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电影与电视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电影与电视》是岳麓版必修三文化史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中第三课的内容。本章包含三节内容,分别从文学、美术、音乐、电影、电视几个方面描述了19世纪以来由于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政治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千姿百态的现代艺术形式凭借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电影与电视的发明,使人们模仿、再现生活的手法更加丰富多样,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因而“缩短”,文学艺术已真正从知识精英的殿堂降落民间,使大众不仅成为文学艺术作品的欣赏者,而且成为它们的创作者。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识: ①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包括产生的条件、时间、地点、人物、作用; ②电影产生的过程;发展趋势 ③电视的特点与功能 能力: ①理解影视艺术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鉴赏影视作品的水品和审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认识和分析电影、电视产生和发展过程,学会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方法; ②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电影素材,以情景再现的形式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影视艺术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 ②杰出的影视艺术家创造了优秀的作品,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宝库。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确定以下重、难点: 3、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电影、电视艺术起源与发展过程;电视的特点与功能; ②难点:影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 一、 教学方法及理论依据: 1、教学方法:本节是第四单元的第三课,因此要对第四章《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的阶段特征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初步形成学生的“大历史观”,正确地把握本章的基本脉络。 一是阶段特征教学法:引导学生对第四章各节之间的关系做一个初步的判断,得出文化的发展源自社会的进步,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这一认识。 二是采取互动式教学法:由于学生对电影和电视两类艺术媒介形式都非常熟悉。所以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