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习题及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麦迪逊和荀子观点的共同之处的理解。根据材料二、三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直接归纳为:都认为人性有追求个人私利的一面;主张通过法律对人性加以约束、引导。。
    答案:同:都认为人性有追求个人私利的一面;主张通过法律对人性加以约束、引导。(2分)
    (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人性的看法和治理国家、规范社会的见解。(6分)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人性的看法和治理国家、规范社会的见解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应该主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分析:认识:人性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追求私利(自私)一面;见解:通过教化宏扬善良、人道,使人向善;通过法制去恶从善,保护公众利益。(认识、主张只从一方面作答最多)
    答案:认识:人性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追求私利(自私)一面;……(2分)
    见解:通过教化宏扬善良、人道,使人向善;……(2分)通过法制去恶从善,保护公众利益。……(2分)
    (认识、主张只从一方面作答最多3分)
    三.道家和法家
    (深圳市高中2011届第三次测试)20.老子和孔子的主张有一些相似之处,这主要是
    A.用政治变革代替军事战争 B.用古代的治国方法或模式解决现实的问题
    C.承认矛盾的存在但力求回避矛盾 D.在教育思想上都承认私学的重要意义
    解析:B本题考查老子和孔子思想的相同点。面对当时的社会大变革,老子强调回到小国寡民,孔子强调维护周礼,为政以德,这都是用古代的治国方法或模式解决现实的问题。在这两人的思想中体现不出A;C是老子的思想;D是孔子的思想。答案为B。
    (北京市东城区2011届检测)3.“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学说 B.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C.墨子的“兼爱”思想 D.庄子的“齐物”观点
    解析:B。此题考查的是对百家争鸣思想解放潮流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世异则事异”和所学史实体现的是一种变革思想属于法家。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安徽合肥市2011届质检)1.最近,有一网民提出构建皖北交通大网络的设想,以加快安徽崛起步伐。该设想把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的故里连接起来。下列言论不属于这四人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B.A是孔子的思想,B是荀子的君舟民水思想,C是孟子的思想,D为老子的思想。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11届联考)5.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载:“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文中的他们是指
    A.儒家学派B.道家学派C.法家学派D.墨家学派
    【解析】本题稍难,从材料中这一学派主张用军事手段废除奴隶制度、世卿世禄制;把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歧视商人和读书等,联系所学,这一学派应该是法家学派,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重农抑商等,本题选C项。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2011届月考)6.某思想家曾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又说:“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
    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
    【解析】“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又说:“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大意是:抛弃圣明和智慧,对人民有百利而无一害;抛弃仁义道德,人民自然的感情才能回归;抛弃技巧机关和物质利益,盗贼才能绝迹,使得百姓回到结绳记事这种原始的怡然的生活状态,人民满足于自己食物的香甜,满足于自己服装的美丽,满足于自己居所的安适,满足于自己民风民俗的快乐。反映了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本题选C项。
    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一.从“无为”到“有为”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11届联考)3.《汉书•武帝本纪》记载:元封元年春,武帝登临嵩山,随从的吏卒们都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所以“山呼”万岁后来就成为臣子朝见皇帝的定仪。“山呼”万岁实质是宣扬
    A.天赋人权 B.皇权至上 C.君权神授 D.天人合一
    【解析】根据材料,汉武帝登临嵩山,随从的吏卒们都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明显是臣下装神弄鬼,造假讨好皇帝。山鸣谷应,天子万年,形象化地演绎了专制君主无限膨胀的自我尊崇心态。实质是宣扬君权神授。
    (北京市东城区2011届检测)4.董仲舒“一生最大的努力,是将先秦的各种不同学派糅合成一个相当庞大的学术系统,所有的先秦学术在他手上成为一个综合体。”材料中的“不同学派”包括( )
    ①儒家 ②法家 ③道家 ④兵家 ⑤阴阳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解析:D。此题考查的是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来源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儒家是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思想而成。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浙江省新高考研究联盟2011届联考)6、“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
    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解析:D 本题可以用排除法。A是思想文化专制,B是君权神授,C不是董仲舒主张,故选D。
    (辽宁省沈阳市四校协作体2011届测试)23.冯天瑜所著的《中华文化史》对董仲舒学说的评价有这样一段描述,“……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以下哪一学说对上述的影响最大 ( )
    A.“大一统”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三纲五常”D.“天人感应”
    解析:C。此题考查的是对汉朝董仲舒新儒家思想的发展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A和B项有利于思想控制和政治统一故应该排除;D项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应该排除;“三纲五常”有利于维护封建的等级关系,让人民安于现状,逆来顺受,不利于人民反抗斗争的涌现符合要求。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山东省高密市2011届质检)18.汉武帝统治时期,儒学大师董仲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一思想主张提出的根本目的是
    A.否定先秦时的思想文化成就 B.扼制各种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C.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 D.进一步提升儒学的政治地位
    解析:C。本题考察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提取材料信息:是说古代选官,凡是没有学习诗书礼易乐春秋(六艺)孔子儒家思想的人,要断绝其升迁的道路,不要使他和别人一起中选。实际就是建议以儒家思想作为选官的前提,目的自然是推崇儒家思想。体现了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思想。
    三.儒学成为正统
    (深圳市高中2011届第三次测试)21.汉代儒学教育得以推行的主要原因是
    A.是汉朝政权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 B.是当时科举制推行结果
    C.是培养封建主义官僚集团的需要 D.是当时人才观念的影响
    解析:A本题考查汉代儒学的发展情况。注意是“主要原因”。西汉武帝时期出现了“大一统”的趋势,董仲舒顺应了这一形势,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巩固中央集权,从而使儒学得到国家的扶植。答案为A。
    第3课 宋明理学
    一.三教合一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11届联考)9.右图画面中,释迦牟尼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三人正在辩经论道。假如此图出现在两宋时期,反映了思想界新现象是
    A.辩论儒、释、道谁先发现世界的本源
    B.儒、释、道三教合一形成新儒学—理学
    C.儒、释、道三家主张各异、冲突激烈
    D.佛教取代儒学成为中国统治思想的主流
    【解析】本题A项说法材料中不能得到反映,并未说明“三人“正在辩论世界本源问题;D项说法错误,自西汉汉武帝开始,儒学一直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联系材料“两宋时期”可以联系到,教材相关知识点,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他们又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画面反映了当时思想界儒、释、道三教合一形成新儒学—理学,本题选B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