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五条誓文》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四.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1868年日本天皇颁布《五条誓文》 材料二“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然则守旧开放之效,已断可睹矣。以皇上之明,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所述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4分) (3)改革必然会触动旧制度和一些特权者的既得利益,使改革充满阻力。上述两个改革都遇到这个难题。请运用你所学知识谈谈中日两国改革者在改革前是如何处理这个难题的?(4分) (4)依据材料三,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不得摘抄原文)(2分)依据所学知识回答,日本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分) 福建省厦门六中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1-5 CDDAD 6-10 ABCBB 11-15 CCDDC 二、材料问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总70分) 1.(1)出发点: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维护奴隶制统治;振兴雅典城邦。(2分) (2)商鞅:阐述法家理论;列举历朝兴亡史实。康有为:以西方、日本变法取得成功为例证。(2分) (3)性质:梭伦改革是奴隶主阶级的改革运动;商鞅变法是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2分) 作用: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商鞅变法推动了封建制的确立。(4分) (4)梭伦:中庸,缓和矛盾,取得广泛的支持;(1分)康有为:过于激进,激化矛盾。(1分) 启示:注意改革的策略(渐进性、不急于求成等,意思相近者酌情给分)。(2分) 2.(1)赞成派:材料一、三;反对派:材料二、四(2分)。举措:颁行均田制、学习汉典章制度、革除旧俗说汉话、改汉姓、与汉族人通婚等。(4分) (2)观点:北魏政权的灭亡缘于“汉化”政策(2分)。 评价:(以下两种观点任选其一)观点一:该观点正确(1分)。北魏推行“汉化”政策放弃了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失去统治的根基,盲目照搬汉族的做法使鲜卑族无法适应新的的生活环境,招致人民的反抗,政权灭亡(1分)。 观点二:该观点错误(1分)。该观点全盘否定了北魏“汉化”举措的积极作用,北魏政权的败亡与“汉化”措施无关,“汉化”政策有利于北魏交通的改善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或:风气的改进、社会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或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洛阳城(或中原地区)的开发,有利于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等等(1分)。 (3)民族间的服饰相互影响(民族融合)(2分)。孝文帝改革使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或“中华民族的人融合”),为国家重新走向国家统一(或“为隋唐大一统”)奠定了基础。(2分)(融合和国家统一两方面赋分) 3.(1)北宋中期出现了积贫积弱的历史现象;(2分)根源: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而导致的。(2分) (2)改革科举考试,专考经义和时务策;实行将兵法,提高军队战斗力;实行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4分) (3)募役法 方田均税法。(2分)实行募役法是为了减轻农民劳役负担,不误农时。实行方田均税法是为了减轻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2分) (4)王安石的理财之道旨在削弱大地主、大官僚的特权,企图削弱他们的经济实力来富国。司马光是在不危及地主官僚利益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2分) 4.(1)主张“因信称义”,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获得上帝的拯救;反对“赎罪券”得救。(3分) (2)主张“先定论”;获得成功的人是因为蒙上帝的恩赐。(3分) (3)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6分) (4)宗教改革后,天主教与新教各教派之间进行了长期的争论和战争。信仰问题不能靠武力解决,世界和平需要宗教宽容。(2分) 5.(1)材料一:明治维新;材料二:戊戌变法。(2分) (2)内在联系: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1分)为挽救民族危亡,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戊戌变法。(1分)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为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提供了借鉴。(2分) (3)措施:日本明治维新前,通过武装倒幕,推翻了幕府统治。(2分)中国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借用孔子权威进行舆论宣传;与封建顽固势力论战,扩大了维新思想的影响。(2分) (4)含义: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为主要表现之一的社会转换过程。(2分摘抄材料不给分) 特点:国家的扶植与保护。(2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