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11届)4月月考历史试题 说明:1.测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2.客观题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 (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被孝文帝喻为:“如身之使手,干之总条。”的是 A.均田制 B.俸禄制 C.三长制 D.迁都洛阳 2.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有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将兵法 ④市易法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3.变法维新的呼声早在19世纪60年代初期就已经酝酿,但只有到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它才发展成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其社会因素不包括 A.“瓜分豆剖”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B.“举步维艰”的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C.“揭杆斩木”的农民运动初显端倪 D.“自强新政”的洋务运动进展缓慢 4.中世纪的欧洲,教皇确立大一统神权统治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割据.王权衰微 B.封建王权需要借助教会的支持 C.教皇实力强大 D.人们大都是教会的子民 5.造成俄、日与英、法改革和革命后不同体制差异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A.自上而下的改革道路 B.资产阶级没有登上历史舞台 C.对封建制度改造程度的不同 D.没有经过激烈的战争 6.德意志统一后,为建立和维护其欧洲霸权,俾斯麦不得不“时刻警惕他国结盟的噩梦”,其战略重点是离间德国两侧的大国,充当“欧洲这个不倒翁娃娃的重心”,但噩梦终究成真。“噩梦成真”主要是指 A.德意结盟 B.法俄结盟 C.英法结盟 D.英俄结盟 7.英法这两个昔日战场上的盟友却在巴黎和会上怒目相对,甚至已退出和会相要挟,两国的矛盾焦点是 A.远东和太平洋利益的争夺 B.国联的组织方式与控制权之争 C.海军军备及其比例之争 D.欧洲大陆军事与霸权之争 8.慕尼黑协定签订后不久,丘吉尔在英国下院演讲说:“这无疑是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这种失败不会给英国和法国带来和平或安全,恰恰相反,这将使这两个国家的处境更为软弱和更加危险。”这表明丘吉尔 ①斥责张伯伦的绥靖政策 ②主张制止法西斯侵略 ③反对把战争祸水东引 ④认为绥靖政策是在怂恿侵略 A.①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④ 9.有关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的看法很多,下列哪一点看法缺乏足够的依据 A.敌对阵营的力量处于明显的优势 B.美国作为强大的经济实体一直站在德国的对立面 C.战争开始时候的军事战略决策是错误的 D.德国没有征服世界的强大的海上力量作保障 10.巴以冲突中最重要的分歧是 A.与美国关系问题 B.耶路撒冷问题 C.犹太人定居点问题 D.宗教冲突问题 11.印巴矛盾中的核心是 A.克什米尔问题 B.与英国关系问题 C.美苏在这里的争夺 D.与孟加拉国的关系问题 12.科学家既有利用智慧造福人类的壮举,又有对人类利用科技含量高的武器毁灭人类的种种担忧,下列哪项活动更能代表着这种心声 A.《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B.1967年10月华盛顿20万人大游行 C.罗素发表《人类的危机》演说 D.1985年《国际和平年宣言》的发表 13.对20世纪60—80年代美苏关系的概括,较为全面的是 A.苏联加强对外扩张,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B.美苏对峙,互有攻守,双方争夺世界霸权 C.美国采取强硬政策反击苏联的全球扩张 D.美苏争夺全球战略优势,军备竞争不断升级 14.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比较,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A.美苏两国划分了势力范围 B.苏联的参加 C.反对法西斯,关注民主政治 D.大国之间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对比平衡 15.1990年8月美国实施“沙漠盾牌”计划,以联合国的名义组成了一支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美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援助科威特 B. 执行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C. 与苏联争夺该地区的利益 D. 维护其在海湾地区的利益 16.美在朝鲜和越南进行的战争都是 ①利用当地分裂局面插手 ②打着联合国旗号实行侵略 ③提供援助并派兵直接参战 ④借机对中国进行武力威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