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历史必修三好题收集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广东佛山市2011届检测)18.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解析:D。此题考查的是对孙中山高举的民族精神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为四万万人效忠”和所学史实说明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的孙中山先生强调的“忠”并不是对君王的愚忠,而是号召中国民众要忠于祖国,爱我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强调的是要实现民族独立、民族自强的民族意识。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广东汕头市2011届监测)17.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保皇派之类的思想争论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近代史,这些争论所涉及的共同话题可能是 A.政治的民主化 B.救亡图存 C.经济的工业化 D.思想的自由化 【解析】根据所学,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主要是要不要借鉴外国的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主要是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等;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基本上是围绕着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朝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等问题进行。本题四个选项共同的的话题只能是B项救亡图存。 (河南省郑州市2011届预测)13.土地兼并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它不仅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而且严重激化了统治危机,因此历代政权都采取了抑制兼并的措施。下列各项措施与此不相符的是 A.北魏实行“均田制” B.明朝的“鱼鳞图册” C.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D.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平均地权” 【解析】A项北魏均田制,即把国家掌握的土地按规定分配给人们,有利于缓解土地兼并、加强对人们的控制、促进农业经济发展。B项“鱼鳞图册”是为征派赋役和保护封建土地所有权而编制的土地登记簿册,明朱元璋时期,发现因土地隐匿给国家税收造成损失的严重问题后,开始编造完整、紧密的鱼鳞图册,在相当程度上摸清了地权、清理了隐匿,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C项太平天国运动中,为了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它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这一主张并没有涉及抑制兼并,本题选D项。 (辽宁省铁岭六校2011届第二次联考)21.民国17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生前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南京国民政府将植树节从清明改为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改革开放后,共和国也以此日为植树节。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的是( ) A.民本主义思想 B.民族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 解析:D。此题考查的是对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体现了为子孙后代造福的经济思想故应该是指民生主义。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辽宁省铁岭六校2011届第二次联考)17.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员宣传三民主义的突出重点和弱点分别是( ) 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B.民权主义,民族主义 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 D.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解析:A。此题考查的是对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赶走北京皇帝”说明宣传的重点是民族革命要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我们都要当官”说明对政治革命的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本质并不清楚。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浙江省新高考研究联盟2011届联考)9、以下对三民主义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民族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②民权主义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③民生主义是要变地主土地所有为农民土地所有;④三民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B 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纲领,是要变地主土地所有为资产阶级土地所有,故③说法不正确。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辽宁沈阳市市重点联合体期考)22.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有 ①实现国共合作 ②领导北伐战争 ③提出“新三民主义” ④确定“三大政策” 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 解析:C。此题考查的是对孙中山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相关史实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指导的辛亥革命故应该排除⑤;北伐战争是在1926年7月,而孙中山先生在1925年3月12日已经去世不可能领导北伐战争故应排除②。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福建省六校2011届联考)29.(12分)某研究小组举办一个有关中国近代学校教育变迁图文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同文馆(下图1)于同治元年(1861年)成立。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同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 图1 同文馆 图2 京师大学堂 图3 执信中学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同文馆是近代中国哪一个政治派别创办的?(1分)材料体现当时同文馆的处境困难,分析出现这种处境的社会背景。(2分)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洋务运动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的理解。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问经分析应该是洋务派。第二问可以结合政治因素:中国近代的顽固势力;思想文化因素:封建礼教与教育制度的束缚;对外政策:中国长期闭关自守不易接受新事物。 答案:洋务派。(1分)背景:顽固守旧势力的抵制;封建纲常礼教与教育制度的束缚;中国长期闭关自守不易接受新事物。(答出2点即可,共2分) 材料二 京师大学堂(上图2)筹办于戊戌新政时期,是我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京师大学堂章程》中规定:“中国圣经垂训以伦常道德为先……所有学堂人等……有明倡异说干犯国宪及与名教纲常孟相违背者查有实据轻者斥退重者究办。” (2)资产阶级维新派通过创办大学堂宣传怎样的思想?(2分)由大学堂的章程和所学知识分析他们这一目的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2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