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剑桥国际学校2010-2011学年高一历史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人教版必修二)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第I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①农用动力发生改变 ②自耕农经济出现 ③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2008年5月,广东省南澳县海域又发现一艘明代的沉船“南海二号”。考古工作者从该船上整理出大量珍贵文物。这些文物中不可能有 A.大量白银货币 B.粉彩开光花尊 C.五彩镂空云凤纹瓶 D.精美的棉布船帆 3.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推行的经济政策是 A.限制农业,重视商业、手工业 B.农业、手工业、商业并重 C.鼓励农业、限制手工业、取消商业 D.重农抑商 4.明朝中期,苏州东城“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私营手工业发达 B.官营手工业兴盛 C.雇佣关系出现 D.家庭手工业普及 5.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土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这种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B.自耕农数量减少 C.国家赋税收入锐减 D.土地兼并加剧 6.马克思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这里的“活动场所”主要是指 A.资本 B.劳动力 C.世界市场 D.资源 7.16—18世纪,在美洲出现了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英格兰等新地名。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源是 A.美洲社会的进步 B.美洲国家的独立 C.工业革命的扩展 D.欧洲的殖民扩张 8.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在厦门,大批的美国床单、衬衣布、斜纹布发生积压,卖不出合适的价格”。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美国商品的盲目输出 B.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 C.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D.中西消费观念的差异 C.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民国政府的鼓励与推动 9.1934年,中国银行低于市场价格买走烟台张裕酒厂25万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工业化葡萄酒厂。这反映出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A.外国资本的压制 B.封建主义的束缚 C.官僚资本的侵蚀 D.股票市场的紊乱 10.称谓的变化能反映了历史的变迁。“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殊为共和之玷。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民国之初的这种变化是由于 ①西方思想的影响 ②封建制度的结束 ③五四运动的洗礼 ④民国政府的提倡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1.与人民公社体制相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改变了土地所有权 ②转变了经营方式 ③调整了分配方式 ④取消了粮食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票证是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 济体制的外在表现之一。我国票证 使用最集中的时期是20世纪 A.40—50年代 B.50——80年代 C.80—90年代 D.90年代以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