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中共“七大”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的具体方案是 A.打倒日本侵略者,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B.打倒国民党,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C.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D.解放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27.中共“七大”提出党的任务是建立 A.工农民主专政国家 B.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C.社会主义国家 D.新民主主义国家 二、材料解析题 28.阅读下列材料: 1941年11月,在陕甘宁边区召开的第二届参议会第一次大会上,王维舟等共产党员宣布退出候选人。选举结果,在18名边区政府委员会中,林伯 渠、徐特立等共产党员占7人,徐特立当时声明退出,经过大会通过,由党外人士白焕文补上。这次会议上,林伯渠当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开明绅士李鼎铭当选为副主席。教育厅、建设厅、民政厅的厅长,也都吸收了进步或开明人士参加。 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内容? (2)王维舟、徐特立为什么要退出竞选? (3)“教育厅、建设厅、民政厅的厅长,也都吸收了进步或开明人士参加”有什么意义?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7年7月16日,美国国务卿发表《关于国际政策基本原则的声明》,主张以谈判解决国际问题,“切戒干涉他国内政”,“切戒在推行政策中使用武力”。9月14日,罗斯福总统向世界倡议“爱好和平国家共同孤立侵略别国权利或威胁别国自由的国家”,但该计划不实施于“处于目前状况下的西班牙和中国”。 材料二 1937美国向日本出售物资占日本全部进口物资比重的统计 ┌──┬──┬───┬───┬──┬───┬──┐ │ │ │汽车及│石油类│ │ │机器│ │名称│ 钢│ │ │生铁│废钢铁│ │ │ │ │零件 │产品 │ │ │机床│ ├──┼──┼───┼───┼──┼───┼──┤ │比重│92%│91% │60% │41%│ 59%│48%│ └──┴──┴───┴───┴──┴───┴──┘ 材料二 表声明,“绝对必须……限制东亚以外的国家在中国的经济活动”。12月,美国向中国提供了第一笔2500万美元的援助。1940年3月,汪伪政权在南京成立,美国又向重庆国民政府贷款20万美元,并谴责南京伪政权的成立,宣布继续承认蒋介石政权为中国合法政府。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为止。 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美国远东政策的特点是什么? (2)据材料三说明美国为什么向中国贷款?这反映 了什么迹象? (3)材料三中所反映的美国对日、对华政策的相对 稳定,表现了美国的何种心态? (4)在中国问题上,美国和日本之间是怎样相互利 用的?你从中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三、问答题 30.中国共产党在处理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和皖南事变的策略上有何不同?结果有何差异?分析其原因。 31.结合中国抗日战争的史实,说明国民党正面战场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主要区别和相互关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B 4.B 5.D 6.B 7.D 8.C 9.D 10.D 11.B 12.C 13.C 14.D 15.D 16.C 17.D 18.D 19.D 20.B 21.C 22.C 23.D 24.C 25.D 26.C 27.D 二、材料解析题 28.(1)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2)因为中共人数超过三分之一。(3)加强各阶层人民团结,巩固统 一战线。 29.(1)口头上反对日本侵华,实际上向日本大量出售战略物资,推行绥靖政策。(2)日本大规模侵华损害了美国在华利益,美日之间矛盾激化。表明美国对日本侵华逐渐由纵容向遏制转变。(3)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始终不愿放弃与日本妥协。<4)日本利用美国的“中立法”扩大对华侵略,美国利用日本侵华之机向日本大量出售战略物资。美国不论是向日本出售战略物资,还是向中国提供贷款,都是为了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三、问答题 30.①中山舰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采取妥协退让的政策,同意共产党员退出第一军。蒋介石提出“整理党务案”后,陈独秀等人继续退让,表示完全接受。 结果不仅削弱了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地位,而且还打击了国民党左派,为蒋介石和汪精卫叛变革命,制造反革命政变准备了条件,导致了统一战线的破裂。②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共采取坚决回击的政策,重建新四军军部,在国统区发动抗议运动,团结了爱国民主人士和中间势力,维护了统一战线和抗战局面。③大革命时期,中共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指导中国革命成熟的理论,实践经验不足,因此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经过十年的斗争锻炼,中共形成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逐步形成了一套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因此能正确地处理突发事件。 31.(1)主要区别:①抗战路线不同。前者推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后者实行动员和依靠全民族一切力量的全面抗战路线。②依靠的武装力量不同。前者是国民政府的正规军队;后者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③战场范围不同。前者在国民政府统治区域内阻击日军的进攻;后者在日军占领区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④作战规模和方式不同。前者多是大兵团进行的会战;后者基本是小规模的游击战。⑤战略地位不同。前者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的主战场;后者在战略相持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的主战场。 (2)相互联系:①两个战场相互依存,共赴国难,驱逐日寇出中国是共同的目标。②在战略防御阶段,没有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积极抵抗,就没有共产党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没有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就没有战略相持阶段的迅速到来。③在战略相持阶段,若没有正面战场的继续抵抗,就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斗争的胜利;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斗争的胜利,正面战场就不能坚持抗战到底。④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两个战场互相配合,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