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日本的侵略尚未危及蒋介石及英美的主要利益 B.蒋介石表示准备抗战 C.蒋介石仍寄希望于和平解决 D.蒋介石继续推行对内镇压政策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光辉著作《论持久战》。据此回答8~9题。 8.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目的是 ①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 ②为了迅速战胜日本帝国主义 ③指出抗战的艰苦性 ④向全国人民指出抗战的正确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9.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指出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出路是 A.开展游击战争 B.建立抗日根据地 C.国共长期合作 D.实行人民战争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侵华方针改变,对中国的抗日战争产生重大影响。据此回答10—13题。 10.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计划破产的标志是 A.淞沪会战的结束 B.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C.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 D.抗战相持阶段到来 11.抗日战争出现战略相持阶段的原因有 ①日本改变侵华方针 ②日本的侵略力量相对不足 ③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连续败退 ④人民抗日力量还比较弱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12.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侵华的重点是 A.加强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 B.推行“治安强化运动” C.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 D.进攻正面战场 13.“日满华三国应以建设东亚新秩序为共同目标而联合起来,共谋实现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为此,中国方面首先必须清除以往的狭隘观念,放弃抗日的愚蠢举动和对满洲国的成见。”日本这一主张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B.日本扶植建立伪满洲国 C,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国投敌 D.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 日本在沦陷区实行野蛮的殖民统治。据此回答14~17题。 14.日本在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 A.宣传法西斯主义 B.培养和训练汉奸 C.欺骗舆论,缓和民族矛盾 D.实现其民族同化政策 15.日本侵略者实行奴化教育的主要对象是 A.城市平民,伪政府职员 B.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 C.接受中等教育的学生 D.接受初等教育的学生 16.日本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主要是为了 A.掠夺地产矿产 B.实行粮食“统制” C.肃清抗日力量 D.增加苛捐杂税 17.抗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大肆进行经济掠夺的直接目的是 A.积累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本 B.实行中日经济提携 C,转嫁30年代经济危机 D.解决战争需要,以战养战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发动两次反共高潮。据此回答18~21题。 18.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发表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表明中共 A.认定国共合作实际上已经破裂 B.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 C.要独立自主地担负起反抗日本侵略的责任 D.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的阴谋,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以下是皖南事变发生后各方面反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国民党左派发起抗议运动 B.苏联严厉斥责蒋介石反共反人民 C.英美不同意蒋介石的做法 D.民主党派改变态度拥护共产党 20.1944年,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的战略意图是 A.迫使国民政府投降 B.援救南洋被围困的孤军 C.切断国民政府外援运输线 D.消灭南方中共抗日武装力量 21.国民党豫湘桂战役大溃败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美军援助 B.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C.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 D.日本改变侵华方针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的抗战出现了投降的危险,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投降。据此回答22~25题。 22.朱德赞扬百团大战“带有全国性的伟大战略意义”,主要是因为该战役 A.给日本华北驻屯军以沉重打击 B.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C.有利于克服投降危险,争取抗战形势好转 D.是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转折点 23.中共提出“基本的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的运动战”的方针,主要是针对 A.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围剿 B.日军在沦陷区的“治安强化运动” C.国民党不断掀起的反共高潮 D.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大“扫荡” 24.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对地主阶级是 A.既打击又依靠 B.既限制又依靠 C.既限制又联合 D.既保护又联合 25.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意义有①渡过了严重的 经济困难 ②支援了国统区的斗争 ③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④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大”,这是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会议。据此回答26—27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