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抗日战争初期,国共两个战场的相同之处是 A.采取了相同的抗战路线 B.进行了积极的抵抗 C.组织民众抗战 D.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 2.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沦陷区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其手段包括 ①以“中日合办”的名义,将矿业、钢铁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由日本公司专营 ②对粮食实行“统制” ③抓丁拉佚,掠夺劳动力资源 ④开设满洲中央银行,滥发伪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3.“在国际法西斯侵略行动猖獗到顶峰的时刻……这 一年九月……母亲生下孩子七天后,便忍痛将她的第一个孩子寄放在……老百姓家中……马上随部队转移……。”(引自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的是最为残酷的 A.“清乡”政策 B.“治安强化”政策 C.“三光”政策 D.“融和”政策 4.日本占领我国华东和华中最大的工业城市发生在 A.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防御阶段 C.抗日战争相持阶段 D.抗日战争反攻阶段 5.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的本质区别在于 A.抗战决心的大小 B.对日本侵略的态度 C.战略战术的差异 D.领导阶级的属性 6.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连成一体,并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始于 A.“七•七”事变 B.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C.西安事变 D.苏联对日作战 7.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之间的矛盾实质上是 A.抗战派与投降派之间的矛盾 B.美英与日本争夺中国的矛盾 C.国民党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 D.爱国者与卖国汉奸的矛盾 8.抗战相持阶段,日本集中侵华大部分兵力和几乎全 部伪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是为了 A.重新占领所有的敌后失地 B.解除共产党武装 C.建立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 D.镇压中国革命 9.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集团执行两面性政策,对其表述不正确的是 A.日本开始实行诱降政策 B.国民党不断掀起反共高潮 C.正面战场消极抗战 D.国统区内统治更加黑暗 10.抗战时期,国统区民族工业进一步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A.英美等国加紧资本输出 B.国民政府的政治腐败 C.长期战争的破坏 D.官僚资本的遏制 11.百团大战前,八路军总部在战役预备命令中指出:“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动,国内困难增加……投降危险亦随之严重……。”其中,当时“国际形势的变动”主要是指 A.日本改变侵华方针,加紧诱降国民政府 B.法西斯德国在欧洲西线攻势中进展迅速 C.德意日三国结成轴心国集团 D.汪伪政权建立 12.在根据地“三三制”政权中,进步分子代表着 A.工人和贫农 B.小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开明绅士 13.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实行不同土地政策的根本 出发点是 A.不同时期的斗争策略 B.国内主要矛盾的转化 C.不同时期农民的要求 D.反对国民党斗争的需要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初开始在上海、无锡等地投资实业的民族资本家荣宗敬、荣德生兄弟,被称为“面粉大2E"与“纺织巨子”。据统计,至1936年,荣家企业年产面粉1694万袋,约占当时全国(东北地区除外)总产量的27%,拥有粉磨机347台,占全国总数的28%;荣家企业拥有纱锭57万枚,织布机5300台,均约占当时全国(东北地区除外)华商棉纺业总数的21%。 ——据《荣家企业史料》 材料二 就今日而言,建设工业,实为要图,即 以纺织一业而论,吾国人口四万万,只有纱锭二百万枚,较诸欧美各国人口与纱锭之比例,我国现有之纱锭,实不能供国民之需求;惟其如此,是以他国在吾国设厂,以遂其经济侵略之野心,而使我纺织业受重大之打击。纱布为人生必需之品,乃至仰给他人,痛心之事,无逾于此。 ——荣宗敬《振兴实业发展经济以惠民生计划》 材料三 1938年2月荣宗敬在香港病逝。有报纸载文称,荣氏兄弟“对于中国经济,已有甚大之贡献;其小则使无锡成为江苏省次于上海之工业区;大则促使内地农产资源之开发。复由其本身经验,深知教育之重要,在无锡本乡创办小学、中学,以至大学,为所办事业及社会培育人才,尤为难能可贵”。数日后该报又称:“荣宗敬兴办实业,历数十年,功效昭著,民生利赖;是次日军侵入凇沪,复能不受威胁,避地远引,志节凛然,尤堪嘉尚。” ——1938年2月11日、18日《新闻报》 回答: 荣氏兄弟投资实业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荣家企业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荣氏兄弟还有什么其他值得肯定的方面? 三、问答题 15.关于蒋介石从坚决拒绝抗日转向抗日立场上来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蒋介石转向抗日不是因为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而是由蒋介石的思想意志和所接受的文化传统影响所决定的;一种观点认为蒋介石转向抗日是因为当时的形势所迫,并不是以蒋介石的个人意志为转移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D3,C4.B5.D6.B 7.B8.C 9,A10.D 11. B 12.B 13。B 二、非选择题 14.基本出发点:发展民族经济,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抵制外国经济侵略。作用:利用中国的农产品发展棉纺织业和面粉加工业;对抵制外国经济侵略具有一定的作用;使无锡、上海的地方经济有一定发展。其他值得肯定的方面:兴办教育;民族气节。 三、问答题 15.第一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它所反映的观点片面地夸大了个人意志的作用,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第二种观点基本正确,因为蒋介石转向抗日是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不断加剧,威胁到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危及到蒋介石政权的存亡,超出了蒋介石屈服妥协的限度。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冲击,也迫使蒋介石不得不遵守抗日的诺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