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物理 > 学习方法 >

怎样上好物理现象课

http://www.newdu.com 2018-11-15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物理现象十分广泛,如声现象、热现象、光的反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全反射现象、惯性现象、静电感应现象、磁现象、电磁感应现象等等.面对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学生们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觉得一个个物理现象是一个个的谜,总想把它解开.物理学家正是从这些物理现象入手,去研究、探索这些物理现象的本质,逐步建立物理概念,发现物理规律去解释这些物理现象.因此,物理现象的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搞好物理现象的教学呢?为此我们教研组进行了专题分析与研究,总结出了物理现象课教学的一般规律.具体介绍如下:
    一、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物理现象多种多样,有简单的,有复杂的,教学中针对不同的物理现象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自学法
    有些物理现象比较简单,学生通过自学是可以掌握的,教师设计几个有关该物理现象的思考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讨论思考题,得出结论,从而达到认识和理解该物理现象的目的.
    例如在“噪声”的教学中,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思考题:
    (1)噪声的来源有哪些?
    (2)噪声的等级是怎样划分的?零分贝的含义是什么?
    (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哪些?
    学生通过认真的自学,一般都能正确回答这些问题.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对“噪声”现象有了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这样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演示实验法
    有些物理现象,先用生动具体的实验直观演示,让学生观察该物理现象,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然后要求学生通过自学看书来解释这个物理现象;最后由教师总结现象,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例如在“惯性、惯性现象”的教学中,先把课本(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物理第一册,人教社版)P105图9.2所示的实验演示给学生看,学生观察到:被打飞的棋子飞出去后,上面的棋子仍然留在原处,接着提问:上面的棋子为什么不和被打飞的棋子一起飞出去呢?这是学生急切想知道的问题.通过看书和分析,大多数学生都知道了这是因为上面的棋子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仍然留在原处.再将课本P105图9?3所示的实验演示给学生看,学生观察到:静止的小车被突然用力一拉,小车上竖放的木块倒向后方;运动的小车突然停止时,小车上竖放的木块倒向前方.教师提问:木块为什么会倒?为什么两种情况下木块倒下的方向不同?这也是学生迫切想知道的问题.通过看书和分析,大多数学生都明白了:当用力突然拉动静止的小车时,由于木块和车面间有摩擦,木块底部立即随小车运动;但木块具有惯性,其上部仍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仍然静止,所以木块倒向后方.当运动的小车突然停止时,由于木块和车面间有摩擦,木块底部立即随小车停止运动;但木块的上部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仍然继续前进,故木块倒向前方.最后由教师总结:静止的物体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有惯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再让学生根据亲身体会,谈一谈惯性现象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这样一来,学生对惯性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就较深刻了.
    3.探索实验法
    有些物理现象,教师设计一些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探索研究物理现象,观察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理解物理现象的意义.
    例如在“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实验小组,每组有如下器材:一个检流计、一个线圈、一个条形磁铁、一个马蹄形磁铁、一个直铁棒、导线若干,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实验电路图去研究、探索电磁感应现象.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大多数学生都能将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情况和条形磁体穿过闭合线圈的情况统一起来,认识到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是:回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学生通过自己研究和观察物理现象,理解得深,掌握得牢.这样做,不仅使学生获取了物理知识,而且使学生掌握了获取物理知识的方法.
    4.讲述、讨论法
    有些物理现象,学生认识和理解它十分困难,此时,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演示实验,详细完整地进行理论分析,积极组织学生讨论,可使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些物理现象.
    例如“静电感应现象”的教学.
    第一步,要做好演示实验.如图1所示,将A、B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用绝缘支架固定,且相互接触,然后将带电体C靠近A但不接触.学生发现,A、B导体下面的金属箔都张开了,这说明A、A导体均带了电,这种现象就叫静电感应现象.
    第二步,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理论分析:由电场知识可知,带电体C周围的空间存在电场,导体A、B处在电场中.导体A、B中有自由电子,它们在电场中要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发生移动.开始时A端电势比B端高,故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要向A端移动,即A端有多余的负电荷,则B端有多余的正电荷.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A、B两端电势相等,内部场强为零,自由电子不再向A端移动.
    第三步,设计讨论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加深对静电感应现象的理解.针对上面的实验可设计如下的讨论题:
    (1)将导体B接地会出现什么情况?将A接地呢?
    (2)用手摸一下B会出现什么情况?摸一下A呢?
    (3)将A、B分开会出现什么情况?
    (4)A、B不分开,将C拿开,会出现什么情况?
    (5)将A、B分开,再拿走C,会出现什么情况?
    引导学生对上述问题分析、讨论,有利于理解静电感应现象.
    第四步,由教师归纳总结静电感应现象产生的条件、本质及其物理意义.
    第五步,指导学生运用静电现象去分析、解释有关的物理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对比较抽象的物理现象,从实验和理论上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与研究,便于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些物理现象.
    以上四种方法是针对不同的物理现象,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的特点,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方法.
    二、物理现象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物理现象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意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
    各种物理现象都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了解和认识各种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有些物理现象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更应引起注意.
    如蒸发现象是在常温下进行的,如果温度升高到一定的程度,达到沸点,液体就沸腾了,变成了沸腾现象.
    2.抓住物理现象的本质
    物理现象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物理现象和过程之间存在着各种联系,在这种联系中,有的是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有的是非本质的偶然的联系;也有的实际上是完全无关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形形色色的联系中,排除各种非本质的联系,把现象的本质显露出来,透过表面现象,抓住它的本质.
    如,烧开水的水壶冒出的“白气”,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有人认为这是汽化现象,其实是错误的.这个现象的本质是:沸水的蒸气和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空气液化成小水滴,形成雾状物,人眼看来就是“白气”.
    又如,磁现象的电本质:磁铁的磁场和电流的磁场一样,都是由运动电荷产生的.
    3.理解物理现象的意义
    各种物理现象都有各自的物理意义.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各种物理现象所揭示的物理问题,弄清其物理意义.
    如,失重现象和超重现象,并不是物体的重力发生了变化,而是因为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使物体间的作用力发生了变化,从而产生超重和失重的物理现象.
    4.注意物理现象间的联系与区别
    有些物理现象之间存在着相互的联系,同时又有区别.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这些物理现象间的联系与区别.
    如:蒸发和沸腾这两种现象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而沸腾只能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蒸发只能在液面上发生汽化,而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汽化;蒸发过程缓慢,而沸腾过程剧烈.
    5.注重物理现象的应用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各种物理现象来解释我们生活和生产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如惯性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投出去的篮球能继续飞行;射出的子弹能继续飞行;各种交通工具高速运动时,遇到紧急情况,不易停下来,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等.
    又如,各种热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夏天扇扇子感到凉爽;冬天要穿棉衣;夏天要穿衬衣等等.
    只有运用物理规律去解释各种物理现象,才能加深对物理现象的理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