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预习内容 1.人民教育的奠基 从“时代背景”、 “具体措施”和“影响”三方面掌握新中国17年教育概况 2. 、动乱中的教育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曲折出现的原因 (2)表现 (3)教育遭到的破坏以及不良影响 3.“教育的复兴” 阅读课文找到文革以来,党中央和人民政府为复兴教育采取的措施并分析新时期教育向前发展的原因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写下来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教育兴起和“文革”中“教育革命”的史实以及新时期教育发展的伟大成就。 2.认识新中国确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和“文化大革命”给教育带来的巨大破坏。 3.联系现实分析“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及方针;“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及伟大意义;新时期“依法治教”;新时期教育发展成就。 难点: 科教兴国与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二、学习过程 第一目 人民教育的奠基 出示知识结构表格。从“知道时代背景”、 “了解具体措施”和“认识影响”掌握。教师简要概括奠基时期的时代背景,师生共同了解该时期重要的教育方针和具体措施及其影响。 时代背景 具体措施 影响 新中国成立 ①接管改造旧教育,创建社会主义新教育。 教育事业回到人民的手中。 ②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确定了教育发展的方向。 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③制定新中国的教育方针。 确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④发展全日制学校,建立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 扫除文盲,培养人才。 1949——1965年 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第二目 动乱中的教育 阅读教材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教育的践踏的内容,通过对话认识“教育革命”时期广大青年学生失去受教育的权利,失去青春,失去幸福权利的多桀命运。 设问:这种曲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进而根据课文整理本目的要点: 1、这种曲折出现的原因:“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文化大革命”的开始。 2、表现:学校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1966年废止高考制度;70年代招收不需要文化课考试的“工农兵学员”。 3、教育遭到的破坏以及不良影响:整个民族文化素质下降;中国教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 探究一: 出示中日教育和经济的关系表格和文字材料。: 材料1 据统计,十年间中国至少少培养了200万中专毕业生和100万大学毕业生。据估算,十年中的中国国民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 材料2 二战后,日本教育开始实行9年免费义务教育制度。 1957年获理工农医专业博士学位的占博士总数的88%。 1965-1970年培养出19万工科中级技术人员。 ——刘天纯《日本改革史纲》 材料3 二战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单位:亿美元) 年份 1952 1963 1970 1976 产值 173 682 1969 5544 ——《国外经济统计资料(1949-1976)》 设问:阅读中日比较材料,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师生对话,使学生从历史的悲剧中认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道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