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六中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 历史试卷【人民版选修(Ⅰ)】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贵族专权的威胁主要来自于 ①平民 ②奴隶 ③工商奴隶主 ④ 外部城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依据财产等级制度的划分,下列哪个阶层获得的利益最多 A.贵族 B. 平民 C.奴隶 D.工商业奴隶主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的是 A.恢复北方农民生产 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北魏的统治 4.北魏农业生产日益活跃的主要原因是 A.均田制 B.吏治的改善 C.赋税的调整 D.迁都洛阳 5.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 A.均输法 B.募役法 C.青苗法 D.市易法 6.“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均以失败告终,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触动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而遭到强烈的反对 B.用人不当,危害百姓 C.支持变法的皇帝过世,他们失去了支持 D.保守派当政,坚决反对新法 7.尼德兰宗教改革的旗帜是 A.路德教 B.卡尔文教 C.英国国教 D.天主教 8.亨利八世宗教改革本质上主要体现了 A.资产阶级和王权的矛盾 B.新贵族与旧贵族的矛盾 C.王权与教权的矛盾 D.资产阶级与天主教会的矛盾 9.欧洲宗教改革的主张或措施中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提供借鉴的是 A.剥夺天主教会的财产 B.卡尔文主张建立民主,共和的教会组织 C.卡尔文主张勤勉敬业和积极进取 D.因信称义 10.明治维新前,日本倒幕派的主力是 A.新兴地主 B.中下级武士 C.高利贷商人 D .西南各藩藩主 11.明治政府改革封建等级制度,改革之后的”平民”包括 ①农民 ②武士 ③商人 ④僧侣 ⑤神官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2.之所以说戊戌变法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主要原因是 A.变法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变法采用改良的办法 C.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D.表现了勇于献身的精神 13.对戊戌变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C.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政的可能性 D.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秩序 14.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15.下列词句①休养生息 ②杯酒释兵权 ③犯颜直谏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⑤“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可以作为萧何、魏征、赵普、范仲淹、王安石等五位中国古代宰相小传的关键词句.对应的排序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①③②④⑤ D.③①④②⑤ 二、材料问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4分,总70分) 1.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梭伦 材料二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三 (康有为说)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 材料四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 ——《梦蕉亭杂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商鞅、康有为为什么能取得最高统治者支持?(2分) (3)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性质分别是什么?(2分)两场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 (4)据材料一、四分别指出两场改革一成一败的主要原因。(2分)从中你得出什么启示?(2分) 2.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朕(孝文帝)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运通四方。 ——《魏书•成淹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