-11年高考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7小题)
    1.(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4题)右图为1878年天津首发的中国第一套邮票中的一枚。与该邮票设计理念无关的是
    A.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B.近代西方佛手影响
    C.“师夷长技”的思想
    D.兴民权、倡新学思想
    【答案】D
    【点拨】本题考查维新变法思想,意在考查考生正确分析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解题时注意“1878年”这一关键信息,而兴民权、倡新学思想出现在维新变法时期,故D项与邮票的设计理念无关。邮票既体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要素,又是西学传入的结果,所以其他三项都能体现邮票的设计理念。
    2.(2007年高考广东单科10题)“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 )
    A.明朝 B.清朝 C.民国 D.新中国
    【答案】B
    【点拨】属于中等难度题。本题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本题限定性的判断词是“在上海最早”。 “一品香”是中国人在上海经营的第一家西菜馆,开办于19世纪60年代。材料反映了近代时期西方饮食习惯对中国的影响,地点限定在上海,依据上海被迫开放的事实可以判断B项正确。
    以诗入题,通过新材料,设计新情景,考查考生的再认、再现历史事实和材料信息提炼的能力,考查的是新增的知识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生如果对课本比较熟悉,就可以直接得出正确答案B,也可以通过提炼材料信息“西洋风味”、“ 刀叉”、“ 香槟酒”,从而判断题目讲的是洋餐,然后推断出正确答案。
    3.(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18题)据1927年出版的《中华影业年鉴》统计,1925年前后华商共投资开设175家电影公司,其中有141家在上海。这一现象说明
    A.国内政局的相对稳定 B.文化产业投资推动了上海电影业的出现
    C.观看电影成为市民的主要娱乐方式 D.上海已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汇中心
    【答案】D
    【点拨】从材料提取有效历史信息,1925年前后,华商投资175家电影公司,上海占绝大多数,电影是文化经济发展的体现,因此选D。1925年国内军阀混战,排除A,材料所涉内容是电影的发展,不是电影业的产生,排除B,没有谈到市民对电影的态度,排除C。
    4.(2009年高考广东理基63题)“又是庚申元旦节,过年过得直贯冲。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长沙市民曾有的这些习俗,最早可能出现于
    A.唐宋时期 B.明朝后期 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时期
    【答案】C
    【点拨】民国政府颁布法令,在全国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代替中国 传统历法,并增添了国庆、元旦等节日。
    5.(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17题)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
    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答案】A
    【点拨】本题从社会史的角度考查婚姻习俗的演变。注意此题为反向选择题,要注意逆向思维的运用。因为婚姻习俗的总体趋势是删繁就简,旧式婚姻强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相当繁琐。习俗的演变,城乡差异巨大,B项是正确的推断;C项正确地表达了婚姻习俗演变的历史过程;从材料中“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可以推断出D项的合理性。
    6.(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24题)中国茶和茶文化历史悠久,享誉全球。“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一杯中国茶”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彰显中国茶文化魅力的流行语。回答24—25题
    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答案】A
    【点拨】解读材料信息,抓住其要害。材料主要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快捷,故选A。
    7.(2009年广东高考11题)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答案】C
    【点拨】民国的建立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A、B、D三项分别从婚俗、服饰、打扮等方面反映了民国初年人们思想的进步,但是C项仍然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传统风气。
    8.(2009年上海高考18题)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