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背景及内容 从苏联方面来看,全球争霸所造成的国内经济衰退使苏联实力大大落后于美国。面对严峻现实,1985年3月上台的戈尔巴乔夫提出全球缓和战略的“新思维”。强调在核对抗时代,“人类生存高于一切”,核战争“不会有胜利者。”“和平共处在今后,特别是在核时代,已经成为全人类生存的条件”,“不把任何一个国家和任何一国人民当作敌人来对待。”他提出美苏两大体系只能和平竞赛、和平竞争。这一方面是借此减轻由于过度扩张带来的重负,同时也希望以温和的行动赢得美国的支持。 3,美苏缓和的表现 在这种思想主导下,苏联的对外策略和措施发生了转变,即为放弃争夺、裁减军备、全面收缩、改善关系、放松控制。 二、冷战的结束 1,美国布什政府对苏政策 1985年苏联开始了改革进程,在经济改革中遇到了近70年旧体制形成的巨大阻力,改革停滞不前。戈尔巴乔夫认为其根本原因是旧政治体制的阻碍,于是仓促转向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民主化”和“公开性”原则。1990年苏共二十八大正式确认“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是党的理想,实行多党制和议会民主,建立总统制。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最终抛弃了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导致人民生活水平降低,国家经济衰败。而政治上的“多元化”和多党制则更削弱了共产党的地位,败坏了共产党的威信,最终导致社会动荡、政治失控和民族分离运动的加剧。 对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美国表示支持。从1989年12月至1991年7月美苏先后进行了5次高级领导人会晤,协调双边关系。而在经济上,美国则利用提供经济援助的许诺,向戈尔巴乔夫施压,以左右苏联改革进程。布什政府明确告诉苏联,只有实行根本变革才有可能得到美国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援助。戈尔巴乔夫希望用苏联“朝着民主方向前进”、“实现市场经济”等作为条件,来换取1 500亿美元的援助,但如此廉价的拍卖并未得到西方的响应。 2,东欧剧变 对于东欧各国,戈尔巴乔夫的态度是“每个国家的人民都有选择适合本国社会制度的主权,对他国人民这种主权的尊重是欧洲正常化过程最重要的先决条件。”苏联对东欧的“松绑”和美国长久以来对东欧推行的“和平演变”策略,终于导致1989年的剧变,各国共产党纷纷下台。特别是民主德国发生了更加剧烈的变化。1989年,民主德国开始有大批居民出走,搅乱了民心,影响了政局的稳定。11月,民主德国政府宣布允许公民自由进出国境,开放东、西柏林边界,并拆毁柏林墙。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并入联邦德国。德国在分裂45年之后实现了统一。德国曾是美苏争夺的主要对象和斗争场所。因此,德国的统一是冷战结束的重要标志之一。 3,苏联解体 在苏联国内,1989年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先后宣布脱离苏联独立,从而揭开了苏联解体的序幕。1991年3月,苏联就联盟问题举行全民公决,8月公布的新联盟条约草案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改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8月19日,以亚纳耶夫为首的少数苏共领导人发动政变,软禁了戈尔巴乔夫,但很快失败。“八一九”事变后,戈尔巴乔夫虽重新掌权,但影响力大大下降。8月24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要求中央委员会自行解散。至12月,大多数加盟共和国都宣布独立。11个共和国领导人排除戈尔巴乔夫,在阿拉木图会晤,签署《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苏联至此完全解体。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在告苏联公民书中宣布:“鉴于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之后的情况,我终止自己以苏联总统身份进行的活动。……”他同时辞去武装部队总司令职务,并将核按钮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当晚19时38分,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几十年的苏联国旗徐徐降下,升起俄罗斯的三色旗。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复存在。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会议,代表们举手通过了一项宣言,宣布苏联终止存在。战后持续了40余年的两极对峙格局,以苏联一极的自行坍塌而告崩溃。 美国自战后以来在军火上花掉数百万亿美元都没有搞垮苏联,却不用一枪一弹、一兵一卒,仅以数十亿美元的许诺就赢得了在美苏较量中的胜利。 三、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 关于冷战对世界局势、地区和平的影响应客观分析,美苏的激烈对抗造成极大的消极影响,对世界和平带来巨大威胁,对局部地区的局势更造成动荡不安,错综复杂,甚至是战争灾难。但对峙过程中的缓和态势也有其积极影响,由于美苏两国对于国际事务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因此,两国在危险的战争边缘选择妥协,就为稳定世界局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两国之间通过谈判、协议、裁减军备的方法表现出的缓和,也成为当今国际关系中可以借鉴的缓和、解决矛盾冲突的有效途径。 美苏对抗给人类生存环境和自身的经济正常发展都造成重大影响。 两极格局解体后遗留了很多问题和潜在危机。冷战思维依然影响国际社会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比如“视对方为本国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威胁,是最大和最危险的敌人” ,“认为己方之所得恰是对方之所失” ,“制造安全困境,迷信核武器和核威慑”,等等。而且,美国长期的意识形态宣传──把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描绘成专制主义、没有人性、侵略扩张的邪恶势力,使西方社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共产主义是邪恶之源。这些看法很难从人们的固有意识中清除,故而使社会主义国家不能获得真正良好的、稳定的国际环境;而原被美苏矛盾掩盖的各种矛盾也随着滋长,如民族矛盾、地区冲突等,更成为威胁和平的潜在因素;随着苏联一极的崩塌,美国成为目前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因而它表现出在国际事务中的指手画脚和恃强凌弱,这些都会对国际局势形成负面影响的因素,成为引发战争的潜在威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