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北京五中2009/2010学年度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练习题(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24、中国古代生产和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也十分频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耕作技术大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耦犁、一牛挽犁的发展过程
    B.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
    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
    D.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
    25、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26.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华侵略的首要目标是
    A.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B.掠夺资源和劳动力
    C.扩大资本输出 D.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商品输出
    27、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
    B.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C.其绝对平均主义思想违背了社会发展方向
    D.它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28、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条件不包括
    A.鸦片战争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外国在中国开办企业的刺激
    C.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诱导 D.沿海地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9、在江苏吴县,太平天国 “监军(官名)提各乡卒长(官名)给田凭,每亩钱360文,领凭后租田概作自产,农民窃喜,陆续完纳。”这反映出太平天国在其占领区
    A.没有能够触动旧的农民土地所有制 B.实现了土地和产品的平均分配
    C.一定程度上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D.领导农民进行反封建的抗税斗争
    30、.美国公使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种说法依据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1、“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32、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被称为是美国的“仿制品”,这是因为这一政权
    A.实行民主共和制 B.在美国支持下建立
    C.实行责任内阁制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33、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政治最大的影响在于
    A.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 B.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政府 D.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
    34、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经历了短暂的春天,但工业发展基础仍然存在严重问题。以下各项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轻工业发展快于重工业发展 B.外国资本比例高于民族资本比例
    D.自然经济的比重大于商品经济 D.内地工业发展速度高于沿海地区
    35、新文化运动
    ①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②使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③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作用 ④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
    36、“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以久安长治;民为主,而法制多纷更,心志难转移。究其极,不无流弊。惟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
    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A.魏源 B.王韬 C.宋教仁 D.胡适
    37、新三民主义最能体现时代潮流的是
    A.倡导科学、民主 B.增加了明显的反帝内容
    C.以社会主义为最终目标 D.倡导民权的普遍性
    38、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提出“工农武装割据”学说,为中国革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其主要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已经成熟 B.正确分析了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特点
    C.是当时全国革命形势发展的结果 D.当时有一支强大的红军存在及党的领导
    39.“上海的炮声应该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B.辛亥革命推翻朝廷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