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性质、目的和主要内容。 (2)理解主要思想家具有代表性的主张。 (3)学会评价启蒙运动的影响。 2.能力目标 (1)在阅读启蒙思想家的言论资料时,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料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 (2)通过比较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异同,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比较能力。 (3)通过对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与重大影响的探究,使学生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理论、追求真理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启蒙思想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精华积淀之所在,更是近代资产阶级为之奋斗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仅属于其个人和那个时代,更属于世界、属于全人类。所以,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 1. 培养人文意识,强化法治观念。 2. 关注社会进步,培养坚强的意志,树立科学精神,敢于怀疑,勇于创新,不断追求真理。 3. 领悟先进思想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积极汲取启蒙思想精华,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借鉴。 (四)教学方法分析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把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引入课堂。创设情景、发现问题→探究式地解决问题→拓展问题。 二、课堂教学 (一)新课导入——发现问题 1.从身边事导入:班委、村委主任、人大代表是怎样产生的? 2.从所学过的世界思想史发展进程导入: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思想理论的指导。 3.从目前世界上采用三权分立学说构建国家职权部门的国家导入:如美国。 (二)新课——探究式地解决问题 1. 解决启蒙运动出现的原因问题——为什么 教学方法:回忆文艺复兴产生的原因,得出具有共性的规律,然后归纳启蒙运动出现的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封建制度仍然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 原因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人们的思想获得相当的解放 文艺复兴的影响 启蒙思想家个人素养的提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