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中历史教案:课  题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3课时)(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⑴原因:
    ①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中国人民掀起了反瓜分,反侵略斗争;
    ③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的积极宣传变法和活动; ⑵表现:
    ①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重申了国家面临的严重危机,主张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改革,引起光绪帝的强烈共鸣。
    ②保国会的成立(1898年春),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
    ③各种改革力量的推动下,维新变法形势进一步高涨。(具有爱国心的官员加入)
    ⒊百日维新
    ⑴开始变法: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 ⑵主要内容:
    类别颁布新法改革旧制
    政治 方面力行新政;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计
    经济 方面中央设立矿务铁路总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
    文化 教育 方面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设立报馆、学会;奖励科学著和发明。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军事 方面精练陆军,改习洋操;添置船舰,扩建海军。裁汰旧军
    ⑶评价:
    ①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②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治的可能性,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③措施中没有维新派提出的“行宪法,大开国会、设立制度局”等主张,比实际宣言退步了。
    ⑷特点:
    ①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加政治的可能性; ②百日维新显示了光绪帝和维新派除旧布新的决心,损害了顽固守旧势力的利益,但又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改革是不彻底的。
    三、戊戌政变
    ⒈原因:
    ⑴新政措施的推行触犯了利益,遭到他们强烈抵制和反对
    ①慈禧解除翁同龢的军机大臣职务;
    ②任命荣禄为直隶总督,控制京津地区;
    ③荣禄等人暗中勾结,密谋由慈禧太后训政
    ⑵光绪帝反击行动使新旧势力间矛盾激化
    ①光绪帝革职了礼部两名尚书及四名郎中,任命谭嗣同等“军机四卿”;
    ②光绪帝和维新派拉笼掌握新建陆军的袁世凯落空;
    ③游说西方列强支持变法没有结果
    ⑶谭嗣同密访袁世凯和光绪帝接见伊藤博文
    ⒉经过:
    ⑴慈禧宣布 “临朝听政”;
    ⑵囚禁光绪帝;
    ⑶屠杀谭嗣同、杨锐、刘光弟、林旭、杨深秀、康广仁“戊戌六君子”。 ⒊结果:新政除京师大学堂外全部被废除,“百日维新失败”。 四、历史意义
    ⒈戊戌变法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国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⒉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变封建君主专制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⒊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五、失败原因
    ⒈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⑴维新派既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又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⑵寄希望于没有掌握实权的光绪皇帝;
    ⑶对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势力寄予幻想;
    ⑷缺乏反帝反封建勇气,采取改良的办法。
    ⒉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⒊教训:当时的中国和平改良道路行不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