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 文 试 题 分 析 第一大题 第一大题含10道小题,每题3分,共30分。考的是“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及“文学常识和文学鉴赏”,重点考了识记文字、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辨析病句、语言表达连贯、作家作品、文学体裁以及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等方面的能力。 下面分小题对命题意图与解题思路进行具体分析与说明。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拖沓娇生贯养伶俐倜傥不羁 B.造次索然寡味迁徙惨绝人圜 C.描摹幅员辽阔惶恐法网恢恢 D.窥测慷慨激昂装祯提要钩玄 [答案]C [分析]第1题重点考查对现代汉语字形的正确识记。能力层级为A级。 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项,只有这项的四个词语书写完全正确,没有错别字。A项中有一个错别字:“娇生贯养”应为“娇生惯养”,意指对小孩宠爱、纵容、放任,不加管教。其中“惯”字含有“纵容(子女)养成不良习惯或作风”的意思,而“贯”字没有这个意思。B项中有一个错别字:“惨绝人圜”应为“惨绝人寰”,意指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寰”与“圜”字形相近,读音相同,但意思大不一样。“寰”指广大的地域,如“寰球”“寰宇”等,而“圜”比较冷僻,通“圆”,引申可指“天”。D项中也有一个错别字,“装祯”应为“装帧”,指书画作品或书刊的装潢设计。其中 “帧”指字画的幅,量词,而“祯”指吉样,形容词,现在已不常用。本题涉及的16个词语中,只有 “贯”“圜”“祯”三个错别字,从量上比去年有所减少,意在降低难度,给考生以正确引导。 2.下列各句方括号中,必须加“的”字的一组是 ①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国家将在西部地区新建十大工程。 ②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一共发现28颗行星,它们[]存在是通过间接渠道推断出来的。 ③风险投资的注入可以使你[]钱袋立即充盈,有实力去市场上拼抢厮杀,谋求新的发展。 ④他有“乒坛黑马”之称,具备直拍选手快、灵、狠的特点,是欧亚高手取胜[]最大障碍。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B [分析]第2题重点考查正确使用结构助词 “的”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项。“的”字是助词,用在定语的后面,表示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的关系,常见的是一般修饰关系和领属关系。本题要求考生找出“必须加‘的’字的一组”句子,应该是比较容易回答的,关键是看考生有没有相应的语感。①句“加快当地经济[]发展”作介词“为了”的宾语,“的”字可加可不加,因为上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也没有用到“的”字,所以①句不加“的”字,不影响意思的表达。这样A、D两项就可以被排除。②句中 “它们”作“存在”的定语,表领属关系。“它们”指代上文的“28颗行星”,“存在”前必须加“的”字,才能作下文“是……的”的主语。这样,C项中没有②,又可以被排除。③句“你[]钱袋立即充盈”作动词“使”的宾语,不能加“的”字,因为下文“有实力去市场上拼抢厮杀”、“谋求新的发展”的隐含主语仍是“你”,而不是“你的钱袋”,如果加了“的”字,表意反而不明确了。④句中“是欧亚高手取胜[]最大障碍”则必须加“的”字,因为 “是”的宾语是“障碍”,“欧亚高手取胜”是主谓短语作“障碍”的定语,不加“的”字,意思就不明确了。与1999年相比,本题的难度有所降低,考查的内容更切实用,所选语料也较有现实意义。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总统选举投票现场门外,_着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这些记者都在等待接受“缉查犬”的检查,以探明是否携带武器。 ②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_的作品来的。 ③曹操四言诗的雄浑,陶渊明田园诗的恬淡,自然受人称誉;而张旭草书的奇伟飞动,颜真卿楷书的厚重雄伟,也同样令人_。 A.聚集 品位 赞扬 B.云集 品位 赞叹 C.云集 品味 赞叹 D.聚集 品味 赞扬 [答案]B [分析]第3题重点考查结合语境准确选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项,即选用“云集”“品位”和“赞叹”。①句中,“云集”比喻许多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用“聚集”显然不合适了,在①句中只能用“云集”。这样A、C两项就可以被排除了。“品味”指物品的品质和风味,用来形容文学作品显然不准确,而“品位”能指文学艺术作品所达到的水平。②句中提到“丰富的生活积累”“深厚的艺术功底”和“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都与文学作品的创作有关,所以只能用“品位”。这样,D项又可以被排除了。这时就可以确定B项为正确选项了。③句中涉及的“赞扬”既有“称赞”的意思,又有“表扬”的意思,而 “赞叹”只有“称赞”的意思。曹操四言诗、陶渊明田园诗、张旭草书和颜真卿楷书都是古代的文学艺术作品,我们只能“称赞”而无法“表扬”,所以用 “赞扬”就不如用“赞叹”贴切。上文“自然受人称誉”中的“称誉”也是称赞的意思,为了与上文照应,也应该选用“赞叹”而不能用“赞扬”。本题所选用的语料,①句是国际政治方面的,②③都是文学艺术作品方面的,与考生的语文学习都有密切的关系。所选的三个词语都很常见,也经常被用错,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C.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答案]B [分析]第4题重点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项。“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可指暴露得很彻底。其中“淋g漓”指酣畅、尽情;“尽致”指达到极点,无以复加。“淋漓尽致”用来形容“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对伪科学的揭露恰到好处。A句是说古人中有很多刻苦学习的楷模,对青年学生进行刻苦学习、勇攀科学高峰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但“汗牛充栋”显然使用不恰当。因为“汗牛”指用牛拉车,牛累得出汗;“充栋”指堆满了屋子。“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而不能用来形容古人刻苦学习的楷模。C是刊物广告用语,但“洗心革面”使用不恰当。“洗心革面”也可以说成“革面洗心”,“洗心”指清除邪恶的心思,“革面”指改变旧的面目。“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指人的改过自新。C句指刊物决心“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既不是指人,也没有“悔改”之意,显然不恰当。D句说一个孩子对电脑、互联网非常熟悉,能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左右逢源”有两种意思,一是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阻,属褒义词;二是比喻处事圆滑,属贬义。现在以贬义用法较常见。D句重在这个孩子对电脑、互联网的“说”,显然两种意思都不恰当。本题所选用的语料,涉及刻苦学习、反对迷信、文学刊物质量以及电脑、互联网,切合考生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性。所考的几个成语,都是很常见的,在学生的语文实践中,也经常被用错或用得不恰当。对此加以考查,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B.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C.在新的千年里,中华民族这条巨龙一定会昂首腾飞于无垠的天际,创造出令世界惊异的奇迹来! D.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答案] C [分析]第5题重点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项。其他三项都有语病。A项犯了句式杂糅的毛病,我们可以说“学员除……外,还有……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可以说成“短训班除……参加外,来自……也参加了学习”,如果将这两种句式掺杂糅合在一起使用,必然造成结构上的混乱。现在A项说成“……学员除……外,还有……也参加了学习”,显然就是犯了这类毛病。B项犯了词语搭配不当的毛病,“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不能并列在一起,因为“报刊、杂志”本身也是“出版物”,“一切出版物”显然也包括了“报刊、杂志”,所以,“报刊、杂志”不能同“一切出版物”并列在一起。如果把“一切”改为“其他”就可以避免这个毛病了。从逻辑上说,B项是犯了种观念和属概念并列的毛病。D项犯了偷换主语的毛病。这句的主语是“工厂”,“规模不大”是指“这家工厂”, “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可以指“这家工厂”,也可以指这家工厂所生产的某种“产品”。但是, “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的主语,只能是这家工厂生产的某一种或几种“产品”,而不可能再是 “这家工厂”了。 本题所涉及的病句的类型,都是考生在写作时常见的,也是一些报刊上经常见到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选语料涉及网络培训、语言文字规范、民族振兴、优质产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_,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_,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_,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①多读如果彻底 ②少读如果彻底 ③多读而不求甚解 ④少读而不求甚解 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 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 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答案]A [分析]第6题重点考查在一定的上下文中句子衔接方面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句子的衔接是否恰当,虽然也与句子的形式有关,但主要是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本题所选用的这段文字,是谈读书多与少的关系的,中心意思是说读书少而精远胜过多而不求甚解。抓住了这一点,做这道题就很容易了。这段文字开头说“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作者要强调的显然是“少读”而不是“多读”。第一处横线后的“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与“少读如果彻底”一气贯通,而多读与“深思熟虑”之间就隔着一层。所以,①②之间应该选②。这样,B、D两项就可以被排除。再看第二处横线后的语句:“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其中“十里洋场”旧指上海,是旧中国繁华热闹之所、灯红酒绿醉生梦死的温柔富贵乡。“珍奇满目”“眼花缭乱”都暗含有“多”的意思,如果选④,显然与文意不合。“不求甚解”出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原意是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多花工夫。现多指读书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可见,读书“不求甚解”也与读得“多”具有内在的联系,所以,③④中只有选③才符合上下文意。这样,C项又可以被排除。第三处横线后的语句“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这是对那种读书“只为装点门面”的现象进行嘲讽和批评。而⑤⑥两个选项的区别在于,⑤中有“许多人读书”,着眼点是读书这件事,⑥中有“许多读书人”,着眼点是“读书人”,而“读书人”指知识分子,也有一些地方指学生。从上下文看,作者主要是对“以多为贵”的读书方法进行批评,所以选⑤更符合上下文意。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近5O0年间的诗歌305篇。它以四言诗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B.杂剧在元代文学中有突出的地位,代表作有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孔尚任的《桃花扇》和马致远的《汉宫秋》等。 C.巴金,原名李芾甘,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小说《灭亡》《家》《寒夜》及散文集《随想录》等都是他的代表作。 D.高尔基一生创作甚丰,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剧本、散文等。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他的自传体三部曲。 [答案]B [分析]第7题考查的是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方面的知识。能力层级为A级。 本题是要求选出“错误的一项”,选项应为B。A项是正确的。关于《诗经》,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 “诗歌”单元的知识短文及第六册附录的“我国的古代文学”短文中都曾介绍过,而且教材还选了两首诗作课文。C项是正确的。巴金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中学教材将他的散文《灯》及长篇小说《家》的片段选作课文,学生对他应有所了解。D项是正确的。苏联作家高尔基生于木工家庭,曾当过学徒、码头工等,经历十分丰富。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如长篇小说(母亲)《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中篇小说《奥古洛夫镇》,剧本《底层》,散文《鹰之歌》,等等。中学教材还选了他的散文诗《海燕》和小说(母亲)的片段作为课文。B项则不正确。有关元杂剧的常识,语文课本第六册附录的短文中有过介绍,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作品也有被选为课文的。但孔尚任(16481718)不是元代人,而是清初的诗人,戏曲作家;他的作品《桃花扇》不是元杂剧,而是一部传奇戏曲。所以B项才是本题的选项。 (江西、山西、天津试题)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豪放两派,婉约派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B.明清时期由文人独立创作的小说,有施耐庵的《水浒传》、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的《红楼梦》等。 C.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写有多部以意大利为背景的作品,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 D.在我国,现代戏剧主要指20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的话剧、歌剧和舞剧等,话剧是其中的主体。 [答案]B [分析]第7题考查中外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方面的知识。能力层次为A级。 供两省一市试验用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了“文学鉴赏常识”“文学发展常识”的教学内容,2000年度使用的《考试说明》,也有“能识记文学常识”的要求。具体说来,文学常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二是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三是文学体裁常识。这部分内容知识性强,学习时以识记为主,但并不要求死记硬背,而是运用有关知识分析具体问题。本题要求判断出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就体现了这一点。 本题的正确选项应为B项。也就是说,B项的表述是错误的。其中提到的几部明清小说,在高中语文教科书(试验本)第四册和语文读本第四册(试验本)中曾多次出现过。如施耐庵的《水浒传》,教科书选有《智取生辰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金圣叹评点);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在教科书第四册第三单元的说明、补白性的《明代小说的四大奇书》以及语文读本第四册《明代小说》中多次出现;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见于教科书的《古代小说鉴赏》及语文读本中的《清代小说》;至于《红楼梦》更是多次出现。B项的表述,错就错在“文人独立创作的”的几个字上。因为《金瓶梅》《儒林外史》《红楼梦》是由文人独立创作的,但《水浒传》却不是文人独立创作的,而是作者施耐庵在宋元话本和元杂剧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而创作出来的。所以,B项的表述是不正确的。A、C、D三项都是正确的。A项提到的宋词婉约派代表作家柳永、李清照,豪放派代表作家苏轼、辛弃疾,在第三册教科书和语文读本第三册中都多次出现。C项提到的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及其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见于第四册教科书。D项提到的现代戏剧常识,分别见于第四册教科书中的《现当代和当前话剧》。考生只要对这些课文或资料稍加留意,是不难选出正确答案的。 8.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答案]C [分析]第8题考查的是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本题要求选出赏析“不恰当的一项”,选项应是C。赵师秀(?1219),南宋诗人。字紫芝,号灵秀。永嘉(今浙江温州)人。著有《赵师秀集》二卷。本题A、B、D三项对赵师秀《约客》一诗的赏析都是恰当的。“黄梅”“雨”“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诗人在这样的雨夜约了友人来下棋,但友人尚未出现,他只得静静等候。因此A的赏析是恰当的。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采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可见B项的赏析也是恰当的。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了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所以D项的赏析也是恰当的。C项中,“闲敲棋子”确是一个细节的描写,但我们仔细体味一下,约客久候不到,灯蕊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十分焦躁。由此可知,C项的赏析是不恰当的。本题的选项应是C。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 金黄的稻束(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9.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 外,还隐指 “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 “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答案]D [分析]第9.10两题重点考查的都是赏析文学作品的能力。第9题侧重于诗歌寓意的理解,第10题仍重于诗歌的分析和鉴赏。这两道题虽然具有由浅入深地把握诗歌的形象、主题、表达技巧的命题用意,分为解说和赏析两部分,但能力层级都是E级。 第9题的正确选项为D项。A、B、C三项对这首诗的解说都是恰当的。本诗选自《诗集19421947》,作者郑敏是40年代后期出现的“《中国新诗》派”(也叫“九叶派”)的代表诗人之一。与1999年试题选用的艾青《我爱这土地》一诗相比,这首诗的形象、主题、意境、表达技巧都更难把握一些,理解和赏析的难度自然也就有所增加。A项“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诗人仿佛拍电影一样,先给“稻束”一个特写镜头,然后又拉开,展现其伫立于秋天田野的背景,以表现“金黄的稻束”作为劳动成果的辉煌和炫耀感,肯定着人类的劳动成就。它给人的印象主要是视觉上的,但联系全诗看,这两句诗又居于其蕴含的时间序列“黄昏”“暮色”之始,隐含着时间的意味。由于我们不能确定它写的就是诗人白天看见的景象,而只能把时间下限确定在暮色降临之前,因此,A项是恰当的。B项的解说,寓意较明显,也是恰当的,考生不难作出选择。C项诗人是抒情主人公“我”,而“你们”则指诗人借以寓意抒情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所以,C项也不能作为选项。而D项把“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解说为稻束“低首深思”的内容则显然不恰当。理由有二:一、整首诗所出现的形象以及有关形象的感受,都是诗人“我”心中所想、眼中所见,C项也不例外。它本是诗人的“旁白”,不能理解为“稻束”沉思的内容。二、即使把它解为“稻束”沉思的内容勉强可通,它也只是一种不太可能的可能性而已,不能把它表述为“实际上就是”的肯定语气。 1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党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答案]D [分析]第10题考查的主要是分析和鉴赏的能力。A项是对本诗主题和结构的概括和归纳,指明诗歌中心形象“金黄的稻束”引发的联想由点及面、由空间而时间地形成一个探寻劳动意义的结构:对人类劳动中生命力消逝的沉思,因而它是正确的和恰当的。B项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把握,也是正确的。C项在考查考生体味不同诗歌形象所传达的不同意义的能力基础上,进入对诗歌深层意义的把握,也是正确和恰当的:说“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都具有圆满意味不难理解。“金黄”指稻束成熟,指劳动的收获,而“收获日的满月”则传递不仅劳动的而且时令的圆满信息,但与这一切相对照的,却是诗人想到的“无数个疲倦的母亲”和她们“那皱了的美丽的脸”。在这种诗人的“残酷”中,诗歌所要揭示的东西也就清楚地表现了出来。D项为选项,它对本诗赏析之所以不恰当,是因为其内容完全是错误的。“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只能是“你们”即“稻束”。虽然那伟大的疲倦的主体是劳动者母亲,但“肩荷”了这种“疲倦”的主体,却只能是劳动的结晶“金黄的稻束”,因此,它应该作为选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