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中历史教案:课  题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3课时)(5)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钱乘旦《再论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三国改革的史实回答:
    ⑴二国改革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示范、民族危机的加剧、二国有识之士的大力倡导
    (你如何理解三国改革“都从模仿西方的技术开始”,(2分)而且“现代化的道路不同,发展的速度也不同”?(4分)
    模仿西方:日本:殖产兴业(1分)中国:洋务运动“师夷之长技。”(1分)
    道路和速度:日本——进行明治维新,成为亚州强国(1分)中国——发起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终未成功。(1分)(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⒊中国和日本都是亚洲和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近代以来两国的发展历程既有相似也有不同,这些值得我们深刻反思。请参考所提供的材料,结合所学史实,以“改革与发展,发展与和平”为主题,选取一定的视角,撰写一篇反思中日近代以来发展历程的历史小论文。(选题2分,观点6分,史实6分,结构2分,文字2分)
    注意:
    ⑴紧扣所给主题,突出个体理解;结合中外史实,注重材料分析;
    2.结合中外史实,注重材料分析。
    文章结构合理,文字流畅通顺。
    材料一 862年,他(高杉晋作──编者)乘千岁丸号船到达上海,亲眼看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惨状,认为“中国人没有控制上海的统治权,欧美人是事实上的统治者。”他指出中国衰弱的原因:“乃在于其不识防御外夷于外海之道”。证据为,彼不造能闯过万里波涛之军舰,也不造能防敌于数十里之外的大炮,彼国志士所译之《海国图志》等亦均绝版,徒然提倡固陋之说。因循苟且,空度岁月,……故由此而至于衰微也”。他认为日本只有坚决反对侵略才能避免陷于“清国之覆辙”。这就加强了他要为日本民族独立斗争的决心。他于1862年8月归国,立即成长为长州攘夷派的急先锋。
    ──《明治维新史》,伊文成、马家骏主编,辽宁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286页
    材料二 早在1855年,欧美列强向日本大举侵略的时候,吉田松阴曾说:“俄美讲和一定,吾方决不毁约,失信于夷狄……其间培养国力,割易取之朝鲜、满洲(中国东北)、支那(指中国),即从朝鲜、中国夺取土地,来补偿从欧美所受到的贸易损失。”
    ──《明治维新史》,伊文成、马家骏主编,辽宁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555页
    材料三 在中日两国2000多年的交往史上,中日友好是主流。近代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
    ──胡锦涛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5年9月3日,北京)
    材料四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亚洲,亚洲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将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同亚洲各国共创亚洲振兴的新局面,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胡锦涛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04年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中国的发展,亚洲的机遇》(2004年4月24日,海南博鳌)
    答案要点:⑴选题:分两个层次评分:所选视角或题目与所给主题相符,确切明了,为满分;所选视角或题目与主题基本相符,但不够确切,1分
    ⑵观点:改革是促进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方式,历史上中国和日本都曾通过改革的方式寻求强国之路,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向强大之后,不断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给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中国则主张和平崛起,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可从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作用、日本的侵略行为、中国的主张、时代主题等方面进行反思(6分)
    ⑶史实:所选史实典型与充实。(6分)
    ⑷结构:层次分明、文章连贯。(2分)
    ⑸文字流畅,通顺。(2分)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的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请回答:
    ⑴日本能够顺利向西方学习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⑵日本是怎样学习西方的?有什么突出特点?
    ⑶材料二对戊戌维新作出了深刻的评析,你是怎样理解的?
    ⑴推翻了幕府的统治,建立了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
    ⑵经济:殖兴产业,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政治:废除旧体制,颁布1889年宪法,确立近代天皇制。军事: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了一支常备军。教育:进行教育改革,倡导“文明开化”,建立了近代教育体制。特点:向西方学习规模大,领域广;学习西方不是照搬照抄,全盘西化;而是结合日本国情,有选择地、有侧重地学习、借鉴。
    ⑶中国的封建政权依然存在,而日本则推翻了幕府统治;明治维新时西方列强刚踏上日本领土,势力较小,而戊戌维新时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狂潮,决不会允许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在日本改革派的势力强大,而中国的维新派依靠清政府无实权的皇帝,自身力量非常弱小;再者日本的改革措施得力,中国的改革措施则缺乏实质性的内容等。(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